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世界城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11月29日至30日,由新京报主办的“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将在国际饭店举行。本次论坛是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的主题活动,由新京报社和文博会组委会共同主办。此次论坛结合全球经济宏观形势,探讨深受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的全球经济前景。“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将汇聚政要官员、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于一堂,围绕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等议题,讨论全球经济如何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平行分论坛一:世界城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

      [以下为会议实录]

      今天这个论坛的题目是“世界城市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这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在政府、民间都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说法。2011年,北京市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这样一个概念。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当前的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典型,这个大城市的发展,鲜亮的外表,高楼拔地而起,但是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失衡,对传统城市的文化发展也存在一定损害。另外对城市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还有诸多的盲点和不足之处。对全球的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占有、使用、分配再使用的控制力也有待提高。所以,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下几位嘉宾,为我们提出更多的他们的理念,从而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也希望大家在论坛后半部分积极参与、积极提问。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参加本论坛的几位参会嘉宾,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教授,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教授,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先生,铜锣湾集团董事长陈智先生,SK(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智平先生。

      发言嘉宾:秦虹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秦虹:我讲讲这次主题里的一个细的问题,大家注意到,过去的十年,中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增长时期,怎么个高速增长呢?以2030年和2001年相比,2010年房地产的销售额5.25万亿,是2001年的十倍。也就是说,十年市场增长了十倍,这样快速的增长。所以过去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十年快速增长的过程,今天国家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来调控房地产这个行业,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目前自身正在做调整,成交量、价格、投资的变化都在发生一些变化。当大家都在指责或者责怪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同时,其实我作为我们这个行业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行业更需要反思的是行业自身,行业自身是否能够持续像过去十年那样高速的增长,这种高速增长是否可以持续,这种粗放性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靠土地的增值,光很容易的通过信贷来维持,这样的外部条件是否具备,房地产行业是否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更优质的符合我们百姓需要的房产,而不是需要投资的,提供这样一个投资产品的开发企业的经营真正的行为是需要反思的。所以我说房地产行业过去的十年,应该说它快速增长,同时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国总的在固定资产投资里,房地产投资占20%,在部分城市占到50%、60%,对当地的经济影响很大。但是,从长远来发展,我觉得这个行业需要反思,需要冷静,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模式是否可以持续。这样一个行业自身的调整,既有利于这个行业能够稳健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目前在“十二五”时期所实现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目标,当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可以想想,房地产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原有的功能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开放,要建立一个住房市场呢,我们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满足丰富多样的住房需求,我们建立一个住房市场并不是要在资本市场之外再建一个投资品市场,让大家都来投资炒房、牟取暴利,我想这并不是房地产市场建立的初衷。

      经房地产的发展,经过什么发展?政策方向是什么?概括起来讲,我的理解是未来房地产政策的走向,一是坚决住宅市场的去投资化和大力建设保障性住房,对民主需求能有保障,保障有两个方面,一是托底的保障,对城市里、对社会上特别困难的,一辈子都无法通过收入提高来解决住房问题的困难家庭进行托底的住房保障,政府就应该保他们,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不但要保一时,而且要保一辈子,因为他们确实没有办法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上租房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托底的保障。二是过渡性保障,有一些的年轻人,他刚开始工作,他没有首付,他支付不了首付房子的购买能力,哪怕市场租赁的房子也有困难,通过提供公共租赁住房这个品种,让这些年轻人过渡性的保障,等他三五年之后,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来源也比较确定、有保障的时候,通过自身的努力,就能解决住房。所以住宅市场的投资化和对低收入家庭提供托底性的过渡性的保障是政府今后政策的方向。

      主持人:刚才秦教授提出了对我们现成的房地产发展模式中,提出了一种反思,认为为了我们的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在这方面有所改变,秦教授也从她的角度提出了未来房地产建设的走向,非常精彩,非常精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秦教授。

      发言嘉宾:刘治彦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

      刘治彦: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就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如何来驱动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

      首先,我想谈这个话题的背景。无外乎两个背景,一个是当前国际经济这么一个大背景,大家都知道,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了我们国家外贸出口,而出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这样就使我们考虑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另外两驾马车如何去,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动用了4万亿的启动资金,同时带动了全国10万多亿的资产投资,也形成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可见我们要重新考虑今后经济的这种持续增长,只能依赖消费。这是国际的情况。

      第二,谈到国际背景,还有其他两个方面,为了应对国际性经济危机萧条,包括美国在内,绿色经济的兴起,特别新能源为首的绿色经济,和其他的一些高科技支撑,新兴的经济类型。我们国家也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快速发展,整个世界经济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形成了强大的力量,从国内看,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的NGPT现在已经是将近5000美元,这5000美元是一个很有异议的节点,同时城市化率也逐渐成为共识,从意义上看,城市化已经走完了一半的历程。全国进入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阶段,北京等一线城市也进入了后工业化的状况。我们的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期间要实行转变,新兴产业要大力培育,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将今后十年、二十年发展的入口。我们都知道,新兴发展是2亿5千个,事实上我们国家一个大幅度就是一个缩影的世界,我们的发达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高级的精神需求阶段,可见,消费需求成为了我们今后一线城市率先要发展新兴经济,同时带动教育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超过5000美元以后,我们的消费加剧了,进入了一种消费和生产这两种服务业,从此继续发展。想当年在这个阶段,生产企业被发展得更快一些,如今,消费服务业也快速发展。

