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该如何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提质。

  在语文新课教学中,一堂课的知识点往往很多,基于学情,基础性的字词抄写、听写等练习是需要的,同时也要有差异化的练习设计,根据学情设计多梯级的练习,内容要有趣味性,评价结果要尽量有多元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给学生带来思考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应该能够通过创新活动化的作业设计,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进而让学生课堂动起来,让作业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

  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改革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旨在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给学生解决疑惑、讲解知识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而课后作业属于教师检验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方法,对学生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十分有利。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针对班级当中各个层次学生的现状,合理设计作业,这也是新课改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将进一步阐述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在作业设置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应试色彩,不包含写作作业,其他作业全部都放眼在语文积累以及语言练习方面,重点是单一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统一的模式实施。作业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当中完成,具有特别显著的学科本位现象。

  2.学生方面。学生成为了学习的奴隶,学生情感在作业过程中丧失,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无从谈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在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大量的题海,以及独立复杂的字和词以及句子盛行,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

  1.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同时富有活力的,因此,课后作业设计一定要遵循开放性这一原则,使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使用本地资源,灵活地设计作业。

  不一样的地区其特点和资源也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把其融入到作业设计当中,这样既能够提升作业设计的灵活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和热爱。通过学习《济南的冬天》,让学生留意本地的冬天和地域特点,进而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属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只在课堂中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不断丰富其语言。并且针对每次课外阅读情况书写相应的读书报告,要求其内容简单明了,主题明确,方便讨论。

  例如,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安排在课余时间采集和本课主人公有关的资料,然后书写一份读书报告,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降低学生的作业压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趣味性作业。兴趣属于学生积极学习的不竭动力,而学生对于作业存在畏惧心理的原因就是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几乎全部一样,十分枯燥。教师想要增加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在设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兴趣当作出发点,让作业拥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完成作业,进而不断加强学生作业的质量,达到巩固学习这一目标。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这一课程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去了解红楼梦这本名著,同时采集和香菱相关的资料,思考香菱学诗的核心,以及黛玉与香菱二者的关系,这种带有探索意味的内容十分有趣,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

  3.分层设计作业。每个学生对于知识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存在差异,学习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将全部学生分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以及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次。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层次学生情况分别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班级当中成绩优秀和较差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小,成绩中等的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计能够满足中等生要求的作业,这样能够将作业的激励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所有学生均能够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除此之外,针对那些掌握知识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针对那些成绩不好同时不愿主动完成作业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进而使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提升。

  4.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主动权放到学生的手中,尽可能地让作业多样化,具有一定的梯度,使每一位学生均能够选择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作业,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具有创意性的作业。

  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和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以及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这些方式不断提升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意性,使其满足每一个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将作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希望通过本文对初中语文创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阐述,能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业设计策略】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郭伟)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巩固,但其中不少是读、背、抄、写等机械性作业,有些不能达到作业设计预期效果。语文知识实际运用方面的作业还不足,一些内容取自现成的教辅资料,形式单一,着眼学生语文思维及能力培养的创新性作业较少。语文作业和教学目标呼应的意识不足,因而作业的针对性不强。统一布置作业方式较为普遍,有些作业布置失之随意,缺乏精心设计。尤其是毕业年级,围绕考试题型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类型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创意。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对课上所学内容巩固提升的过程,更是自主内化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高质量的作业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还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针对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1.作业内容与课堂学习目标要一致,难度要适应学情。杜绝低难度、机械训练的重复性及惩罚性作业。

  教师要将课外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对应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布置好作业。作业布置也应多元化,既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也要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把握新授课与复习课、单元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作业设计要能够巩固、强化、拓展教学内容。要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不断夯实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要通过变换作业方式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充分尊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以作业作为惩罚手段,要讲求教学规范和教育艺术。

  2.初中年级的书面作业量要恰当,要以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完成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依据来布置,作业总量以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

