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一区一城”新房山现代化建设!区政协委员以大会发言形式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表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1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共房山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阳波,房山区政协主席魏广勋出席会议。

  会议由房山区政协副主席杨冬立主持。

  第二次全体会议议程是大会发言。

  在过去的一年,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区委坚强领导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积极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的作用,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组织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界别委员,聚焦落实“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和“三大战略”实施,就房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开展民主协商活动,积极为“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区领导袁林、高武军、李光明、尹航、靳璐、刘金辉、王大泉、王永年、王擎出席会议。

  会上

  委员们以大会发言的形式

  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发表意见和建议

  

  吕鹏辉委员作大会发言

  全面落实支持政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区政协科技委员会

  中创时代大数据集团董事长

  吕鹏辉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指出,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方向明确、使命在肩。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项支持政策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但在从企业发展实际来看,我区在落实数字经济支持政策方面仍有一些方面亟待完善。主要表现: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机制不完善。区县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数字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时,受限于行政边界造成的信息围栏等因素,难以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共享。同时,企业自有的信息化系统与政府的数治系统之间基本脱节,难以实现各层级数据之间的互通和共享。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理念仍需增强。政策支持、服务供给、扶持资金投入和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合力,缺乏城市整体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方略。

  三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软产业”方面存在不小差距。大中小企业间数字化发展进程不平衡,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等数字化程度偏低。

  为此,建议:

  一是出台数字经济总体指导意见。建议适时开展调研,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路线图或是在进一步广泛收集多方意见、加强协调论证的基础上推进数字经济总体指导意见制定。建立常态化的数字经济及其细分产业统计、监测、分析、预警体系。

  二是让惠企政策实现政策惠企。建设房山政策一网通公共服务平台,可采取“菜单式”“清单化”方式,把国家和地方政策集成到手机上,为企业分类精准推送政策,让企业实现在手机上一网查询、一图读懂、一键申报,切实提升惠企政策覆盖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是建立数字化发展指标体系。有效利用数字化指标体系,将决策方向从“业务经验驱动”向“数据量化驱动”转型,为政府、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指数发布+战略规划+资源链接+项目落地+品牌塑造+价值提升”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是分类施策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经济赋能平台和集聚园区。加快建立功能复合的数创空间,提升数字经济集聚能级和创新水平。精心培育一批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深化制造业全产业链体系的数字化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拓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空间,培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企业数字化是一项持续演进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新时代,随着各方面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企业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和生态体系也必须持续演进创新。不断发展、不断革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快节奏,抓紧全面落实各项数字经济支持政策,成为构建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真正的表率。

  

  张妍委员作大会发言

  促进北斗应用融合创新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九三学社房山区工委副主委

  北斗天下卫星导航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房山区作为首都重要功能区,正在深入实施“六大房山”建设,出台的《房山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坚持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与融合应用为导向,以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驱动,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为我区以新时代的北斗系统为抓手,以北斗时空技术的融合创新为突破,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是北斗技术与房山数字经济领域融合创新强度不够,赋能力度不足。二是我区对北斗和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驻留困难。三是数商产业发展水平仍需提升,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尚待加强。

  为推动北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北斗系统为抓手,汇聚新动能,催生新业态,赋能新发展

  聚焦北斗时空技术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创新,汇聚数字化能量,推进北斗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是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充分利用北斗时空技术和新型测绘成果,构建基于北斗精准时空信息的数字底座,为数字乡村、城市治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精细化、智能化服务。通过与数字经济深度结合,不断催生出“北斗+”和“+北斗”的新业态,支撑房山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让人民生活更便捷、更精彩。

  二是吸引汇聚北斗应用专业人才,形成京津冀产学研用新高地

  以“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为核心的新时代北斗精神对科技人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北斗时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也为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通过聚焦北斗时空技术的融合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合作,强化市场需求对接,加大与北斗系统、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研发、检验检测认证、互联网、创新创业、金融、知识产权、法律和生活等服务建设,促进人才资源在房山驻留和长期发展。

  三是构建数商产业集聚区,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打造基于北斗时空的“卫星通导遥数据平台”“数据交易平台”“数商平台”等重点平台,为房山数商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基础生态环境。