      我们国家今后的五年,城市化率根据我们自己的计算,按照统一数据算,可能会达到54%,2020年可能会达到60%,2025年在人口将近峰值14.2亿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化率可能接近64%,这时我们的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化率将由人口分母减少的这种方式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后的城市化更多的是一种质量的提升,这是第一个背景。第二个背景意义非常简单,什么叫现代消费主义,我想现代消费主义也是通常说的现代生活,所谓现代就是我们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新的金融方式来发展生活服务业,这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传统的消费服务业进行业态的创新,比如品牌化、联手化等等,它有新兴的教育服务业的崛起,比如教育、健康、文化、旅游,这些都是关系到人的发展消费。我想意义就在于这些新的消费服务业将会拉动内需,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引擎。二是像音制相应的相关产业,比如制造业,在一个高质量的平台上发展。最后,最根本的是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提高人文修养,人力资源的素质,实现一种集约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从中央提出来要调结构、扩内需,促进经济的平稳持续的增长。围绕这个,我们不能仅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像北京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金融等等。事实上我们往往忽略了消费服务业的发展,市场消费服务业跟生产服务业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来是属于互动的。这有两者,从协调发展才可能促进整个现代服务业和整个城市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从具体措施来看,要想使产业发展,首先要有市场需求,这是生命最根本的动力。无非有三点:一是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特别是中低收入的劳动收入。二是免除消费顾虑,让居民敢于消费。建立一系列社会保障,政府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三是提升消费层次,让居民会消费,把钱花到一些能够提高自身今后发展能力的消费方向上。比如文化消费、教育、健康、娱乐休闲等等。

      最后,要提高消费服务业的贡献诉求,首先从政府来讲,应该对这个产业进行扶持,应该建立一些行业的标准,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资金、税收,进入门槛等等方面,要给予它一些政策,要规范行业行为。还要建立一种很好的规划体系,比如像教育、文化医疗等等,要建立在一些生态和文化比较好的地区,让这些地区成为一个大都市区的休闲中心,在这些大都市区里建一些旅游基地,比如像北京,在承德、秦皇岛,上海地区、香港地区,也应该建立相应的老百姓进行休闲渡假旅游等等,这样来全面推动消费服务业的发展,使消费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互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也形成良性互动。最后,全面拉动城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张钢:非常感谢刘主任的发言,刘主任为这次论坛做了精心的准备,有PPT。从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两个入手,有数字、有分析,最后拿出措施来,怎么样发展国内的消费性服务业。再次用掌声感谢刘教授的发言。

      发言嘉宾:李一 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

      李一:谢谢张会长。刚才是两位学者很系统的从他们自己的分析、自己研究的角度给出了很独到的见解。我从一个金融行业来的人,大的系统的东西,客观的讲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但是很愿意在这个论坛上,从我们所了解的行业可以说一点我自己的想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于包括一个家庭,要有序健康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谈到战略,我们在学校学习也讲过,真正的战略要得到是很不容易的一个事,要分析自己的长处短处,要分析到历史的转向,分析到社会未来发展方式,还要分析到其它周边环境,总而言之,这个得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很高兴来之前我也看了一些东西,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如果这是一个战略的话,第一步是要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二是到2020年,全面做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第三步是到2050年成为世界城市,分三步走,很清晰,这里头政府也好、学者也好,一定做了很深入的研究得出的这么一个战略。

      我们就要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在2050年我们的中级城市变成世界城市的话,反过来就会讲何为世界城市?我们经常讲一流、一流,何为一流?这是很关键的东西,我们清晰的不只是一个概念,这些东西在我们从小长到今天听得太多了,最后不知道什么叫测试测量的,没有具体的行为跟踪它,如果我们讲世界城市,比如说弗里德曼对世界城市的讲说等等一些书上,世界城市的角度不一样,有这么几个例子。第一个世界城市讲的是在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于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社会的形式,北京市政府三步曲里说到国际城市,同时也说到是国际城市的高端事态。第二,世界城市是为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的组织节点,在全世界这些有分量的世界城市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全球经济的成熟度。世界城市的功能对全球经济、文化乃至政治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这不是最完整的,也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基本上还是有这个特点在这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开始考虑了,北京的路径、内涵,包括它的地位,应该是什么样,再细分一些,世界城市,我们在走向未来的时候稍微环顾一下我们周边,周边有两种类型的世界城市,一种是吸收性的城市,我们也称之为资本管理型或者金融中心型,这个特别代表的是纽约和伦敦,特点是通过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相吻合的,比如说媒体等等中介机构为主要的世界中心,这类的市场是由于缺乏广泛的产业基础,可以讲对外经济的发展依赖度非常高,当世界整个经济发展发生倾斜或者停滞的时候,这个城市从经济指标来看,依赖度很大。

      另外,资本供给性的城市。这种城市的特征是金融中心,它有金融中心的特质,但是它也具备制造业和产业,以东京这个地名形成的,它也是世界城市的一种形态。当然我们也可以讲,随着未来的发展可能还有另外一种形态的东西形成,我们也应该进行探索,也不必要非得按已经既定形成的所谓的有特色化的世界城市来限制自己,尤其是今天我们面对世界挑战,大家知道不是中国在世界转型的挑战,是全世界面临着未来转型的挑战,所以这个课题市政府提出来我觉得特别好,而且也给了较为清晰的方向。还应该再来慢慢细化,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可能才能够少走弯路,更加清晰的走在一条较为正确的路。

