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的大实话: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家庭都有个共同点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总有一些家长这样的疑惑:

  自己的孩子学习很努力,很勤奋,有时写作业到十一点,但是为什么成绩就是不能上来呢?

  也许郑州外国语中学董远老师的分享,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在担任班主任时,她对班上60多名孩子进行了调查:

  一天之内,让孩子完成相同数量的作业,记录每个人完成作业的时间。

  结果令人惊讶:

  快速完成的孩子,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完成后还有时间看英语电影。

  而那些慢慢完成的,却要花整整五个小时!

  相比之下,作业写得快的孩子,不仅素质高,成绩也特别好。

  孩子一分耕耘,不一定有一分收获。

  孩子们看起来很认真,很努力,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很容易陷入伪勤奋的怪圈。

  他们不笨,但也不出众,长大后也很难有大出息。

  作为父母,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伪勤奋。

  

  看到一位老师在班上分享一个女孩的情况。

  对其他人来说,女孩学习很认真,也很聪明。

  有一次她拿到了一份政治电子资料,对比发现,几乎涉及到之前期末考试知识点的90%。

  作为一件珍宝,她坚持要在作业完成后把材料打印成纸质版,即使已经半夜也要去姐姐家打印。

  第二天,她迫不及待地拿出资料,一边刷一边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将资料标注得五颜六色。

  赏心悦目的笔记,层次分明的知识重点,足以看出她背后花的心思。

  不但政治学得如此认真、勤奋,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通常,这个女孩的成绩应该不错吧?事实上,她没有一科考过90分以上。

  根据老师的总结,那些她标注的题目,从来没有花心思去复习,费尽全力,都在做低质量的努力。

  

  现实中,类似伪勤奋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家长、老师面前,总是一副沉迷于学业的样子,不停地读书刷题;

  等待别人一离开,书本一丢练习甩,转身马上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特别是疫情期间,人们在家上网课,按时准时签到,坐在手机屏幕前;

  但总是在镜头死角,玩手,发呆,想东想西,老师一问题就说网卡听不见。

  还有,说到考试成绩,只要分数不理想,就一定要难过难过,不断安慰自己。我太努力了,考不好。看来我很粗心,很笨。

  这样的伪装,极其混乱。

  有时不只是他们,甚至连父母和老师都被表面的勤奋所误导,试图找借口把一切合理化。

  不知道,孩子怎么学也学不到,不是配置不够,方法不够好,老师不够好。

  但是,缺乏真正的自律和思考。

  孩子再认真、勤奋,也只是无用功。

  再多的付出,却得不到同样的回报。

  

  有一段视频在家长群中流传。

  男孩独自在家做作业,摆在书桌上的练习本一页也没打开,但他手上的花样却层出不穷。

  推门,戳墙,发呆,玩笔,上厕所……

  

  9分钟,有7分钟以上的小动作与学习无关。

  也许下一秒房间突然来了,他就会直坐,来一场认真写作业的表演。

  但无论如何装,他是否努力学习,能否管理好自己,早已揭示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只会做表面功夫的孩子,其实懒惰放纵不自律,注定走不长。

  邻居家的大儿子小凯,去年高考只考了一个专科,让无数人大吃一惊。

  一直以来,他给别人的印象都是:

  每天最早出去上学,最晚回家,周末在补习班上两天,高考前三个月还专门请私教上门辅导。

  尽管成绩不算拔尖,但这样拼,大家猜测怎么也能考个类似的二本。

  没想到分数一公布,只有167分,几乎连专科都上不了。

  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小凯平时不爱在家学习,都是靠导师监督、监督,没人管就松散,完全进不了学习状态。

  现在在专科读书,听说学得一塌糊涂,准备退学回家复读。

  听了很叹息,帮不起阿斗再怎么逼,都很难逼成985学霸。

  最可怕的人是清醒的堕落。

  刚开始可能没什么,总觉得到时候努力,靠外力逼一下就好。

  但一旦时间长了,思维逻辑和行为模式就变得固化,习惯了懒惰、松懈,没有人会不好好学习。

  著名作家索西·李说过:

