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策略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04
手机版

  摘? 要

  2009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案(试行)》,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监管、引导作用。文章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归纳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六大特征。对照最新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章归纳了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三点共融性,并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改进的四条策略,即加强意识形态和党建,在做“红”上下功夫;守牢办学的主权安全,在做“稳”上下功夫;服务国家战略提质增效,在做“优”上下功夫;重视特色和分类评价,在做“特”上下功夫。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高等教育;评价改革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办法自2009年颁布实施以来,改变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长期以来“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模式,对中外合作办学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监管、引导作用。近年来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包括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整体质量建设的宏观研究、质量监测研究、质量治理体系构建,也包括质量评估的中观研究,如评估制度基本依据与原则、办学行政监管体系的构建等。但对于现行指标体系的微观研究则相对较少。中外合作办学有其自身的基本规律,随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快速增加,随着评估体系的逐渐成熟,也随着新时代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服务大局、增强能力”的要求,将中外合作办学融入高等教育整体的建设与评价中去思考和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全新的视角。

  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电影盒子》)对高等学校的学校评价、教学评价、学科评价、国际交流合作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以及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及相关原则性要求。

  本文以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为研究背景,探讨现行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案》的共融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策略。

  一、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具体内容与特征指向

  根据《方案》,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改革学校总体评价,要推进高校的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二是改革高校教学评价,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三是改革高校学科评价,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破除以量定质、以刊定文、以“帽”取人;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四是改革高校教师评价,突出质量导向,实施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长周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五是改革高校学生评价,树立科学成才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六是改革社会用人评价,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其中,在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方面,强调要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质量。《方案》的出台引发了学界对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制度、质量文化等内容的广泛热议和讨论。张荣认为《方案》涵盖了驱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一条主线和三个导向,即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质量、特色和贡献为导向。[1]刘振天就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等政策建议。[2]牛丽玲、吴伟认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从“以绩效为本”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集中体现为“立德树人”。[3]从学界的探讨中,我们分析得出《方案》体现出六大指向性特征:第一,突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二,突出分类引导,健全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第三,突出教育教学,坚持立德树人,抓好人才培养质量;第四,突出教师的质量贡献,促进精准投入和高质量产出;第五,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五育并举;第六,突出社会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二、现行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指标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分为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针对设立教育机构和不设立教育机构的项目设立。机构评估有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1项;项目评估有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2项。根据提炼和汇总整理,指标说明分别见表1和表2。

  

  

  虽然机构和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略有不同,但可以归纳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六大特征指向:一是依法办学。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教育部发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制订。这三部“根本大法”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设立、组织与管理、教育教学、资产与财务、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评估首先是在依法办学的框架下进行的,任何办学和评估都不能突破法规的底线和要求。二是规范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强调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组织、人、财、物”四大管理内容。组织方面主要指管理机构的设置,从招生到教学、再到毕业的全流程组织管理,也包括了教材的管理、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管;“人”主要包括了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含中方师资和外方师资的管理)等内容;“财”“物”主要是资金资产的管理。三是注重承诺。主要体现为“两重承诺”,即机构项目申报时对于管理部门的承诺,以及招生时对学生的承诺。指标在文凭发放和学生满意度方面特别强调要与招生简章相符。四是办学质量。从教学组织、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再到专门的一级指标培养质量,都可以看出贯穿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办学质量,核心就是培养人的教育教学质量。五是社会效益。机构和项目的评估中都强调了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办学单位内部和外部的辐射效应,主要是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核心要义”,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六是特色导向。指标体系的最后一项都是办学特色,强调了要探索在教学方面的特色,以及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合作方面的特色,突出了“一项特色导向”。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呈现出“111234”的特征,即一条贯穿主线、一个核心要义、一项特色导向、两重办学承诺、三部根本大法、四大管理规范。

  三、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的共融性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现行的指标体系颁布于2009年,但从现实来看,基本契合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方向,具有较强的共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01

  教育教学的主线明确,回归教育本源

  现有的世界大学排名基本上是以科研为导向,在这一导向下,中国很大一部分高校热衷追逐学术GDP,“重科研、轻教学”是不争的事实。周光礼认为当前中国“双一流”大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科研与教学不能有效整合共同支撑人才培养,严重背离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石中英认为要“回归教育本体”。在我国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应统一在“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任务上,具体指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没有了立德树人这个核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可能就会成为“三张皮”,出现科研与育人脱节、社会服务与育人脱节,甚至出现科研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压倒了育人职能的现象,“立德树人”本身被边缘化、虚化和口号化。[5]

  在最新的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被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无论是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都凸显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改革教师评价中,师德师风的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等设计,都体现出把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作为重中之重。而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可以说是将教育教学的主线牢牢地抓在手里,在评估体系中没有设置任何科研方面的指标,在师资状况指标中,更多的是要求体现师资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并特别强调教师的培训制度,要求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及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及执行情况。此外,评估还特别强调质量或项目的管理,将招生和学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文凭证书作为单独的二级指标进行设置,而其他的一级指标,如管理体系、资金资产、教学设施也都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的。回归教育教学、回归本源,是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最大的共融点。

