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闺美人到大众情人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技术要点”系列丛书《都市文博区》。《都市文博区》是一本从多个维度介绍不同类型文化场馆聚集区的城市研究书籍。本书力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及重要城市中都市文博区的特色分析,为国内大城市及文化富集地区的文博区建设拓展观察视野,提供发展思路;同时,本书也针对中小城市如何打造特色化的文博区,给予了路径指导。

  图丨1/6图片工作室、全景网

  三、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重新呼吸:美人走出深闺,整座城市都为之倾心

  台湾大学(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简称台大(NTU),成立于1928年,是坐落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综合性大学,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其前身是日本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台北帝国大学”,为当时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国大学之一。1945年,台湾光复后,改名为“台湾大学”。1949年,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后,台大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成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资助经费最多的一所大学。截至2013年12月,台大校区分布于台北、宜兰、新竹、云林以中部高山地区,学校地面积约为3.4万公顷,约占台湾地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一[8]。

  如此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其博物馆无论是数量还是藏品的质量,都是令人侧目的。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由校史馆、人类学博物馆、地质标本馆、物理文物厅、昆虫标本室、农业陈列馆、植物标本馆、动物博物馆、档案馆及医学人文博物馆等组成。这10多个小型博物馆散落在校园各个角落。

  

  台湾大学史馆内景

  2007年11月,台湾大学博物馆群正式向社会开放。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台湾地区最炙手可热的大众景点之一。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台大以四个“合一”成功打通了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城市共享之路。

  1.多力合一:集合校内外的多方力量,从零开始

  早在1995年,台湾东帝士集团便计划出资十几亿元台币,赞助台大兴建一座集中式的大型博物馆,拿到了这笔巨额“天使资本”投资后,台湾大学博物馆启动了重要的筹备工作,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到各院系访谈,发掘校内珍贵的宝藏[9]。许多被遗忘的珍贵记忆,在这次梳理中得到挖掘,得以重见天日。虽然这所理想中的大型博物馆最终并没有落地,但是这次投资为日后博物馆群的集合打下了基础。

  紧接着在2007年,台大率先实施“数位典藏计划(Digital Archives Project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将人类、地质、昆虫、动物、植物、物理等系所的资料和档案通过数字化方式(摄影、扫描、影音拍摄、全文输入等)进行存储。因为这些数字化、建档过后的资料,各标本室才有机会看见彼此,打开日后跨领域合作的契机[10]。可以说,“数位典藏计划”是博物馆群后来得以成立的关键节点。

  随后,终身学习的社会浪潮在台湾地区兴起,进一步助推了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资源整合工作。台湾地区于2002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法》[11],而台大作为台湾地区规模最大、最好的大学,拥有优秀的师资条件、一流的课程资源、丰富的场馆资源和设施条件,毫无疑问是《终身学习法》体系构建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台湾大学博物馆群做出了许多有益实践,整合了大量开放展览资源。其中包括自创校以来,为支援研究和教学,各系所在学术研究领域广泛收集各式独特珍贵且丰富的文献史料、标本与藏品,并设立标本、文物陈列等馆室,这些都成为学校珍贵的宝库和资产。

  促成台湾大学博物馆群将“宝贝”拿出来分享的另一条平行线是来自台大学生自发的活动。2003年,台大一群热衷讲故事的学生自发组成“校园导览解说社”,借由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联合校园中各座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台大博物馆嘉年华”活动。让民众第一次有了接触、观览、欣赏藏品的渠道,从此揭开研究室深处学术标本的神秘面纱,当时的《台北画刊》专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经过长达十年的多方整合,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终于在2005年,由前台大校长李嗣涔正式启动台湾大学博物馆群计划,并责成图书馆规划集成。最终,台湾大学博物馆群在2007年正式联合开馆。

  2.多馆合一:整合“博物馆群”展览资源,重拳出击

  正如前文所说,台湾大学博物馆群是由台大各个院所内的不同小博物馆组合而成。而博物馆群的“群”的设计,让各座博物馆在维持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各座博物馆之间产生了联系。