  ——依托数据交易平台,吸引优质数商企业落户房山,建设房山数字产业集聚区(房山数商基地),构建“数商”新业态,探索数据流通新机制,释放数据要素新动能。

  

  袁泽路委员作大会发言

  聚焦消费新趋势 打造现代消费新场景

  致公党房山区总支主委

  首创钜大常务副总裁

  北京首创奥莱总经理

  袁泽路

  在北京首创奥莱的引领下,长阳商圈也在不断进化,商业氛围不断升级。在商业消费场景创新层面,龙湖熙悦天街按照“创新连接空间场景,以智慧探索未来商业”的发展思路,通过“IP+商业”以及“乐园经济”等形式,将情怀经济、粉丝经济、圈层经济、乐园经济与“珑珠生态”相结合,持续促进商业项目自我迭代和持续赋能商业,实现客流、销售、会员的多重突破。作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也为长阳商圈注入了新活力。

  长阳音乐主题公园则建设了“一走到底、一骑尽兴、接驳顺畅、快慢自如”的绿色精品慢行系统,优化了半岛广场周边区域道路交通,将商业区、生活区、公园广场串联起来,丰富了本地居民的休闲选择。

  对打造长阳商圈现代消费新场景有以下建议:

  一是以北京首创奥莱为引领,不断强化体验经济氛围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奥特莱斯品牌,首创奥莱一直以标签化、体验化、家庭化、数字化的LEAD奥莱模式,作为核心发展战略,北京首创奥莱则是全公司创新运营的先锋和试点。同时,北京首创奥莱的这一发展战略也与长阳商圈打造消费新场景的规划高度吻合。

  我认为,长阳商圈打造消费新场景,应该在北京首创奥莱现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持续赋能,包括加快建设摩天轮等特色设施,扩大项目夜经济、不打烊的覆盖面和辐射面,积极引进知名的文化IP主题,持续深化项目3A景区特色。

  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以点带面,将龙湖熙悦天街、长阳音乐公园、乐高主题公园的资源进行整合,相互引流、借力和赋能,形成长阳消费新场景生态圈,实现商圈不断扩容和升级。

  二是商旅文有机结合,打造“两河”水岸休闲观光带

  建议在长阳商圈以北京首创奥莱为试点,引入健康休闲消费、餐饮文化消费理念,借鉴亮马河经验,全面规划建设小清河、哑巴河水岸休闲消费走廊。围绕规划建设游船观光旅游、餐饮文化廊道,融入夜经济元素,打造全北京独一无二的水岸特色休闲消费街。

  三是扩大“不打烊”知名度,打造夜间消费新地标

  建议政府牵头与周边商业网点和城市设施相配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周边灯光夜景照明、立体交通延时规划、导视标识指引到位,利用高科技声光电效果,打造地标式景观,如澳门式喷泉、摩天轮,锁定更多层次客群,增加互动体验,创造京西南夜间消费新亮点,塑造长阳商圈新名片。

  事实上,能够实现更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需要强大的IP、品牌和业态作为支持。但无论是从北京首创奥莱自身,还是从长阳商圈整体来看,我们和北京现有核心商圈存在一定差距。亟待借助政府的力量,以折子工程态度,加大对全国、全北京首店的引进力度,提升房山地区的品牌量级。

  当下,打造鲜明的主题场景、营造场景,促进体验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风潮。从长阳商圈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对新场景的创新和试验力度有待提升,仍有很大的突破空间。

  

  雷爱先委员作大会发言

  规范中关村房山园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

  打造房山现代化产业体系

  区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

  民革党员

  北京翰简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爱先

  近年来,中关村房山园在落实分区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规划布局分散。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石化新材料基地两大园区产业用地占比仅27%,乡镇工业用地占比高达40%,良乡经济开发区、房山工业园区等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土地利用效益不高。中关村房山园地均工业产值每公顷2100万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20年中关村房山园实缴税费20亿元,低于全市中关村园区平均水平。

  三是增量空间有限。中关村房山园中的存量用地占园区规划面积69%,高于多点地区的49%和全市平均水平的60%。新增用地指标不足,“项目等地”问题突出。高端制造业基地、石化新材料基地和生态谷共需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约182公顷,因用地指标跨区域整合和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所需周期较长,影响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京东亚洲一号等重点项目落地进度。