  常规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为了巩固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作业量要适宜,作业要精选内容,在作业设计中要综合考虑适合于学生的难易标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保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作业的实际效果。

  3.作业要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和开阔、拓展学生学科视野、学科方法、思维深度和广度为质量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实现课内外联系和学科间融合。因此,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学语文、用语文。既要在教学中也要在生活中强化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遵循课标精神,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实现语文作业的丰富多样化,增加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性。比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提醒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写段话,以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父母;在国庆节可仿艾青《我爱这土地》写首小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可仿写古体诗词、可拟春联;还可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新闻,了解时事,发表时评;或者观影后叙写观后感受。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体认到语言的实用性,拓宽教学视野,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我,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深度培养。

  二、作业设计的方法

  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和一定的目的,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形成作业的过程。教师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提升作业观念,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新理念,建立新的课程观和作业观。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情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发掘新的作业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在作业评价中要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营造宽松、平和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促进其学习持续发展。作业设计还要能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尤其在写作中通过诸如扩写、改写、续写等方式激发个人思维和想象空间。尝试开展访谈、调研、创作等综合性语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信息资讯和媒体高度发达的今日,教师也应掌握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充分利用影像、文字、图画等各类媒体,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开发作业的新路径。通过各种方式丰富语文作业的内容,增加完成作业的乐趣,诸如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做作品集、在家长监护下利用有声APP录制自己的朗读作品等方式丰富作业类型。

  2.教师要系统考虑作业各关键要素之间的协同,追求作业的系统性效应。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着眼整体的课程观,从作业的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到学段目标,力求心中有数,部署得当,既要追求作业的科学严谨、还要顾及作业难度和学生实际完成能力的匹配度,从而在作业量和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中寻找到契合点、在评价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差异性、个性化和整体要求之间的处理方式。总之要全方位思考和设计作业,不能仅仅考虑其中的某一方面,从而实现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

  3.教师要分层分类精选作业,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首先,语文学科最好能根据学情分层留作业。让学困生先做一些相对简单基础的作业,最好还有有些趣味,经常变换形式,或者有些个性化建议和指导,要耐心关注这些学生,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也能获得语文学习的积极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升学习信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作业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在作业数量和复杂程度上可有所加强,还可以建议扩大课外阅读量,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以自己的学力和节奏向前迈进。

  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要重视统编教材中口语、写作、综合实践等板块的作业设计和落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作业带动语文实践活动的真正开展。这种作业不一定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完成,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活学活用,能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热情,理应在作业设计中占一席之地。

  另外,语文教师在确定作业时还要避免重复作业、要和其他任课教师勤协商进而统筹好本学科的作业,避免学生作业书写量过大的问题。

  4.精心设计学后反思,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提升的学科能力,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学后反思,以使语文教学在课堂学习后的不足通过学后反思得以弥补,再通过作业设计进行再思考、再分析和进一步修正,逐步培养教师的学科反思力,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中进一步深化拓展学习,逐步培养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刷题和频繁考试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方面要有新意、有创意,要能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深厚底蕴,要在知识题上增加趣味性,在探究题上增加情境感,引导学生由语言到思维,体味语言后面的文化,进而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语文素养。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巩固深化课内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有待丰富充实和探究提升的研究领域,值得每位语文教师孜孜探求。

  分层作业是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它基于老师对学情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重难点突破,旨在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传统教育中,大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统一的要求,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也是统一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作业布置一般来说效率不高。以自己的班级为例,班上约有四十名学生,每个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都是不一样的。作业布置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或者是强化练习学生存在的知识弱点,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是完成同样的作业,对于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来说一些作业就是无效的,浪费了课后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初中认字识词、字词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板块,但是一些同学在初一阶段连基础的汉语拼音、简单的汉字都存在书写识记方面的困难,而部分同学的字词量已经有了大量的积累,所以在布置汉字书写有关的作业时,我经常都会先进行一轮听写,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就只用改错,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会让他们再次复习再次听写,直到合格,在这样的分层练习下,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最大效率地掌握知识。