  相比一个大型的博物馆,这样集合式的设计显得更有弹性。一方面是节约了建造大型博物馆的巨额成本;另一方面也防止这些研究藏品与原有的研究专业脱离,让每一座博物馆都保持其原有的专业性与学术性。

  但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倘若把台湾大学博物馆群中的任何一座博物馆拿出来,显然都无法形成对大众的强磁极吸引。而且为了让各座博物馆之间能更好地共享人气,台湾大学博物馆群通过特定的游线串联。通过官方的策划组织、统一的宣传大大提高了每座博物馆的知名度,也带动了访客的增加。2008年,台湾大学博物馆群总参观人数约为5.6万人次,到2014年已经增加至超10万人次[12]。

  除内部的人气共享,台湾大学博物馆群更是跳脱出自身的象牙塔,主动与校外资源进行联动,共享平台。2015年与台湾博物馆群签约,这是继2013年与京都大学总合博物馆之后,台湾大学博物馆群首度与国内的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书。彼此之间针对研究、典藏、展示和教育推广方面,进行交流互惠与资源共享。不仅如此,台大贡献自己的青春活泼,台博贡献自己的专业名气。充分利用“大馆带小馆”的方式,让知名博物馆来增加自己的流量和名气,吸引粉丝。而且再将对方的粉丝转化为自己的粉丝,可谓共享时代下的一大合作标杆。

  

  极具专业性与学术性价值的物理文物厅

  3.多趣合一:聚合多维创意人气活动,趣味至上

  大学博物馆都不缺少珍贵的藏品,但这些藏品往往都极为专业,绝非普通人能够容易理解的。因此,大学博物馆对外开放容易,让大众看懂却绝不简单。如何把复杂的专业知识转换为有趣的创意活动与课程内容,是所有大学博物馆都会面临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绝对难不倒台湾大学博物馆群。

  在台湾大学博物馆群落,辅助展品而生的导览解说、配合校园节令或研究成果的特展、动手实作的工作坊与体验营、馆舍大厅的音乐会、开发博物馆专属文创纪念品,都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公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档案馆该是个什么样子?死板老旧的档案夹?像素模糊的黑白老照片?总而言之,是大写的Boring。而台大档案展示室却格外与众不同。

  它们尝试用档案中所遗留的台大各单位印章,设计出了“消失的印记”特展系列活动,结合创新概念,将已消失的印章元素重新排列,开设了印章雕刻DIY研习班,让档案的金石艺术不只是历史的深度展现,更能结合创意美学融入生活,这个系列活动曾在台北掀起一阵雕刻印章的风潮。

  这之类的创意活动极大地聚集了人气,提高了大众对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进一步认知。2017年5月的博物馆日,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绞尽脑汁玩创意,推出了“大学博物馆时间:问倒台大教授,让教授冏一下”系列活动,邀请动物学、植物学、昆虫学三位资深教授,分别进行博物馆深度导览、参观库房,同时与民众进行面对面问答。战书一下,市民便疯狂了,拖家带口聚到台大,无非就是想用千奇百怪的问题问倒台上的教授。当然,潜移默化之中也将心里对自然界的疑惑解决了。不仅聚集了人气,还真正意义上起到了教化民众、全民学习的示范作用。

  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系列活动,更加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开发潜力,谁知道这些孩子们今后有哪些会成为台大真正的学子呢!每年暑假,台湾大学博物馆群还会特意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为期三日的台湾大学博物馆群体验营,其中设计了很多闯关游戏和手工活动。台大还曾模仿京都大学举办儿童博物馆活动教育小朋友自然历史的知识,结果4个周末吸引1000多组家庭、约4000余人参与[13]。

