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个取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国家?印度:正是在下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

  现在的诺贝尔奖被普遍认为是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

  欧美历来是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尤其是科学领域。但有这样一个亚洲国家在进入21世纪以后异军突起,共计18人摘得桂冠,而且都是含金量极高的科学领域(诺贝尔和平奖都快成笑话了),这便是日本。

  21世纪日本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名单

  更为难得的是,新世纪以来,美国在本土受教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23人,其余均为移民,日本获奖的18人则均为日本本土选手,“人均诺贝尔奖”数量比美国还要厉害不少。

  而从总数来看,日本共计27人获得诺贝尔奖,是欧美几个少数国家外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于是,很多人自然认为这种亚洲之光国家一定很早就取得了含金量较高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是亚洲首秀。

  但实际上,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和诺贝尔科学奖的国家都是我们一直认为很奇葩的印度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为亚洲赢得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印度选手——“拉曼”。

  拉曼

  因为印度的奇葩制度,物理学天才差点儿“夭折”

  1888年11月7日,拉曼出生于印度南部的特里奇诺波利,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的数学和物理教授。家庭的学术氛围使得拉曼自幼便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而父亲也很乐意培养他在科学方面的兴趣,是他的科学启蒙老师。

  如果说拉曼是印度物理学界的千里马,那么他的父亲便是拉曼的伯乐。

  在求学的前半阶段,拉曼并没有什么坎坷的经历,因为他天资出众,16岁便大学毕业并以第一名获物理学金奖。1906年,年仅18岁的拉曼便在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光的衍射效应的论文,随后又在19岁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命运总喜欢开些小玩笑,就在这个时候,拉曼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病,虽然只是短时间的影响,

  但是就是这小小的影响使得拉曼失去了前往英国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在那时十分珍贵,像现在这种今年不行明年再申请的机会几乎没有。

  19岁的物理天才失去了前往英国深造的机会

  拉曼获得硕士学位的Madras大学

  但毕竟拉曼在物理学上的天才还是不可埋没了,按理说即使没有博士学位,也依然能够在这方面发光发热,为印度的物理学领域添砖加瓦。但奇葩的是,上世纪初的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

  而英国为了掌握殖民地话语权,规定了如果印度人没有取得英国的博士学位,就没有资格在印度的科学文化界任职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在英国接受了洗脑教育的高级学者,才可以回到印度的科学文化界任职

  。这几乎就是断了本土学者的科研道路,毕竟科研是个十分烧钱的工作,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自己做肯定是困难重重的。

  于是,有些心灰意冷的拉曼决定先找个工作,便报名参加了财政部的考试,而这也是当时唯一一个不需要到英国培训便可获得编制的公家单位。而天才在哪里都能够发光,有着高超数学水平的拉曼在考试过程中披荆斩棘,直接获得第一名,并被授予了总会计助理的职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财政部公务员”。

  在印度想在官方谋得发展必须去英国深造

  印度官员及兄弟一家人合影

  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十年,物理学天才终获认可

  拉曼进入财政部后,凭借自己过人的才识在财政部打出了一片天地,深受领导器重的他前景一片大好,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如果拉曼立志于投身政治,想必也一定大有作为,但他本人显然并不想选择这条道路,对于科学的追求使得拉曼并不想沉浸在官场之中

  因为心中有着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拉曼几乎把工作之外的所有业余时间全部用于继续研究科学理论,但苦于缺乏实验条件,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这也让他十分焦虑。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拉曼在加尔各答联系上了一所具有官方背景的学术机构——“印度科学教育协会”,里面有着良好的实验条件,也使得拉曼可以尽情的开展声学和光学研究。

  正在做实验的拉曼

  这一干便是十年,在这十年里,拉曼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科学,而最终的成果也是喜人的。在没有政府支持和业界知名科研人员指导的条件下,拉曼仅仅靠自己的努力便成功作出了一系列成果,也在很多知名的科学杂志发表了众多论文,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展现。

  而这样的学术成果显然也是打动了当时的加尔各答大学。1917年,加尔各答大学破例邀请他担任物理学教授。

  至此,拉曼终于获得了官方认可,并拥有了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条件

  现在的加尔各答大学

  震惊世人的“拉曼效应”,亚洲首个诺贝尔科学奖花落印度

  在成为了教授后,拉曼的科研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使得他的学术知名度不断提升,甚至在欧美学界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1921年夏天,加尔各答大学受邀前往英国讲学,拉曼便是选出的杰出代表。

