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这位年轻人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究竟经历了什么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20
手机版

  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又说,“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毛泽东的读书习惯和阅读偏好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养成,也正是在那个时期,他与图书馆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毛泽东是如何进入北大图书馆的?

  1918年秋,正是金风送爽的时节,24岁的布衣青年毛泽东,在杨昌济的引荐下,走进北京大学。那时北大中西合璧的红楼刚刚落成。毛泽东手持哲学教授杨昌济的亲笔信函,敲开了红楼一层东南角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办公室门,递上恩师杨昌济的推荐信。看了信,李大钊打量了这位身穿蓝布长衫、高大的青年——他面如朗月,眉宇间有一股勃勃英气。

  杨昌济在信中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是他的学生,是已读过五年半的师范高才生。此次来京,专为二十几位湖南学生办理赴法勤工俭学事宜。他本人无意赴法,想到北京大学找一份工作,借机“旁听”一些课。

  在谈话中,李大钊得知眼前这位眉目俊朗的毛泽东因身无分文,暂借宿杨昌济教授家,便有些同情,询问他想谋什么工作。

  一直有些局促的年轻人,告诉李大钊:“干什么粗活儿都行,既可得工资,又可抽空听些课。”

  李大钊听罢,笑了:“堂堂师范高才生,干粗活儿,大材小用了。”

  之后,给他安排了一个管理员的工作,负责管理中外报纸,主要工作是登记来此读报人员的姓名。

  当管理员期间有哪些感受?

  那时候,北大的图书管理员一个月才只有

电影八元的薪资,虽然当时的物件不高,但这也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字了,北大的教授一个月的薪资大约有二三百元之多,因此毛泽东在那时候是很受人瞧不起的,甚至有在图书馆借书的人对他冷言冷语,不过毛泽东却说那段时光对他是弥足珍贵的。他在那时候,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在图书馆里阅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这对于他后来的发展是有帮助的,而且在来看书的人中,有一些著名人士,例如李大钊、傅斯年、蔡元培等著名人士,这些都是新文化领域的灵魂,与他们交谈的机会虽然不多,但是依旧对毛泽东有所帮助。

  1918 年 8 月 -1931 年 9 月,红楼一层作为北大图书馆。

  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兴建的北大图书馆新馆舍(东馆)于1998年5月4日北大百年校庆之际竣工。该馆舍总建筑面积26,680平方米,以西侧与老馆舍(西馆)东侧相连而建,东西馆总建筑面积在当时居亚洲高校图书馆之首。在2005年西馆改造后,北大图书馆的馆舍总面积达到53,000平方米。

  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对他有什么影响?

  当时的北大,是一个文化和思想的摇篮,毛泽东在没事的时候,也会去听一些名人讲课,充实自己,在那段时光中,毛泽东的收获颇多,求知若渴的他在这里如鱼得水,还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从此走向了革命道路。

  人民也许不会想到,这个小心的图书管理员,在日后,会领导了中国革命的的前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从来没有说过那段日子的苦,更多的是对人们讲那段时光的收获。后来,毛泽东离开北大,回到了家乡,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救国的道路。他晚年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触动。图书馆既是毛泽东的良师益友,又是他推动革命事业的一个阵地。可以说,从青年时代开始,毛泽东就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种缘分也伴随他的一生。

  举报/反馈

上一篇:30岁,未婚,她独自生了3个混血宝宝,一年花费200万
下一篇:【保研】四六级分数新鲜出炉!你离目标院校的入营要求还差多远?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