      另外,从金融角度来讲,在一个世界城市里扮演的角色,无非是金融体系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它能贡献出多少GDP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个体系对整个城市其它行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一个是自己做出什么贡献,一个是他给别人做出什么贡献。我觉得北京市在这些年,像上海现在也在探索路径,因为他们也有很多的,今天我们在北京谈北京的事。北京现在有非常好的机会,一方面政府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在制定未来的战略。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很好的学习教育、经验教训,因为西方的世界城市,不管是从理论的发展、实践的总结,乃至世界的情况几个方面有它好的东西,也有它的教训,这正好是北京向未来发展,包括上海向未来发展可以完全积极吸收的一个好的机会,这是一个好的机遇。中国在世界未来发展中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从经济总量、文化衍生,包括意识形态等等,诸如此类,有足够功能上的分量以及历史成份的分量、以及对未来社会影响的发挥,足可以在世界城市和在世界的发展中达到世界城市的地位,这是它的特色的一个点。还有,目前因为有很多差距,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包括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等等,由于差距给了我们很多非常好的可以寻求提高的优势。

      如果讲到金融,刚才谈到无非一个是自身的发展,一个是基本性,还有整体性,对整个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另外是长期性,但凡人类社会开始,不管你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不管你是乡村,实际我们的金融覆盖率一直在做,不管是乡村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都市的发展,还是世界城市的发展,金融永远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如何发挥资本吸收的战略作用。大家知道,完善的金融市场的搭配这是物理现象,有效的法律政策管理和引导,同时还有非常好的人才队伍的更新或者人才队伍的储备,另外还有非常好的其它行业的相辅助,要立志成为世界城市,北京也好、上海也好,所要面对的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我也愿意和大家进一步探讨。

     

      其他谢谢李主席的精彩发言,李主席是从金融专家的角度,对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可以说,任何一个世界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有发达完备的金融业和充足的金融人才。所以李一先生的发言确实对我们北京市以后世界城市的建设和世界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是我们今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的重要参考,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李一先生。

      发言嘉宾:陈智 铜锣湾集团董事长

      陈智: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做个分享,给我的题目是我作为流通业的代表,流通业如何助力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固定的命题,我从这方面给大家谈谈我们的看法。流通业是什么?如果有工业,没有流通业,这个产品就卖不出去。如果农业产品没有流通业,它的采购和销售渠道就没有,导致农副产品卖不出去。还有我们讲的城市,城市本身就是城+市的组合,如果只有城没有市,如果没有商业、流通业,则只有城而没有市。举个例子,如果把北京这样一个可爱的城市,如果把王府井拿掉、西单拿掉、前门大街拿掉,这个城市马上就不可爱了,就成为一个很枯燥的城市。如果我们拿大型商业体来讲,特别是对一个城市的商业具有非常大影响力的业态来讲,拿北京的燕莎拿掉、东方新天地拿掉,这个城市就会变得很没品位,因为这个城市大量白领阶层的消费就会下降。流通业跟这个城市是息息相关的。流通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毫无疑问的。我想举一个外资的例子,在过去有一个说法,流通业的拉美国家,在拉美地区那些国家,他自己的零售业绝大部分流通渠道基本上掌握在发达国家主要的商业品牌里面,就是说他们自己没有自己的民族商业,几乎绝大部分的商业网点都是世界巨头在那个地方所开的店,导致什么后果呢?这些国家实际上经济命脉就是真正掌握在这些发达的国家以及这些商业集团里面。它可以做到什么样呢?我认为拉美国家有哪些竞争性的商业品牌或者产品品牌威胁了某一个品牌竞争的时候,我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和终端来进行控制,比如我在拉美地区有200家沃尔玛,我通过影响沃尔玛,我可以达到把拉美国家的品牌从200沃尔玛里同时撤下,这样我就把我美国的品牌作为替代性的品牌进入这个国家,之后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受到威胁。流通业是一个跟国民经济,跟城市息息相关的产业。如果拿中国来讲,比如国美加苏宁这两个商业巨头,假如被某一个国际性的电器收购,形成一个集团,我们中国还有TCL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如果我们的农副产品想进入这样的商业渠道,必须是在它具有很重要意义的时候,假如跟它本国有些战略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轻易把我们清除掉。我讲的比较严重一些,流通业是这样一个行业。

      商业跟城市的关系我想举个例子,在加拿大有一个西埃龙洞市(音),这个城市不大,只有几十万人口,冬天到了零下40度以下,在夏天又零上40度以上。从天气来讲,没有旅游和渡假的优势,但是它至今成为了全世界旅游渡假的胜地,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因为这个城市开了全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5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里业态齐全,应有尽有,颠覆了我们对商业流通业固有的观念。之后在全世界的明星、有钱人、有钱的家庭、白领、小资以上的都为这个购物中心而去,单独飞到那个地方渡假几天。在周边形成了几十个三星、四星、五星级的饭店、度假村,其它配套的旅游设施等等。到现在为止,这一个城市的GDP超过55%以上是跟这个购物中心相关的。

      在菲律宾,菲律宾跟美国有非常密切和长久的关系,受到美国文化影响很大。虽然它是亚洲的国家,但是它的零售体有很多零售模式都受美国的影响,所以美国的模式就进入了菲律宾,菲律宾的城市就产生同样的效应。在北京西四环原来由铜锣湾集团跟燕莎集团两家合资,在世纪城里经营的商城从开业到现在为止,每年都成为海淀区的纳税大户,在这个收费目里头,就业人口超过23000人,在北京能够在一个企业里解决单体的商业体或者其它企业体解决23000人就业的应该是不多。所以,这种流通业既解决税收,解决税源,又增加就业,又满足市民各种不同的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我觉得国家从上到下应该凝聚一种共识,大力配置支持自己的民族零售业非常重要,而且推动这种民族零售业从低端走向高端,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在今后这几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城市经济主导着中国的经济,建立一种民族流通业对中国的经济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我们内需的拉动就有赖于这些本土的流通业的大量发展,最终能够使得国内的品牌大量从这些流通渠道、流通平台创造出来,自己的农副产品可以大量的销售出去,又可以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变城市结构,拉动城市消费,这样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应该重视自己的民族零售业,要大力培养自己的本土的品牌,支持它、培育它凝聚这样的共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今天的观点主要是这个。