  而当时谁也不知道,正是这次旅行成为了亚洲获得首个诺贝尔科学奖之路的起点

  当时,拉曼乘坐客轮“纳昆达号”去英国讲学,在乘船长途跋涉期间,他被地中海海水的深蓝色迷住了,他不知道为何海水的颜色会如此迷人,也不知道为何海水会有如此丰富的颜色。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想一想就过去了。

  但拉曼显然不是普通人,拥有着光学学术背景的他决定一定要摸清海水颜色的来源。

  “纳昆达号”

  在旅途中,拉曼废寝忘食的在甲板上用简便的光学仪器俯身对海面进行观测,并随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观测结果以及各种推理思路。正是在这种科研精神下,

  对于一般人只是一场简单往返于英国和印度间的通勤,拉曼却能根据观测的结果在回程的旅途中先后完成了两篇讨论这一现象的论文

  ,并寄往英国发表在伦敦的两家科学杂志上。

  返回印度后,拉曼也并没有忘记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他立即在科学教育协会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各种透明媒质中光散射的规律。

  1922年,拉曼写了一本小册子总结了这项研究,题名《光的分子衍射》,书中系统地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在最后一章中,他提到用量子理论分析散射现象,认为进一步实验有可能鉴别经典电磁理论和光量子,拉曼和他的学生们想了许多办法研究这一现象。

  在此过程中,拉曼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著名学者,许多印度学者都参加了相关研究工作,并逐渐在加尔各答形成了以拉曼为核心的印度科学研究中心

  ,物理学家沙哈和玻色就是其中的成员。七年间他们共发表了大约五六十篇论文,但始终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发现。

  终于,1928年2月28日下午,拉曼采用单色光作光源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有判决意义的实验:他从目测分光镜看散射光,看到在蓝光和绿光的区域里,有两根以上的尖锐亮线。每一条入射谱线都有相应的变散射线,人们开始把这一种新发现的现象称为——“拉曼效应”。

  拉曼光谱最大的意义是可以把处于红外区的分子转移到可见光区来观测,因此拉曼光谱作为红外光谱的补充,是“研究分子结构的有力武器”。

  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以上信息

  一粒药片的拉曼光谱成像,可以看出阿司匹林、咖啡因和扑热息痛成分在药片中的分布情况

  拉曼发现反常散射的消息传遍世界并引起了强烈反响,科学界对他的发现给予很高的评价。许多实验室相继重复了这一实验过程,证实了这一发现并持续推动了应用层面的发展,

  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拉曼,以表彰他在光的散射研究方面以及发现拉曼效应方面的贡献。

  至此,亚洲人终于在诺贝尔奖颁发近30年后拿到了首个科学方面的奖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此外,印度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还是拉曼的亲侄子,一门双诺贝尔奖,绝对是“家族永远的荣耀”了。

  拉曼领取诺贝尔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

  拉曼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固然是实至名归,但成为亚洲首个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则显然和欧美的政治操弄和种族歧视密切相关。

  回顾诺贝尔奖整个颁发历史,日本是欧美之外获奖最多的国家,总数达27人,在科学领域包括物理学奖11人、化学奖7人、生理学或医学奖5人。

  按理说拥有着雄厚科技实力的日本才应该是最有希望实现诺贝尔科学领域“零的突破”的亚洲国家,可为什么让印度人抢先了呢?

  印度抢先实现亚洲诺贝尔科学领域突破

  拥有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日本却被印度抢了先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诺贝尔奖的黑历史了,实际上日本早在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时就应该为亚洲拔得头筹,当时生理学或医学奖只单独颁给了研究白喉血清疗法的德国人“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而与他一起奠定血清疗法基础,主导抗毒素研究的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却刻意被忽略。

  1926年,因评委主张“别让黄种人太早获奖”,世界最初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则刻意被忽略。最后,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约翰尼斯·菲比格”,

  更为可笑的是,他的研究理论事后还被证明是错误的,现在在大英百科全书介绍的“诺贝尔奖癌症研究”中只提及山极胜三郎的成就

  北里柴三郎&山极胜三郎

  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忽略世界最初成功提取硫胺的“铃木梅太郎”,据说是因为铃木论文的德文翻译没有标榜“世界首例”。

  所以,在印度之前,日本至少有三次机会能够为亚洲国家拿到第一个诺贝尔科学方面的奖项,但却因为政治和种族上的原因失之交臂,而让印度人捡了个漏

上一篇:中考数学:二次函数大题
下一篇:临沂大学优势专业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