  再比如,古诗默写这个板块学生也是存在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连古诗都背不了,又怎么能要求他去理解内容、手法、感情呢?有的学生可能在预习或者上课的时候特别认真,那么背诵古诗对于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如果有的学生课上没有弄懂,我们在课上又把知识重复一遍,那么对于那些优生来讲就是浪费学习时间,毫无挑战性可言。因此,每次学完古诗,我都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给他们布置作业,需要再讲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强化练习,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再布置其他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后,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景物画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反复地阅读课文,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理解课文的目的。所绘之图我们可以用作课文插画、书签或者明信片。例如,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天净沙·秋思》一文时,其中一项活动是学生先读,读完之后为这首元曲配图,画完之后,让学生来说他为什么要这么画。根据学生对自己图画的阐释因势利导走进课文。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培养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后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作业布置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有智慧的作业布置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汪国真在《我喜欢出发》中说“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这就需要我们在作业设计的路上再出发,一路前进,一路探索。

  内容摘要:教师通过作业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作业批改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初中,学生语文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优化语文作业,实现高质轻负,是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就是尚不很明确什么是体现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作业。怎样才能使作业实现有效性?怎样来改进现在的作业?我认为语文作业设计要面向教材、面向学生实际,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可操作,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在作业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作业的质量还愁没保证?这也正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能够弥补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作业,注意分层作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应按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去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长自己的能力、培养学语文的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1、作业量分层。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作业负担。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

  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需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要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三、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一)、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

  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我校的生源较差,为数不少的学生作业做得慢、做得不好,甚至抄袭,表面看来只是学生的顽劣个性所致,但实际上这牵涉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坏的学习习惯。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直接影响到其各项能力的发展,以致丧失学习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那些作业只完成了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多数是不会做暂时空在那里的,如果此时得到的是教师的责备,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为了避免再次受批评而去将作业抄袭完成上交。实际,学生只完成一部分作业,已经给教师一个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此信息纠正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在班上大力表扬这样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作业,向教师展示自己真正的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不交作业的学生。我做的第一步是放学后留下这些学生,重新布置较简单的作业给他们,必须完成当天的作业才可以离校。开始实施时,作业的要求相当降低,只要字迹清楚,作业本清洁,能够写出与正确答案相关的一些知识点,都算过关。随着时间推移,要求再逐步提高。

  3.“小老师”批改

  作业的面批面改很难长时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小组成员各有不同的任务,其中一个担任小老师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对小老师进行面批面改,帮助他们理解本次作业的目的,知道评分标准,掌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由小老师对互助小组的成员进行面批面改。

  总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既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一定要是学生愿意做、乐意做的作业,尽量让每一个孩子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快乐成长。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模式浅谈

  我们认为不论设计何种类型的作业,作业内容都需有的放矢,要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有助于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作业内涵都力求符合新课程标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此我们尝试关注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并设计相应类型的语文作业,以下简述之。

  一、课内积累整合作业(朗读、识记类作业)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词语积累与课文诵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作业内容:课本生字词语的积累、课本名言警句的掌握、诵读与课文背诵。

  设计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在识字与写字及朗读上的目标规定为: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模式:

  对初中生而言,课后字词积累不容忽视,但是须避免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机械重复抄写。建议利用早读或预习时间自己解决,不拘形式,会写会解释即可,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不必统一规定,但每课须过听写关。(班级可组织开展“汉字听写大会”。)

  课文警句和片段背诵不必要求非书面完成,背诵后让学生默写即可。

  诵读作业必须每天都布置,语文学习离不开诵读,每天大声朗读5-10分钟。

  二、延伸拓展作业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语文的功夫在课外。课后的拓展延伸,如仿句、小练笔等对语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业内容:仿句练习、小练笔及摘抄作业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规定:1.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2.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作业模式:⑴仿句:教师结合教材,编写仿句练习,布置学生完成。