     

      张钢:铜锣湾集团是中国商业贸的创始者,陈智董事长也是将贸业态带到中国的第一人,是中国商业地产产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刚才陈董事长从流通业的角度提出了城市资产置业的配置,从他的角度来说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方法,非常有价值,让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陈智董事长。

      发言嘉宾:刘智平 SK(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智平:首先感谢大会主办方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相聚。刚才四位嘉宾从国家的政策、社会的研究,金融和物流的角度谈了城市的发展。在这里我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用一个词叫Smart  City,聪明城市这样一个概念,来谈一谈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种趋势。

      说到聪明城市,这是中国最近才开始受到关注的一个概念,它首先是由智能交通、智能安全和相关领域的建设来推动的。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初步的发展阶段。比如说从国际环境上看,韩国,说到智能城市,主要是把信息化用在了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中,韩国已经在2004年以UCK这样的概念广为位置的在推动智能城市的概念。2005年前后,中国也把IT的基础设施植入到城市管理中,比如我们说到的无线城市、数字城市,之后在具体中,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全,以及为环境、能源方面的服务也进入到了城市管理中。

      智能城市我们总结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从课题研究为主,引入一些智能城市的概念。二是从一些重点城市的智能交通开始。说到智能交通,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大城市,比如北京,其实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交通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但是并不是说单纯的通过增加道路、增加车辆的服务就能够比较好的改善,另一方面我们强调的是,怎么样合理的通过交通信息的分析和使用,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从这里来讲说到了智能交通的概念,一般业界用ITS来做一个代表。ITS本身也是很多城市智能化的开始阶段,有这个概念以后可以推广到很多领域。

      我们也知道,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国家要发展智能化的城市,而且要有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认为,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是对智能型的城市给予了足够的热情,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同时,相关政策也在陆续配合发布中。

      说到智能城市,我们还是希望在这里把概念重新介绍一下,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安保、新能源的利用,以及环境保护这四方面。从这四方面来讲,首先看看智能交通的情况,在中国的智能交通的发展现在有一个特点,基本上都是由大的城市,重大的事件和政府的主导这些因素来促成的。比如北京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奥运会之前为了改善北京的交通,所有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外,同时也把智能交通这样一个系统在北京进一步完善。在上海、广州、深圳,在随后的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的过程中,都使这些系统得到了建设、发展和完善。

      总体上来讲,中国智能交通从整个市场发展来讲,无论是从一、二线的大城市,或者说从三、四线的中等城市来讲,我们认为都是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在这里我们也想看一看,在国际上来讲,美国、欧洲,包括南非、日本,它们都是以不同的概念来发展的智能城市这样的系统。比如美国是强调安全、机动化、环境保护这种体系,强调的是安全、方便,能够平衡发展,等等这些体系也在逐步引进到智能城市的概念中。刚才我们对整个智能城市做了一个概念性的介绍,在这里我再用简单的一些图片介绍一下在每个部分中大概包含了哪些概念,比如说到智能交通,包括在城市发展中,包括安全、便利和绿色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来讲,刚才也强调是从政府主导,一直到市场慢慢接受这样一个过程。

      在这页我们谈到安全方面,也是从和谐社会,如何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得到安全的保障,所以安全的部分已经引入到了城市的智能管理部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能源,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控制城市的能源消耗,能够实现低碳,使一些能源得到再利用,在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电网。

      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到2020年,我们预期从各种新兴的能源来讲都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风能、水力发电这些体系,正是这些新能源的带动本身,我们对一些能源的储存,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以及一些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事业机会。一个能源重要的应用领域,在建筑中能够使用一些节能型的建筑,比如太阳能的利用,我们获得的能源相互的转换,还包括智能电网在里面所起到的作用。其中一个核心的目的,在不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我们有更多能源的来源,而且这些能源是环境友好型的,但是它需要通过一些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和能源的再利用、低消耗。

      另一方面,刚才也谈到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在目前来讲,中国的其实说了很多年,从产业来讲,分布还是很分散,没有形成很大的产业集群。可是从未来来讲,从城市生活来讲,环境保护又是一个息息相关的,从体制上来讲,我们也认为在未来来讲,环境保护在智能型城市中会占到主要部分,在这里我们有一个图,预计到2012年,包括能源的再利用,环境保护,以及能量的储存,这些方面等等我们应该能够实现差不多28000亿社会的产值。

      这是具体今后在能源方面,我们怎么在智能型城市中,通过对不同能源的采集,通过不同信息系统的利用,最终实现智能型建筑的目的。智能型的建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它的是低消耗能源,能源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核心问题是,它不会影响我们现有对能源需求的水平,就是不改变我们生活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认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智能城市来讲,一些潜在的市场,比如在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区域化、集成化,旧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市的开发的过程中。在这里面我们认为,智能化的城市今后最有可能发展的区域应该是大型城市的旧城改造,以及一些中等城市的新城建设方面。从这里面我们也看到,在中国整个沿海,包括内陆的城市发展带来讲,有很多代表的城市,比如石家庄、天津、唐山,比如南边的南京、无锡、上海,差不多每一个城市现在都围绕着智能大城市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发展主题,而且在推动这个主题在前面不断带动其它智能化产业发展。我们在这里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天津,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共同建设的一个EcoCity,生态城,希望它的各种消耗和来源能够慢慢平衡。总体来讲是一个低消耗的城市。二是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它是通过智能化概念在旧城改造中提出来“新、亮、美,绿、净、畅”这样一些新的城市概念。