  02

  质量为王的理念前沿,关注主体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大学才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主体价值判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培养导向,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优化对办学理念、培养定位、生源质量、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毕业生质量等多视角多方位评价。[6]《方案》面向并同时满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外在需要和学生个体成长的内在需求这两个逻辑层面,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聚焦人才培养质量为王的核心理念。从质量角度,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尤其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主体满意,这主要体现在多维度评价、双满意度测评、双重承诺三个方面。“多维度评价”指的是毕业成果、学生、社会都会作为评价方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评价。“双满意度测评”是指,一方面要求机构或项目自身做好学生的满意度测评,另一方面估计机构也会在评估过程中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的方式做好学生的测评工作。“双重承诺”就是机构或项目既要履行在招生时期对于学生和家长的承诺,又要实现申报时对管理部门的承诺。

  03

  特色办学的导向清晰,引领差异发展

  《方案》颁布后,高校办学特色和水平也成为热议的话题。高校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机制,促进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在此方面,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有很强的契合度。无论是机构、还是项目的评估,都有一项一级指标是介绍办学特色的,重点评估机构或项目在教学组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以及机构或项目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特色。围绕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特色办学的导向,符合中外合作办学合作方国别不同、环境背景不同、合作基础不同、办学类型不同的现实情况,也为中外合作办学差异化错位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互相借鉴的教育对外开放生态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和强有力的支持。

  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策略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01

  加强意识形态和党建,在做“红”上下功夫

  评估实践中,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党的工作等相关要求。教育部学位中心在总结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中的问题时提出,“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问题表现在意识形态和党建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教育对外开放领域落实落地”。在未来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要进一步体现党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党组织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党员的发展组织和管理、党组织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作用的发挥等内容纳入指标体系。

  02

  守牢办学的主权安全,在做“稳”上下功夫

  殷小平提出要警惕外国在与中国开展高等教育交流的背后存在着经济利益和政治文化用心,防止国家主权的旁落、让渡、转移。[7]潘懋元也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但必须建立在民族化的基础之上。我们是弱势群体,但必须坚持民族化,不能全盘美国化或西方化。[8]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机构和项目中出现了财务成为合作高校和国家逐利的方式,政治上使用的教材和外籍教员意识形态审查审核不过关,组织管理上校园内过西方节日,甚至出现外籍教员触犯中国法律等极端恶性事件,引起了巨大而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未来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要在“稳”上下功夫,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于机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违反不平等交往原则的事项及时予以制止。

  03

  服务国家战略提质增效,在做“优”上下功夫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进一步明确,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徐小洲、阚阅指出,要鼓励中外教育机构开展强强合作,促进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提高教育资源引进的质量,实现不出国门也能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9]从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指标体系来看,主要考察的内容在于课程的引进、教师的引进和平台的引进,更多的是规范性的评价,如机构和项目比较关心的师资和课程引进的“四个1/3”的指标;还有体现在社会效益部分,即办学单位的内外部效益。随着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上质量、上水平”的要求,在未来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要突出质量贡献的要求,在规范性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更多体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完成重大指标或国家战略的核心指标,如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参与全球治理、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04

  重视特色和分类评价,在做“特”上下功夫

  随着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更加突出高校的分类评价,对于特色和水平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引着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在未来探索分类评价和发展。而从实践角度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项目存在着合作国别差异、合作高校特色差别、双方合作基础差异、办学类型不同等问题。在未来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可以从目前的合格性、规范性评估向审核评估、发展性评价的方向发展,参考教育部最新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综合考虑各自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情况进行适当的分类。

  参考文献

  [1] 张荣. 以评价改革推动一流大学建设进入“快车道”[J]. 中国高等教育,2021(8):4-6.

  ZHANG Rong.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into the “Fast Track” with Evaluation Reform[J]. China Higher Education,2021(8):4-6.

  [2] 刘振天. 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成效、经验及完善之路[J]. 社会科学战线,2021(3):223-232.

  LIU Zhentia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Experience and Improvement[J]. Social Science Front,2021(3): 223-232.

  [3] 牛丽玲,吴伟.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路径[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10(4):1-6.

  NIU Liling,WU Wei. The Path of University Qual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J].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21,10(4):1-6.

  [4] 周光礼. 大学评价必须超越指标[J]. 中国高教研究,2020(11):1-6.

  ZHOU Guangli. University Evaluation Must Not Only Concern the Index [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20(11):1-6.

  [5] 石中英. 回归教育本体——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刍议[J]. 教育研究,2020,41(9):4-15.

  SHI Zhongying. Returning to the Ontology of Education — A Probe into the Current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J]. Educational Research,2020,41(9):4-15.

  [6] 张炜. 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破”与“立”[J]. 中国高教研究,2020(12):7-14.

  ZHANG Wei. “Break” and “Establish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20(12):7-14.

  [7] 殷小平.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的教育主权与文化安全[J]. 现代大学教育,2005(6):1-5.

  YIN Xiaoping. On the Educational Sovereignty and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 Higher Education[J].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2005(6):1-5.

  [8] 潘懋元. 实践——理论——应用 潘懋元口述史[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PAN Maoyuan. Practice·Theory·Application: Oral History of Pan Maoyuan [M].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2019.

  [9] 徐小洲,阚阅. 跨入新全球化——新时期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挑战与对策[J]. 教育研究,2021,42(1):129-137.

  XU Xiaozhou,KAN Yue. Stepping into a New Time of Globalization —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acing China's Opening-up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J]. Educational Research,2021,42(1):129-137.

  作者 |?周洵瑛

  来源 |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编辑 |?Jessica

上一篇:高考评卷:数学最后一题有超6种解法 暂无满分卷
下一篇:【未成年人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网络家长学校课程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