  ⑵小练笔:每周布置小练笔一至两篇,话题可结合教材,也可随机结合节假日、节气、校园、班级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来写。比如:下雪的日子、有关冬天的回忆、班级风波、写在九月、反思期中考试等。

  ⑶摘抄:①摘抄课本中的优美词句。②推荐美文,打印并写上推荐语,组内交流后,粘贴于积累本上。引导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多读多积累。

  三、古文趣味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文言教学较为枯燥的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兴趣,趣味可以减少枯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且文言文教学对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丰富知识积累,培养文学素养意义重大,课本有限的篇幅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积极开发此类程资源尤为必要。

  作业内容: 短小有趣的文言小故事或片段(附注释)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规定: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业模式:教师结合教材,选择短小有趣的文言文小故事或片段,适当加以注释,编成校本练习阅读材料,布置学生不定时完成,一学期以15篇为宜。

  四、读书与感悟

  中学语文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阅读与写作,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甚至是受用终生的。阅读也是当今时代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是获取新的信息的必要手段。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

  作业内容:学生定期阅读推荐名著或期刊杂志,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感悟。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规定:1.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2.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4.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作业模式:公布本学期阅读书目。要求:

  1、除必读书目外,任选上述书目中的一本进行阅读。

  2、坚持做好积累本上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按周计算):①每周至少摘抄10个好词。②每周摘抄三句佳句,并对佳句做点评分析。③写一篇300字以上的读书感受

  五、设计手抄报、编排课本剧、观励志影片等

  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科目。任何学习老用一套方法就会显得乏味。时不时给学生布置一些活动性的创造性表现的作业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人物特征,更好的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

  作业内容:办手抄报(8K纸)、编排课本剧、朗诵录音(U盘)、观看影片等。

  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规定: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2.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3.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4.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作业模式:或结合教材,或配合团委活动等布置学生办以某一主题为主的手抄报。学习生活性很强的素材时,可以布置分角色表演、编排课本剧的作业。节假日可布置学生观看励志影片,内容最好由教师推荐,要求写观后感,一学期2-3部为宜。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为语文作业做好计划,不能随意机械。对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多层次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可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设计尽可能做到开放、灵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用多姿多彩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想象力,以听、说、读、写多种综合作业形式完成对课内教学的巩固和反馈。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探究型作业,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探究性作业指的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解决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学习体验、获得新的学习的发现、形成新的认识的作业形式。

  比如,在学习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后,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读懂了这一文本,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壮烈的家国情,但是那场战争毕竟了发生在七十多年前,现在的青少年未必能读懂那一年代情怀,甚至有个别人不明就里人产生一种历史的虚无主义疑问。因此,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不妨组织学生完成一些探究性的作业。比如,朝鲜战争是如何发生、如何进行、如何结束的;朝鲜战争与七十多年的祖国和平繁荣;我们不应该遗忘的时代英雄;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等等。组织学生对这一类的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更深入的阅读历史、读懂时代、感受情怀,这远比单一的知识巩固型的作业要有价值的多。学生在这一类探究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也逐渐能形成未来生活必备的能力和素养,如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如何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作为语文教师更要主动作为。一是要发现那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意愿,二是要给学生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在学生对作业不再无从下手时候,教师要做好学法的指导,三是要在合宜的时机介入学生作业,特别是在学生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让学生在解决困难中获得新知。

  (二)设计自我型作业,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自我型作业指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生发、完成、评价作业的一种形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者个体自主构建的过程。因此,来自学习者个人的主动行为比外在任务行为要有效得多。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特别注重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自主检测、自主评价的习惯。比如,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组织复习,以复习笔记的形式提交作业,以自已命题交换测试的形式自主评价。

  自我型作业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夯实基础。

  (三)分层次设计作业,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班级授课模式下,学生间不可避免的存在学习差异。教育要最大程度的惠及每个成员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就是保障。分层次的布置作业就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学习帮助,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

