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咏雪元曲,不输唐诗宋词之美,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很多经典之作,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或吟诵,或欣赏,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诗以唐为尊,宋以词著称,曲以元代最盛。唐诗的豪迈洒脱,宋词的清丽绮美,元曲的质朴明快,都让人着迷。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元曲,领略她的独特之美。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

  元?白朴

  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沚,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 貂裘客, 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 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 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 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 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隆冬的夜晚,天空飘着洁白的雪花,被狂风猛吹,纷纷扬扬,洒满大地,千山万壑一片银装素裹。冬天将尽时节,气候寒冷至极,池水冻结成冰,寒气侵袭帐幕,冰水凝结了栏杆。

  在一幢房屋内,客人身着貂裘,拉开帘幕,观赏雪景,庆贺象征吉祥的瑞雪将带来丰收年景。大雪飘飘洒洒,整个宇宙犹如一个玲珑剔透的玻璃世界。这壮丽的雪景实难描画和题咏,人们仿佛置身于玉壶之中,大有飘然欲仙之感。

  

  富贵人家则又是一番景象: 在这寒冬之夜,他们喜欢宴饮寻欢。红炉烧得很旺,室内温暖如春。宴会伊始,宾客们相互嘘寒问暖。宴会上童仆林立,有的呈上丰盛的佳肴,有的端上烫好的绿酒,有的高擎金色的酒杯。宾客们开怀畅饮,猜拳行令,热闹非凡。尽管众人已喝得面红耳热,但劝酒佳人依然在喊着“一醉方休”。

  宴会上还有歌舞助兴。佳人们有的敲打檀板,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给宴会平添了无穷的乐趣。阵阵喧笑,串串妙语。夜虽已深,但此间依然是灯红酒绿,别有一番天地。

  

  正当人们沉醉在欢乐之中,敏感的诗人却嗅到了一缕幽香,袅袅地在席间侵染四散。这一缕幽香,既不是麝香,也不是兰香。诗人为之心动,睁开朦胧的醉眼,询问身边的歌女: 快去看一看,是不是南窗的腊梅开了。一语未了,全场肃然。人们都在向往着踏雪访梅的乐事尽快到来。

  

  这首套曲名为“咏雪" ,却仅用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雪景,余下的大量笔墨,则是写雪夜人的活动,写题咏、绘画、饮酒、欢歌、笑语、探梅等。外面虽是大雪纷飞的寒冬,室内却温馨而欢快。

  这正是这一套曲的特点。

  全曲起于“空、外”。空,自然是指高空,但同时令人感觉到六瓣雪花飞舞时整个宇宙间那种空朦的氛围。一个 “外”字,又给雪增添了一种飘渺而又神秘的感觉。古人所谓散曲套数作法当“凤头、猪肚、豹尾”。即“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此“外”字颇得“凤头”之美,起句不凡,而雪于夜间降临,更兼大风,纷纷扬扬,千山万壑一片银装素裹。况且,此雪又下在“穷冬”(冬天将尽)的时节,这就为结句处的“梅绽”作了巧妙的铺垫。“冻凝沼浊(池塘中的小洲),寒侵帐幕,冷湿阑干”,此三句为鼎足对,冻、寒、冷、凝、侵、湿,炼字极其精美。此处极写其“寒",是从反面落墨,为以下写雪夜酒宴的温馨、欢悦赋予更美的诗意。

  

  自[归塞北]始,作者的笔触转向人的活动。此处的“貂裘客”当包括诗人自身在内。主宾穿上貂裘,卷帘赏雪。以庆贺这象征吉祥的瑞雪将带来好年成。看,大雪飘飘洒洒,给人一种极其难描、难画、难歌、难言的美感——整个宇宙犹如一个晶莹透剔的玉壶,而人正处在玉壶之中。一个“疑”字,下得极妙,一种身置美境,恍惚而似不能自已之感飘然而出。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历来的文人墨客,多喜用“玉壶”、“冰壶”来比喻自己磊落清白的操行,比较著名的有六朝诗人鲍照的“清如玉壶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片 冰心在玉壶”。在这里,白朴以玉壶比喻雪天,不仅十分形象,而且将此自然景观品格化了:冬夜大雪以一种澄净无瑕、冰清玉洁的形象充溢在天地间。

  

  如果说[归塞北]中的人们尚未与夜雪隔开,那么[好观音]与[幺篇]中所描写的,则全然是大巷深宅内富贵人家惯常的寻乐的场面:红炉生起来了,绿酒烫上来了,金盏擎出来了,宾客盈门,环僮林立,众人尽管已经喝得脸红耳热,而酒席宴上擎盏把酒的佳人们仍然是一片劝酒声。此外,还有凝不住的歌喉悠悠,檀板声声,冻不住的妙语连连,喧笑阵阵。夜深了,然而这儿依然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有一番天地!

  

  全曲的结尾是出人意表、令人心动、最为精彩的。正当人们沉醉于醇酒轻歌,欢声笑语中,仿佛忘却了门外还有个雪的世界时,诗人忽然闻到一缕幽香,袅袅地在筵间侵染四散。清香幽幽,非麋非兰。诗人不禁心为之一动 ,睁着朦胧的醉眼询问身边的歌女,是不是南轩的蜡梅花开了?一语未了,全场瞬间安静。人人都在捕捉弥漫在空气中的梅的幽香;人人都在默默地等待早梅的消息;人人都在向往着踏雪访梅——这个雪夜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这一切,作者都没有描写在曲中,尽管他完全可以起用属[大石调]的其他曲牌继续写下去,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他让自己的套曲在自己的猜测声中戛然而止,而留给读者一缕袅袅无尽的余韵。

  

  全曲从户外写到室内,最后又指向户外。其间有冷与暖的对比、静与闹的对化,纯白与多彩的对比。在更深的一个层次 上,我们还能体味到俗与雅的对比。

  饮酒听歌向为文人自诩之乐事,却并没能令作者完全忘情。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向往着清寒的、洁白的静谧的雪的世界。与踏雪访梅相比,沉面于饮酒听歌自不免显出些许俗气来了。懂得了这一点,人们便能领悟作者何以要将只有五分之一篇幅直接写雪的篇章命作“咏雪”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专家解析高考英语试题:注重关键能力考查,融入体美劳教育
下一篇:【高考】重磅!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合格分数线出炉!成绩即可查询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