  四是低效工业用地盘活难度大。由于土地取得环节未约定工业项目承诺贡献,土地供后履约监管措施不健全,低效工业用地退出路径单一,缺乏市场机制,企业无动力,土地再利用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

  为落实2023年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分区规划,规范中关村房山园产业用地全周期管理,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测算土地利用潜力,确定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基于中关村房山园产业用地利用现状,以宗地和用地主体为调查单元,依据规划用途,引入基准地价,分别核定产业用地现状条件和规划条件下的利用效率效益,测算产业用地盘活利用的潜力空间。在此基础上,协调税务部门对涉地企业近五年纳税情况进行核实,将项目用地范围内存在集中成片土地未利用的地块列为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土地,以及五年间任意一年纳税额在5万元以下的地块列为土地利用效益低的地块,可考虑认定为低效用地。

  二是建立工业用地“供给-监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促进“大好高”项目落地。强化工业用地规划管控,引导产业集中入园,确保一定比例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完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探索一般工业项目用地实施“标准地”出让。重点保障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高成长性产业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用地供应,逐步实现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制定园区准入标准、用地标准、绩效评价标准,对产业项目开工、竣工、投产、达产等履约情况开展全程监管。

  三是对标存量产业用地鼓励支持政策,细化园区实施细则。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市出台鼓励存量产业用地提升业态和发展新功能的政策,在全市政策基础上细化中关村房山园专项支持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郭京宁委员作大会发言

  关于琉璃河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

  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

  郭京宁

  根据大会安排,我将在参与琉璃河遗址公园建设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体会向大家做一分享。

  一、规划好“十四五”期间琉璃河考古工作

  琉璃河考古工作有良好基础,“十四五”期间可以加大力度,力争取得重大成果,向北京建城3070年(2025年)献礼。一是力争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提升琉璃河遗址在中华文明形成史中的地位。二是精心组织好考古力量,集合国内外的专家资源集中攻关。三是充分调动跨学科的知识技术阐释好遗址价值,为申遗做准备。四是及时公布考古成果,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五是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

  二、建设好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一是要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来把关定向。目前,已成立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单霁翔领衔任主任,成员有陈同滨、王巍、陈星灿等国内知名专家,为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指导把关。

  二是要把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牵引房山文化旅游板块的核心引擎来推动。市领导提出“回眸历史看房山”“厚积薄发看房山”,要打造独一无二的首都西南精品国际旅游线路,琉璃河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应该成为房山文化旅游的龙头和枢纽。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既要展示好琉璃河遗址的魅力,也要规划好房山文旅板块的集散功能。

  三是要把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推动。董家林、黄土坡等村庄的群众为遗址保护出过力、做过牺牲,在今后遗址公园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就业和生活改善,推动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房山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一个新增长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

  文物保护是亿万民众都参与的事业。在保护过程中要给予广大民众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要改变以往考古界不注重展示、不注重公众考古工作的倾向,要切实花大气力加强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做好考古工作的“后半篇文章”,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要专题研究现有博物馆功能提升方案,启动新建博物馆和考古工作站的前期论证,使之成为展示琉璃河考古成果的平台载体。建设好以琉璃河考古基地为中心的燕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北京西南片区考古研究中心。

  四、利用好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推进机制

  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要长计划、短安排,精心设计好工作推动机制。现在最大的机制优势就是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专设一个琉璃河遗址公园建设组,由主管副市长挂帅,办公室设在房山区,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有利于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导向,有效推动难点问题解决,凝聚市区合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大磊委员作大会发言

  关于房山区精品民宿发展的几点建议

  区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区知联会成员

  森林乡居(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大磊

  旅游热潮催生了民宿发展,让民宿成为市民京郊游首选方式。房山也涌现出一批精品民宿,比如:周口店姥姥家、蒲洼森林乡居、霞云岭云岭山房、佛子庄隐居乡里等,据不完全统计,房山现在经营和在建设就有300余家。但现阶段房山地区的民宿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

  一是乡村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乡村周边配套不能匹配精品民宿。必备的停车场、公共洗手间、标志系统、特色商品售卖、儿童设施、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欠缺,影响了民宿发展。