  对于学业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少一点知识识记类的作业,多设计一些提高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对于学业中等的学生的作业设计,要坚持夯实双基、提高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让他们既能完美过关,又能到达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并有所发展。对于学困生,教师则要适应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能在够得着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应多以鼓励、赏识的心态看待学困生的作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和作业完成的成就感。

  教育要为每一个的成长助力,作业设计更可以发挥个性化育人的功能,让每一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进步、发展、成长。

  (四)设计开放型作业,培育语文思维与语文品质。

  开放型作业指的是不囿于课本、学科知识本身而指向于个体全面发展、全方位发展的作业形式。比如,在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后,我布置了如下作业:1.在家人面前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让学生通过声音传情达意,在朗诵中体味诗歌的意韵,在作业中与家人交流情感。2.仿照这首诗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作一首小诗《假如生活________》,并把自己的小诗要小组内诵读交流。再比如,在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一文后,设计了“比较一下南北方景致的差异,动笔写一写家乡的风景”的作业。与此同时,我们班不仅有个人日记,还建立了班级日记,全班同学在班级日记本上轮流写下班级日记,每个学期一本,所有学生参与,全班同学共同完成共同分享,三年初中生活、六本班级日记不经意间记录下全班同学的青葱岁月和成长印记。

  核心素养不单是学科必备的关键能力和素养,更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的关键能力和素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语文的课堂本应是开放而有活动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课堂就有多宽广。开放型作业指向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让学生在作业中陶冶情操、丰富情感、提升思维品质。

  (五)分时段设计作业,发挥各时段作业功用。

  分时段设计作业指的是根据学习需要设计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用。

  课前作业主要用于导学,通过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先行自学,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同时课前作业也是课堂教学前的课前学情调查。课中作业主要用于促学,通过作业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得到深入发展。课后作业主要用于固学,通过作业的形式巩固课堂所学,在巩固评测中获得新的体验。

  分时段设计作业,通过作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成和巩固,通过作业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

  (六)改作业布置为作业设计,整体架构作业助学系统。

  作业布置与作业设计虽一词之别,但二者却有本质之异。作业布置把学生作业当成任务分配给学生,学生在规定地时间必须完成规定的作业,其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系统性尚待考量。而作业设计讲究作业容量的合宜、作业难度的合宜、作业形式的合宜、作业呈现方式的合宜等等因素。同时,作业设计更应力求从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段视域,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系统架构作业系统。作业设计将学生作业视为学生助学系统的一部分来考量初中语文的每一次作业设计,将学生作业与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相衔接,将学生作业视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这种作业设计视野下,学生的作业就不局限于一词一句等学科知识的掌握,而更关注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要素。

  四、结语

  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一样,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兴趣为先、素养为旨,全面建设初中语文作业系统,充分发挥作业设计的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功能。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识记巩固,但其中不少是读、背、抄、写等机械性作业,有些不能达到作业设计预期效果。语文知识实际运用方面的作业还不足,一些内容取自现成的教辅资料,形式单一,着眼学生语文思维及能力培养的创新性作业较少。语文作业和教学目标呼应的意识不足,因而作业的针对性不强。统一布置作业方式较为普遍,有些作业布置失之随意,缺乏精心设计。尤其是毕业年级,围绕考试题型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类型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创意。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既是对课上所学内容巩固提升的过程,更是自主内化学习内容的过程。因此,高质量的作业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还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更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针对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1.作业内容与课堂学习目标要一致,难度要适应学情。杜绝低难度、机械训练的重复性及惩罚性作业。

  教师要将课外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目标对应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布置好作业。作业布置也应多元化,既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也要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把握新授课与复习课、单元复习与综合复习的关系。作业设计要能够巩固、强化、拓展教学内容。要提高作业设计水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不断夯实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要通过变换作业方式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充分尊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以作业作为惩罚手段,要讲求教学规范和教育艺术。

