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将有重大变化:省级统一命题、科学设置试卷难度……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距离2022年中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一些与中考有关的信息也纷纷传来。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具体内容跟小杨老师一起来看:

  

  哪些变化值得注意?

  里面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官方,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最重要几点:

  第一:全省统一命题被提上日程

  一直以来,中考都是属于市一级单位的区域性考试,也就是说考生在哪所城市上学,他自然会报考当地的高中,所以过去中考是各地级市的自主命题。

  现在随着政策的调整,全省统一命题成为了大势所趋。

  这样的变化首先是让中考更具公平性,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学生,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考试难度。

  毕竟,中小城市的初中授业水平和一二线城市仍然有不小差距。

  当“市内竞争”一跃成为“省内竞争”后,如果孩子的自身实力不佳,那么很容易就会成为“被分流”中的一员。

  因此,在普职分流面前,更多的家长需要为孩子早做准备。

  

  第二:“难、偏、杂”题型逐渐消失,考试将变得更加公平

  过去中考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拔高题”,这样出题造成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学习成绩优异、超前学习越多的孩子会比较“占便宜”

  相比之下,学习能力有限、补课少的学生就很难拿到分数。

  现在规定要杜绝“拔高题”、“超纲题”,中考出题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规范,对于孩子而言复习压力会减轻很多。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政策中的一句话:

  “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

  试卷难度减小了,大部分学生如果想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也会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大家的分数将“咬”得很紧。

  

  第三,出题更加灵活,更加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这次中考改革的政策再次强调了试题结构的问题,要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

  拿语文考试来说,近几年江苏等地区语文中考试卷的命题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趋势,古诗词、默写等死记硬背的拿分项明显占比减少

  而联系生活、时事,以及考察学生发散思维的题目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孩子不仅限于死记硬背地复习,而且要对文本、话题、作文等有自己的理解,更加考验学习的综合素质以及考场的应变能力。

  此外,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一般都没有标准答案,这类题目会更多出现在语文等文科类考试当中。

  

  面对中考新改革,该如何应对?

  ●合理安排背诵类科目的学习时间

  前面我们提到中考试卷的结构变化,小杨老师认为,孩子们要做出的第一点应对就是调整部分学科的复习策略。

  例如语文当中的古诗词背诵,由于以后这块知识的占比有所减少,并不是考察的重点,那么就需要及早将其消化解决,将更多的时间留给阅读理解、作文等模块的练习

  平时从初一初二开始,就要把早晚自习的时间利用好,把该背诵的内容都消化掉,不要留到最后临近考试时去完成。

  ●根据有限的考试进行针对性复习

  最近一年,由于“双减政策”的执行,中小学的考试量明显减少了。

  但考试依然是反映一个学生近期学习状况的“镜子”,因此家长和学生更要重视现在有限的考试,比如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中考前的一模、二模等。

  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家长可以根据考试的成绩多和学校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争取实现事半功倍。

  

  ●善用教辅书和错题集

  “双减”之后另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对于补课、学科培训的限制,此时一个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具体到细节上,就是对教辅书、错题集等学习资料的应用能力

  家长可以帮孩子选择一套与平时教学进度配套的教辅材料,并日常监督孩子按进度完成;

  对于练习中答错的问题要反复分析,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写在最后:

  近几年,我们经历了教育部门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而这些改革,均是围绕学生减负,以降低学生压力作为基础。

  然而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性没有减,对每个孩子来说这都是人生的一道坎。

  当下对家长而言,除了要帮孩子提高成绩,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政策改革的时候,要做到不慌乱,不焦虑。

  过度的焦虑对于考生来说无法起到好作用,而家长们更不应该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

  2022年中考,余额已不足70天。

  希望每个勤学奋进的孩子,都能咬紧牙关,全力冲刺,不负前程!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年会在南京举行
下一篇:4所大学将在深圳落成,地铁可达,你最中意哪所?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