  思维固化的人,一般欢走捷径,这样他们就能更快地看到结果,而不是花时间为长期的成功打下基础。

  假装努力,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力量。

  孩子不花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根本学不到真本领。

  

  有一位母亲,很担心儿子的学习。

  看到儿子即将上初三,成绩还是全班倒数,只好求助教育专家:

  看他每天回家也有好好的作业,写错地方指点也明白。可到大考就不行了。

  真的没有办法提升吗?”

  教育专家问母亲平时在家陪他学习。

  母亲的回答是,她一回家就很忙,要照顾孩子和老人,一整天都没有时间陪儿子学习。

  这么大人,应该懂得自觉学习,所以我们也很少催促他。”

  教育专家听了,教育专家摇摇头,说:

  别忘了,他终究是个孩子。永远不要指望他能自觉。”

  许多父母就是这样,要么推卸自己没有时间,要么抱怨孩子累了,对孩子放纵。

  甚至把所有的监督责任都交给老师,觉得自己不是专家,一切都由老师来看,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然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贪玩,爱偷懒,抗拒主动学习。

  即使遇到负责任的老师,也只能管理孩子一天五六个小时。

  父母应该在剩下的时间里承担最大的监督责任。

  

  有人问科学霸杨晨宇妈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杨妈妈没有什么可谈的,只有一个办法:

  当孩子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时,一定要通过监督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监督的时候家长也要自觉,不要把孩子丢在那里拿手机。

  《清华学霸教子经》一本书也有类似的道理:

  儿童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困难事情,不主动是正常的,主动是非正常的。”

  因此,各方面尚未定型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学习动机不强,他的拖拉和散漫是正常的。

  假如父母不履行监管职责,选择两手一摊不理,孩子只会越来越任性、放肆。

  缺乏指导和有意识的培养,孩子不可能自发地爱上学习,更不可能变得优秀。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陶瓷,小时候就会形成终身的雏形。”

  孩子天生追求安逸,尤其是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监督,总想偷懒,放任自己。

  这个时候家长绝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正确管教,严格监督,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

  1、端正孩子的态度。

  有时孩子对学习懒惰、不关心,很大程度上与父母不重视有关。

  一旦孩子觉得学习是可有可无的,他自然不在乎学习如何。

  为此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要拿起书本,放下手机,让孩子看到学习的意义。

  当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他不会轻易浪费自己的时间。

  反而能沉下心来,努力工作,努力提高自己。

  

  2、密切关注孩子的习惯。

  好习惯足以改变孩子的命运,决定他未来的生活。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的教育省心省力。

  首先,不要纵容孩子在作业中拖拉,一定要保证孩子每天有2小时的高效学习时间。

  第二,学习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可以适当休息,但是不要超过5~10分钟,在做其他事情之前要集中精力完成作业。

  最后,引导孩子每学一个阶段总结自省。回顾一下目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它的方法。

  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即使将来离开家庭、学校、去职场,也能自主学习,自觉自律。

  3、激发孩子的动机。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

  生来就喜欢被鼓励,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而变得更好。”

  当孩子厌倦了学习,或者受到了打击,家长一定要多鼓励,让孩子的心中充满了被接受的爱和尊重。

  只有不断地得到认可和鼓励,他才能有信心和勇气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去尝试,去挑战。

  父母是孩子的摆渡人,孩子去哪里,关键在于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家长管教是基础,孩子自律是目的,基础扎实,不怕山摇。

  要让孩子有出息,成为一个更加自律、更加进步的人,家长一定要在后头推一把,用心参与。

  只有这样,孩子的后半生才有阳光、幸福和耀眼的荣耀。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07年海南高考文科状元林婵娟选择回乡工作
下一篇:2019中国大学排名:围观各省排名最靠前的大学,你想考哪所?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