      刚才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国智能化城市发展的历程和里面的主要内容,比如主要部分是智能化的交通,能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安全等等这些方面都构成了智能化城市的要素。从未来发展来讲,在这里我们也是总结了中国的一些专家的意见和一些外国行业专家的意见,都认为智能化的城市在中国虽然现在是一个开始的阶段,但是未来应该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互动问答环节

      提问:谢谢主持人。因为现在分论坛的主题是世界城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北京提出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另外是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和经济相关,现在欧元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的,现在有一个中国人提出了世元的概念,就是世界货币的概念,他们上午所说的什么欧元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世元至少有人最先提出来这个概念,我就是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我希望各位嘉宾对世元的困境和前景每个人都谈一下你们自己的看法。

     

      张钢:在你刚才短短几句话里,世元的概念可能你无法阐述明白。下面请嘉宾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对您世元的概念做一个点评。李总是金融界的专家,请李主席先带个头,对他的情况或提的概念点评一下。

      李一:这个题目又是很大,今天下午玩儿的都大,世界城市就够大了,世元又出来了。这个可以理解,货币的路径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实际上未来的社会将会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或者由于互联网等等,会是什么样的,大家都在探索之中,你说世元,也可以是一种单位形式,也可以是一种货币形态,但是它的交易行为会是什么样的,很难说。有了欧元之后,前不久谈的最多的是两个,除了货币学的角度来讲,除了有交易功能之外,货币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诸多的功能,亚元的形成将会有相当长一段路。在欧盟发生问题的时候,只是有一个货币的可能,它的政治、军事、民主决策等等,欧元在里面所表现的形态受到很大的限制。

      另外,任何一种货币形态的形成或者交易手段的形成,一定是到了一定的社会需求或者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来的,作为你来讲,这方面的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这方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爱好也好、关注也好。与其现在考虑世元,不如先把一些基础的东西多做了解,世元这个概念是可以提出来的。 

      张钢:谢谢李主席,接下来请刘主任在这方面做一下点评。

      刘治彦:这是我们共产党人要奋斗的目标,这也是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天下大同的景象,只有那一天到来了,你这个世元就可以成立了,你那时候成为世元之父了。这是玩笑,但是说明这个是可以粗浅的说明货币发展的过程。我们都知道,货币属于实体经济的一种符号,代表了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同样用货币,必须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经济发展基础上,经济发展水准是要差不多的,这时候才会形成货币趋同,比如美元、日元,这样单一国家是没问题的,包括欧元,因为欧元是欧盟成立以后,认为欧盟国家相对来讲发展是比较均衡的。今天即便是欧盟这种经济,因为希腊这些国家的拖累,导致欧元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我们还看到,货币、银行这方面是要跟财政相匹配的,特别是这次欧债危机,现在欧元存在危机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包括是不是要解决这个危机,没有统一的财政来解决。在出现危机的时候,财政跟货币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强的相互的较劲。在更高层次一点,货币需要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甚至是政治基础方方面面。我回答了我一开始说您的那个条件,只有天下大同的时候,世元才会成立。

      

      新京报记者:请问秦主任,刚才您提到未来房地产的政策方向,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这种去投资化会对实体经济大体造成什么影响?另外,这种投资的力量以后会怎么样疏导它,因为资金流确实是存在的。

      秦虹:房地产是个大的概念,以物质形态衡量的话,住宅占75%-80%,如果按价值形态来衡量,住宅这种业态占70%左右。所以我们说房地产是个大的概念,这种房地产既有住宅,也有商业、办公楼等等。我刚才没有说房地产去投资化,我说的是住宅去投资化,里面只有住是一种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合二为一的,不能去它的投资化,去它的投资化就没法发展了。住宅这里面,我们现在的政策,限购也好、限贷也好,都是限制家庭有两套房以上的就不能贷款或者买房,在当地没有工作和在当地居住的人不能在这里买房,所以这样一个政策限制了投资性需求。所以投资性需求更多是把住宅市场还原为更充分满足人们丰富多样住的需求这样一个市场功能,而不要放大它的投资性的市场。这是我想说清楚的一点,住宅市场要去投资化。您说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的民间资金非常多,今年年初我们也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民间资本的调研,我们去了几个民间资本相对集中的地方,比如温州、山西,其实民间资本特别多,而且非常不幸的是,由于中国的收入差距大,这些非常丰富的民间资本是集中在一部分手中的,并不是平均分摊在所有人身上,所以民间资本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他必须要找投资的渠道。现在来看,中国的投资渠道确实非常有限,如果你跨出境外,到新加坡去看、欧洲、美国去看,居民可投资的领域实在是比我们不知道要多多少,我们除了一个股市,收藏等等太狭窄了。现在我们不允许他投资买房子,怎么办?确实存在投资出口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金融的改革和发展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渠道,这是一个大的方向,需要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就局限于房地产这个领域上来讲,我觉得也是有更多文章可以做的,这种过去长期以来在末端的投资,部分需求引导到前端,引导到供给端,把末端原来炒房子、囤房子引导到前端形成供给。还有像房地产私募基金也是属于投资前端的资金,还有像信托。