  2.初中年级的书面作业量要恰当,要以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完成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依据来布置,作业总量以三分之二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

  常规作业的布置主要是为了巩固和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作业量要适宜,作业要精选内容,在作业设计中要综合考虑适合于学生的难易标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从而保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作业的实际效果。

  3.作业要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和开阔、拓展学生学科视野、学科方法、思维深度和广度为质量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实现课内外联系和学科间融合。因此,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学语文、用语文。既要在教学中也要在生活中强化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遵循课标精神,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实现语文作业的丰富多样化,增加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性。比如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提醒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写段话,以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发送给父母;在国庆节可仿艾青《我爱这土地》写首小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可仿写古体诗词、可拟春联;还可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新闻,了解时事,发表时评;或者观影后叙写观后感受。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体认到语言的实用性,拓宽教学视野,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我,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深度培养。

  二、作业设计的方法

  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和一定的目的,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完善或者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形成作业的过程。教师作业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提升作业观念,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要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新理念,建立新的课程观和作业观。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情趣,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在语文作业设计中立足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发掘新的作业形式,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在作业评价中要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营造宽松、平和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促进其学习持续发展。作业设计还要能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尤其在写作中通过诸如扩写、改写、续写等方式激发个人思维和想象空间。尝试开展访谈、调研、创作等综合性语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信息资讯和媒体高度发达的今日,教师也应掌握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充分利用影像、文字、图画等各类媒体,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开发作业的新路径。通过各种方式丰富语文作业的内容,增加完成作业的乐趣,诸如在假期可以让学生做作品集、在家长监护下利用有声APP录制自己的朗读作品等方式丰富作业类型。

  2.教师要系统考虑作业各关键要素之间的协同,追求作业的系统性效应。

  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着眼整体的课程观,从作业的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到学段目标,力求心中有数,部署得当,既要追求作业的科学严谨、还要顾及作业难度和学生实际完成能力的匹配度,从而在作业量和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中寻找到契合点、在评价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差异性、个性化和整体要求之间的处理方式。总之要全方位思考和设计作业,不能仅仅考虑其中的某一方面,从而实现作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

  3.教师要分层分类精选作业,让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所进步。

  首先,语文学科最好能根据学情分层留作业。让学困生先做一些相对简单基础的作业,最好还有有些趣味,经常变换形式,或者有些个性化建议和指导,要耐心关注这些学生,多鼓励多引导,让他们也能获得语文学习的积极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升学习信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作业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在作业数量和复杂程度上可有所加强,还可以建议扩大课外阅读量,使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以自己的学力和节奏向前迈进。

  其次,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多设计一些实践类的作业。要重视统编教材中口语、写作、综合实践等板块的作业设计和落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以作业带动语文实践活动的真正开展。这种作业不一定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完成,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语言、文学及文化知识活学活用,能调动他们语文学习的热情,理应在作业设计中占一席之地。

  另外,语文教师在确定作业时还要避免重复作业、要和其他任课教师勤协商进而统筹好本学科的作业,避免学生作业书写量过大的问题。

  4.精心设计学后反思,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提升的学科能力,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学后反思,以使语文教学在课堂学习后的不足通过学后反思得以弥补,再通过作业设计进行再思考、再分析和进一步修正,逐步培养教师的学科反思力,使学生能在完成作业中进一步深化拓展学习,逐步培养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刷题和频繁考试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方面要有新意、有创意,要能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深厚底蕴,要在知识题上增加趣味性,在探究题上增加情境感,引导学生由语言到思维,体味语言后面的文化,进而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和语文素养。

  语文课外作业作为巩固深化课内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有待丰富充实和探究提升的研究领域,值得每位语文教师孜孜探求。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临近中考:运城市实验中学名优老师为你支招
下一篇:2020新高考:多省公布查分时间,查分方法及流程请收藏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