  4.多管合一:合并各院系的管理体系,共享共治

  比起上文中如何吸引大众到大学博物馆的难题而言,下面所要阐述的问题则是在大学博物馆与城市共享之路上最大的难题——管理!城市政府是城市博物馆的管理者,假若不开放大学博物馆,管理者自然是高校。但是一旦共享,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管理呢?作为大学博物馆群共享的成功标杆,台大自有解决之道。

  台湾大学博物馆群并不是一个法定单位,各馆的管理运作仍由各系所有单位负责。有些学系设有类似“标本小组会议”的教授群,由他们共同决定博物馆业务;或是由教授出任博物馆馆长,督导博物馆作业。各馆第一线工作人员身份皆不相同,但是无论是何种营运模式,馆员们必须进行博物馆导览解说、参与特展策展、计划与执行推广活动、志愿者培训,甚至也包含房屋与设备管理。一到节日、纪念日,寒暑假,他们就算揪光头发也要想出有创意的活动。为便于管理,整个台湾大学博物馆群还设置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各博物馆的指导教授及馆员共同组成。

  更为特别的是,巧用社群和志愿者。让民众不仅是博物馆的参观者,更是博物馆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如何解决访客日益增多而又不能增添编制内的人手问题,台湾大学博物馆群采用了招募志愿者、共享共治的制度。很多退休人员、大专院校在学学生、台大学生家长都会前来做志愿者。志愿者们协助博物馆维持秩序、进行双语导览、扫描建档,甚至制作修护标本、参与推广活动的计划与执行、提供创意新点子。

  总之,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成立与对外开放,完成了从“深闺美人”到“大众情人”的华丽转身。对于这种大学博物馆与城市之间的共享,其所能带来的价值,正如《2015年台大博物馆群工作成果概览》所总结的:结合现有校内各博物馆资源,推动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持续发展运作,乃本校迈向顶尖大学之际一项不可或缺的责任。除保存国家历史、自然文化,辅助支持研究、教学、推广之任务外,并能够透过对外推广、开放的活动,善尽台大在这块土地上之社会责任,进一步促进一般民众对台大良好之社会观感。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着眼,对于博物馆群之小小投资将对本校产生无可计数之重大利益。[14]

  四、共享新时代,大学之道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纵观我国大陆地区,也有很多高校云集的城市。例如,北京、武汉、西安、南京等诸多城市。虽然目前以清华大学的艺术博物馆、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告博物馆为首的高校博物馆都已经开启了城市共享之路,并初步提供了网上预约、现场解说等基本服务。但是相比台湾大学博物馆群的建设,高校与城市之间的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我们应该相信,大学中的博物馆最终一定会实现与城市的文化共享。

  正如《大学》中所阐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今天新的时代中,我们可以通过城市资源的共享,让大学博物馆中的珍宝为民众所知,实现“明明德”;我们可以通过创意的设计,使大学博物馆不仅仅停留在“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口号上,真正实现“亲民”;最终推动整体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实现“至善”的美好理想!

  这就是大学博物馆与城市共享的“大学之道”!

  [8]台湾大学官网

  https://www.ntu.edu.tw/about/about.html.

  [9]台大意识报网站:《从博物馆到博物馆群》,2010-05-04.

  [10]台湾大学数位人文研究中心

  http://www.digital.ntu.edu.tw/.

  [11]中国台湾网:《台湾终身学习法(2002.06.26)》,2007-08-01

  http://www.taiwan.cn/jm/jmfg/twjmfg/200708/

  t20070801_393582.htm

  [12]数据来源:雅虎新闻《台大博物馆群港陆客爱年吸10 万人潮》, 2015-06-08.

  [13]数据来源:雅虎新闻《台大博物馆群港陆客爱年吸10 万人潮》, 2015-06-08.

  [14]2015台大博物馆群工作成果概览[EB/OL],2016-11-10.

  https://issuu.com/historygallery/docs/2015_

  版权声明

  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未经华高莱斯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摘抄、改编、翻译、注释、复制、发行、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等方式使用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否则,将可能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华高莱斯将通过一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财大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迎来首批261名研究生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能上的大学就只有54所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