      我们非常关注到民间资本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力量非常大,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我们去鄂尔多斯,我们了解它的民间资本有多少呢?大概是2000多亿,鄂尔多斯的人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它不出它的地域,又喜欢投资房地产,就在鄂尔多斯买房子,每个家庭都有四五套房子,幸亏这个钱没有投资到北京来,鄂尔多斯到北京飞机的行程只有一个多小时,如果鄂尔多斯2000亿的民间资本全部都投到北京的买房的话,将会给北京一年的商品房买光,不需要贷款还有富余,因为一年北京新建商品销售额不到2000亿,所以民间资本由于各种因素,在一部分人手中快速积聚,必须快速找到出口。我们找到整个金融产品的创新。另外,就房地产这个领域来讲,它的前端和持有投资品种也要创新,这些在国外都有非常成熟的一些经验需要我们逐渐探索、逐渐引导,这就是我的回答。

      

      提问: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李一主席,“十二五”前不久出了文化产业的规划,文化产业可能需要国家加大力度扶持的产业,您作为外资券商的金融从业者,您是否认为文化产业板块是中国股市即将看好的板块?明年中国A股大家的品位您看有怎样暗示?有3000点的可能,3500点的可能,还是有什么可能?第二个问题请问陈智先生,您刚才谈到中国的商业地产,秦虹主任刚才给我们介绍了,中国住宅市去投资化,您认为在中国商业地产方面会不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李一:我从来不去预测股市,而且我的工作也不是预测股市,可能有一些做板块的分析员对板块的分析,可能有些人很好奇这方面,我是没法回答你。但是你讲的文化产业,有的时候当政府提出一个概念的时候,当我们一讲什么东西的时候就是什么产业,如果从政府形态来讲,它可以把一种东西笼统称之为产业。在券商和银行里你会发现,它有时不是这么分类的,是以它的经济密集度形态来讲的。文化产业,比如我们以前讲的体育产业,从文化里拉出来了,在所有的学校中,体育产业已经exciting,实际体育它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它依赖大众消费。所以文化产业也不是为了一个股市是不是要起来,政府谈文化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经济的板块、行业的角度讲,也可以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它的社会问题产生很多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讲。作为金融机构也好,作为产业的实体公司也好,往往很好的研读政府的方向,从而依照政府的方向寻找相关的一些具体的企业、具体的板块,只能是这样。举个例子,我们也在做一些初步的研究,也没有成熟的东西,我自己就不代表公司。中国每个省都不会少于3-4个演出团体,有地方团体,有话剧团,包括有芭蕾舞、歌舞团,现在很多省还保留,包括北京市的人艺、中巴这些都是,这些机制的改革可能也是一个方向。以后演员的经济业务,很多演员已经出现了经济业务,但是规范不规范,经济业务是不是能形成一个规模量,这是作为一个投资银行角度来发展。至于对于投资银行是不是好的前景,在中国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当政府需要把它作为一个导向的时候,一定势必带来很多政治上的便利和政治上的鼓励。所以,对资本市场,明年股市有多大的冲击,好像直接程度不是很高,一定要有一个过程。这里头会有多少真实的机会。第二,股市也不是我来预测的,应该由行业专家来做。

      陈智:刚才这位记者问这个问题,我理解,是不是住宅地产没的投了之后,机构投资者就来投商业地产呢。还有,作为个人投资者,在住宅房产没的玩的情况下就跑到商业地产玩呢,这种猜测跟大家的期望我估计大概是成立的。因为商业地产跟住宅地产有很大的不一样,商业地产的本身所积累出来的是产品是提供给这些零售经营者去使用的。中国的零售业在一定时期需求量是一定的,就是因为市场的规律,并不因为住宅市场现在萎缩或者不行,就意味着商业地产就有大量的机会了呢?这是一种短期的误导。如果说目前确确实实有一部分大型房地产公司投入一部分精力来,或者说有相当多,好几个,包括中铁、中冶、中信大规模做商业地产,这种情况对不对呢?我认为不是乐观的作为。因为商业地产在一定时期是受市场决定的,不是因为住宅市场不好,就转到商业地产。作为个人投资者,是不是现在不买房子就来买商户呢?短期之内有这种效益的波动,因为很多人不太了解商业地产运作的规律,或者认为现在会有很多资本跑到商业地产来,又有大量房地产的资本投到商业地产的时候,商业地产有可能会过剩,这部分的投资是不是在这时候应该投资呢。

     

      清华大学: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很多行业,比如钢材、建材、装饰材料等等。中国经济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房地产相关的,现在国家调控加大,房地产有趋冷的状况。目前房地产包括相关行业,包括房地产公司、建筑材料工厂是否过多?如果过多的话,这些多出来的资源应该走向何方?是实体经济,还是其它哪个行业?在诸位看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该以哪个为主?

      秦虹: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现在大概是8万家左右,但这不是真实的。如果真正把项目投资去掉的话有多少家,其实也不是太清楚,因为项目投资是变动的。房地产这个行业到底需要多少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实际上是很难确定的,还是根据市场的规模来决定的。可以肯定一点的说,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数量肯定会多于美国、日本、欧洲,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美国,2010年也卖了490万套房子,90%是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只占10%,所以它的新房交易量很少,所以需要的开发公司就一定很少,因为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二手房交易量很大,住房的套数已经多于家庭的户数了,所以很多人买房子、换房子,随着就业、家庭电话换房,大量的二手房可以满足需求。中国不一样,中国去年新建商品房卖了9.3亿平方米,全国的二手房卖了大概只有2亿平方米,也就是说目前中国的市场仍然是以新老交替的市场,我们还没有发展到房屋交易80、90%都是二手房交易的。每年我们的住房交易量在8、9亿平方米这个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企业的数量一定是多于已经成熟的发达国家。我觉得这次的市场调整一定会使房地产企业的个数有所减少,因为这次市场调整使一部分人认为有钱就可以搞房地产开发,有关系拿到地就可以搞房地产开发,而没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可能会退出这个市场,最后这次的市场调整把一些没有能力、没有经验,或者是他并不擅长在这个领域做的企业调整出这个市场,使这个市场的资源更加整合,整合到那些有品牌的公司、有专业能力的公司、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向。

