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详谈:史学的发展,司马迁是如何塑造项羽这一形象的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22
手机版

  今天,和大家来聊一下《史记》的体例在史学上有何发展创造,还有司马迁是怎样刻画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共五十二万余字,列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这五个部分,共计一百三十篇。

  本纪,记载帝王之事,按年月标举大事,为全书的总纲。

  

  表,即谱,有世表、年表、月表三种,提纲絮领地排比并列历史上帝王和诸侯各国的政治和军事大事,以补传记之不足。

  书,历史典籍的专名,记载了各种典章制度,如天文历法,礼乐制度、农田水利、财政经济等各种设措。

  世家,为西周至战国各诸侯国及汉朝有功之臣的记述。列传,是对一般重要人物的传记。司马迁的传记,不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为社会上各种活动着的人物,如名医、游侠、大商贾、徘优、卜占、刺客等各种人物立传,还有藩国传、少数民族传。《史记》的体例虽有五种,但它们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血肉相连的一个整妙。

  

  这部历史著作,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体例上、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空前的.《史记》以前的历史著作,有《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这些史书虽各有特点,也有一定的成就,但都缺乏完整的统一性。

  《尚书》以记言为主,仅限于记载个别事件,如周公东征的文告,盘庚迁都的演说等。有的讲话,充满了神权思想。《春秋》、《左传》仅限于记一个时代,以鲁君为主,共计鲁国历史二百四十二年,主要是记事。《国语》、《战国策》以记言为主,又是分国记述,《国语》记八国的片断史事,《战国策,分十二策,记纵横家的言论、行动。直到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才沟通了自有史以来到汉武帝时代约三千年的人类历史活动的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史的全貌,创立了前所未有的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通史新体裁,改变了分国割裂的历史概念,建立了历史的统一观和正统观。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司马迁善于通过独特的、典型的事件来刻划人物,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这个反秦起义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的塑造,主要就是通过“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坟下之围”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来表现的。

  司马迁

  公元前207年的钜鹿之战,是在陈胜被杀,项梁战死,起义军形势逆转,秦军主力包围钜鹿城,赵危在旦夕的情况下展开的。奉楚王之命率军救赵的上将军宋义,为保存实力,留军安阳四十六日不进,坐观成败,名为“承秦之敝”,实质是延误战机,坐而待毙。

  

  在这关键时刻,项羽毅然挺身而出,杀了宋义,夺了军权,引兵渡河,破釜沉舟,同秦决战。在战斗中,九战九捷,终于取得了反秦斗争的巨大胜利。在激烈壮观的炬鹿之战中,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过人之处,只巧妙地从侧面落笔:诸侯军救巨鹿者虽有十余个营垒,但都抱观望态度,不敢出战,“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震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胜利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司马迁塑造了项羽这个叱咤风云、勇冠三军,众望所归的英雄人物。

  

  “鸿门宴”是在刘邦率先进入咸阳,想坚守称王,项羽闻讯而怒,将与之决一死战的情况下展开的。中经项伯相告、张良献计、刘邦谢罪、项羽设宴,斗争便发生在鸿门宴上。宴席上乌云密布,杀气腾腾:范增示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宴、刘邦脱身、张良留谢、范增碎玉等一系列紧张曲折的情节,既刻画了项羽率直宽厚的性格,也暴露了他骄傲轻敌,刚愎自用,无政治远见,不善谋划的弱点。

  在反秦斗争胜利后的新形势下,项羽还没有意识到那表面和解的刘邦正是他未来的敌人,甚至天真得把汉军中的唯一耳目曹无伤也出卖了。这些,都预示了他在楚汉斗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

  项羽

  “坟下之围”写项羽失败的结局。作者通过别姬、突围、刈旗、斩将等情节,正面描写了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他的所向披靡的英雄本色,又以拒绝急渡、自刎乌江的描写,展示了英雄人物重情义,不苟生的光明磊落的性格。

  但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说什么“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便把自己的奋其私智、迷信武力、缺乏政治头脑的弱点充分显示了出来。

  司马迁正是通过三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形象地概括了项羽的一生,使这一形象千古不朽、感人至深,从而充分显示了自己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世人皆知湖中一潭月 不知杭州最奇藏于山
下一篇:中国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点培养方案修订专家论证会顺利召开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