      现在是新兴产业、新兴能源,这都是很好的发展前景,没有任何为主,各个行业都要为各个不同的领域提供相应的产业,实体经济也要发展,虚拟经济也要发展,难道到中国的房产、金融这种产业部该发展吗?也要发展。很难谈出为主、不为主的问题。但是房地产发展态势一定不会像过去十年那么快速的膨胀和发展速度,今后房产会不会发展,一定会发展,但是发展速度会降低。

      刘治彦:关于以哪个为主,你是清华研究生,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结合我们国家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刚才我的演讲中也提到,主要是从产业来看,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教育、旅游、文化、娱乐、健康、休闲等等产业,这是在一部分发达的,比如像北京这样比较高端的产业,还有一种要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像北京现在做的要建世界城市,要发展金融、物流、商务等等,像这些产业也会快速发展,包括中西部地区这些二线城市也要发展。还有战略新兴产业,什么叫战略新兴产业呢?说得比较直白一点,它就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的高科技含量的,具有很广泛的前景,对传统产业产生一些升级的产业,是方方面面的高科技,比如能源、材料、生物,并且信息技术等等作为基础。我前面谈到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的,可见得这两类都属于实体经济。现代化生态农业,同样是属于未来产业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以现代化产业和现代化技术作为支撑的。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陈智:可能有六个方面供你参考,生物工程(生命科学)、新能源、电子商务,物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因为现在高端服务业在未来是具有高度价值、高增长、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推动的。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刘智平副总裁,您刚才提到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路线是由ITS开始的,逐渐走向安防和环保,我想请您就智慧城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全面阐释,另面整个智慧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二次产业整个大发展,您能解释一下发展智慧城市与发展传统产业,狭义的理解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第二个问题,对于刘治彦教授今天的演讲也非常深刻,您提到城市化的发展是质量提升,我想质量提升也绕不开智慧城市这个字眼,您能否就智慧城市与第三产业,您提到的现代消费服务业之间的关系也做一个说明。最后一个问题来自于个人,想问一下秦虹主任,北京市限购令将会是一个长期的政策,还是短期政策?什么时候会解禁?

      刘智平:我先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感谢您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提出智能化建设,其实以前在整个信息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先从硬件到软件的过程,以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硬件,后来软件在整个信息化体系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我们看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讲,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前提,但是怎么样把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率提高,从这部分来讲,随着现在的技术发展,通过智能化城市也好,信息系统也好,现在可以提出来的很多在不用增加硬件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效率。智能化的核心是提高效率,举个例子,很多人说节能性建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照明、空调这些部分,前提我想再强调一次,在不影响我们使用,不降低我们使用标准的情况下,怎么样更好的节约资源,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刚才说到智能化建筑,比如说灯光在人走了以后会自动关掉,随着日照的情况,它可以调节亮暗,这是一个局部的概念,提到节能的部分。说到交通也是这样,比如我们已经有很多路,不可能再建更多的路,虽然车在限购,但是还是在增长。这种情况下,怎么使交通的效率更好的提高。我们经常走一条路,然后堵在那了,另外一个朋友告诉你,我从另外一条路走就更快了一点。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怎么把交通信息及时共享,把你在道路资源上来讲合理分配,提高通行效率。基于这些原因,肯定会带来新的产业,这个新的产业从系统上来讲是一个信息化的产业,但是信息化产业本身来讲又涉及到了硬件和软件的结合,这部分以后慢慢交流,比较复杂。简单来说,涉及到城市不同的部分,要不同的传感器,甚至有些汽车GPS系统通过卫星同时来处理,一方面城市建设的本身,因为投资的需要,会推动产业的发展,但是更多的时候,智能化城市建设本身,它的社会效益更加大于产业本身的投资和发展。

      刘治彦:我接着这个话题说。我理解的SmartCity,其实是说我们现在的城市是个傻瓜,所以才有Smart,城市是一个机器,它有硬件的,也有软件的,有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只有这两个在一起,有城,有市,市就是人要交流。我理解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我们光有“城”是不够的,我们要有“市”,这个“市”要和“城”融合到一起,“城”各个设备之间可以像物联网一样相互反馈。还有人与物之间的,怎么使我更好的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怎么利用好各种城市资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城市的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传递,这个空间是无限的。在此基础上,可能还有很多结构更加智能化的东西,在智能化之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我们未来要发展的知识经济,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个基础就要依赖于高度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宽带快速传递,没有障碍,可以及时的传递。可以把我们想要看到的节目,我们想要看到的会议场面,甚至可以在其它城市都可以看到,因为它都是同步的。这样我们就到另外一个层次,消费服务业发展,就要有一个支撑,新一代的云技术就为这个事情提供了很好的可能性,提供了技术支撑。要不然我们看个大片要下载很长时间,这个很麻烦。将来我们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可能就能实现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像在家里一样、办公室一样,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跟任何一个人在线交流和接触,这就有赖于智慧城市来提供这种技术,才能使我们的知识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形态。

      秦虹:你这个私人的问题没办法回答。第一,本人不知道,我也很想知道它什么时候变,其实不知道,别说不知道,就说我知道,我能告诉你吗,所以一切政策信息,以政府对外发布为准。所以请注意北京市政府的指令,他说了算。

     

      新华社记者:请问李一主席,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的论坛一直在围绕着如何拓展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创新,推动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来拓宽中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我们知道外资券商在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交易方面是有一定经验的,所以我的问题是,瑞银证券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下是如何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如何推进衍生品的开发,以至于如何控制风险的?

      李一:在整个券商系统里,我简单给大家讲个数字,在所有资本市场产生利润里,70-80%还是属于零售业,IPO上市券商们收到的费用,这方面提供出来,从券商行为来讲,这里只占了10%多,还有不到10的自营行为,目前的状况还是70%的股票交易而产生的利润,而股票交易产生的利润在70%里又有60-70%是散户型的。这里可以说明几个问题,资金管理机构很有限,另外,来帮助老百姓进行投资的机构很有限,同时,交易的平台和种类也有限,还有一般老百姓也能感受到的,从券商直接参与者感受到的,相关的法律和相关的规定也有限,比如只能买不能卖。这么一个基础的东西都不存在的话,所谓的结构性产品,刚才新华社的记者也讲了,和我们探讨私人理财的问题,私人理财更能反映出个体化定制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家庭的组合、家庭财产的继承,每个人在社会中承担的社会职责,所换取的收入都不同。可是现有的交易手段,现有的产品种类,现有的相关规定,造成的就是这么点东西,结构上的产品,你刚才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结构产品一定是未来几年要大发展的。实际上大家一讲股票,实际上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如果同时这些产品出现,会有上万产品可供大家选择,而现在没有办法。由于你发现问题正是一个机会,你讲到瑞银,今年这一年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一方面作为外资进入到中国来讲,一定要深度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的老百姓,包括机构投资者们的心理取向和文化的取向,同时又要把一些可以做的简单的金融产品,在现有的法规和法律允许条件下,包括外汇慢慢引进来,这还是现有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在本土招聘了,今年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准备,现在已经60人,各个券商、各个银行招来了,我们形成了一个团队,好好研究不同的产品。因为我非常相信,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领域要慢慢开始,不管是你的努力,还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推动着你,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另外,从机构的角度来讲,由于中国现在的国企在执行国资委的一个战略,主持人张会长原来也是国企的,国企在“走出去”,在“走出去”过程中又有很多不确定的风险等着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要有结构性转移,来规避风险,用核心金融产品,比如说兼并收购当中完全可以用金融产品,为什么一定要有简单的股票行为。说来说去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还要给政府一个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很快就到来了。瑞银作为这么一个外资,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同时也在中国目前来讲牌照拿到最齐全的公司,我非常关心这个部门,我们也做了非常大的前期的准备,在迎接这个市场的到来。

      

      融资投资公司金融工作者:我今天有两个问题要问,第一,请问李一董事长,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第二,刘治彦主任,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七国开始,中国几千年来陆续统一了周边国家的各个民族。如果有可能的话,世界经济发展会不会统一为一个国家,如果有可能的话,谁将是充当未来国家的领导呢?

      李一:银行业的概念很大,是商业银行还是什么?

      追问:未来银行的商业发展方向。

      李一:客观讲,你这个问题确实很大。我讲几个现象,现在我们从总量上,中国银行,就讲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商业银行的资金规模、资产负债表等等比重来讲,在世界上排名,农行刚刚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新闻媒体也好,研究人员也好,应该注意我们的覆盖率,还有金融的渗透量,这么大的体系能渗透到多少,金融覆盖面是多少,这几个目标一定是中国金融界,中国很多社会现象,一方面被主动引导过去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的现实逼着走。银行也在深挖利润面,银行自身也在想这个问题。包括从几个大城市银行的覆盖面,包括银行产品的提供量,很多银行出了逆差,其它中介的本质反映出来没有等等,中国商业银行入汇储备率很宽阔,而且那边的前景也是很光明的。

      刘治彦:这个问题大的简直不能再大了。我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是搞城市经济研究,离我的专业太远。但是既然今天在一起交流,既然大家感兴趣,可以来领会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的一种走势。实际上这也是国际很多言论,叫“中国的威胁论”,还是叫“中国的衰退论”,我们虚假繁荣等等这样,概括起来是两方面。不管怎么样,这些都不是很客观的,作为我们国家提出来,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世界,和谐社会。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代表了东方文明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世界大家行动的文明渊源,从历史上来看,我们也很少采取一些野蛮的行为,去对其他的民族和国家采取这种方式。包括秦以来,我们一直属于民族之间在相互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多个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存在,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国的经济根据我们的预测,在2015年左右的时候,它的总量应该是可以和美国,按照购买力来算,可以和美国相定义的。在2020、2025年几个关键节点上,一直到2030年,整个发展速度都是非常快的,尽管现在有这样那样的金融危机,中国走的仍然很快,中国随着人口达到峰值以后,我们人均的水平也是比较高,可见质量提升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两者是属于今后要并行的。我们六中全会提出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更多的要说出我们的文化,要建立我们的中华文明,以我们的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钢:由于时间关系,听众中还有很多高质量的问题,今天没有办法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我在此表示歉意。时间关系,如果大家还想提问的话,可以在其它场合、其它时间向嘉宾提问。今天在座的五位嘉宾抽出了宝贵的时间,为大家提供了精彩的讲演和回答,在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掌声向这次到来的五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一篇:中午睡太久,为啥感觉很孤独,好像“被世界抛弃了”?
下一篇:2019届成都一诊试卷及答案汇总(5科6份全)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