  二是缺少乡村民宿发展统筹谋划落实。精品民宿基于起步期,缺乏前瞻性、整体性谋划的专业设计,运营管理随意性大,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三是缺乏房山文化内涵展示而导致的同质化。我区大部分民宿还处于粗放的自发式发展阶段,除部分民宿外观上体现了山区石板房元素外,对于房山历史文化内涵和非遗传统等方面的体现较少,外观与内部设置雷同问题严重。

  四是经营者服务意识市场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专业的策划、运营、管理人才匮乏,多数经营者较为关注硬件,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度不高,导致出现了盲目投入、资源浪费、经营不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民宿发展建议。

  一是统筹民宿发展布局。客观评估乡村民宿发展的合适地区和集聚点,科学规划并配置相关的公共设施与服务,杜绝“遍地开花”,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尊重当地自然及人文环境,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内容,制定出目标明确、定位科学、布局合理和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要善用民居资源,对其进行适当保留与改造,融入山水特色,充分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住宿需求。

  二是提升民宿文化内涵。加大非遗文化、非遗演出等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整理、保护、开发力度。满足游客“重个性、慢生活、深体验”需求,注重培育民宿经营特色,形成乡土文化品牌。

  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应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统筹建设旅游设施及基础配套、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势在必行。应加大民宿周边环境的改善力度,开展洁化、绿化、亮化和美化行动,在“旅游厕所革命”方面,塑造乡村民宿干净整洁形象。

  四是加大民宿管理者培训力度。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城乡人才交流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创投人才、返乡青年、高校毕业生等参与乡村民宿的创业投资,让“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民宿发展的生力军。要注重乡村民宿员工整体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能,树立友善好客的旅游服务形象,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同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性补助及金融贷款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

  

  赵庶吏委员作大会发言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推动我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农业农村委

  民盟成员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赵庶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区有很好的发展,初歩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中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种类全、数量多,但规模档次不高,示范引领作用不强,产业链条不长,管理不规范;优质技术、经营管理人才短缺;融资困难,比较效益偏低,经营风险大;联农惠农方式偏弱,辐射带动能力较差;支农惠农政策不完善等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我区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夯实“设施”奠基石

  一是要给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有稳定的政策供给,放水养鱼,逐步规范。二是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公共设施、生产设施、防灾减灾救灾设施等基本要素。三是要加快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覆盖,保障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二)探索新体制机制,给足“扶持”助推器

  希望行政部门要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出台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优创先、政策扶持、项目倾斜等政策,包括普惠性补贴、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信用贷款、风险补偿、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有效分担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鼓励企业把试验示范园区、技术推广中心、直采供应基地等建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覆盖全产业链条的服务和产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提供人才供给路径,配好“头雁”领航者

  一是加大教育培训投入。要针对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等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别化的培训,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提供人才支撑。二是选聘辅导员。利用国家建立辅导员资源库契机,建立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从乡土专家、大学生村官、企业和社会组织经营管理人员、示范社带头人、示范家庭农场主等选聘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指导服务。

  (四)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打好“特色”资源牌

  一是充分整合资源,突出都市农业特色。深入挖掘区域自然资源、文化遗产、闲置农房等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现代都市农业与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项目的有机结合,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分享一二三产融合、二三产增值收益,让资源变资产,用特色树品牌。二是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补齐短板。遴选有意愿、有实力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涉农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通过购买服务、挂牌委托等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运营指导、财税代理服务。三是鼓励合作社创办公司,参与包括土地整治、现代农业设施等乡村发展建设。

  (五)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利益”共同体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成为紧密的利益联结体,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和合作,实现生产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兼并、合并或组建联合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行业协会或联盟,全面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引导农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构建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业社会化经营和服务体系,通过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

  

  陈晓燕委员作大会发言

  打造京西南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建议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

  民革房山区总支副主委

  区人社局公服中心金融安全产业园分中心主任

  陈晓燕

  房山作为首都重要功能区,迎来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厚积薄发的关键时期。战略引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顶尖人才和国际化人才聚集度低,人才创新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打造京西南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构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促进成果转化和新动能发展,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一区一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实施一批具有房山特色的重点人才工程。建议坚持全区“一盘棋”,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战略人才力量,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二、精准培育和引进人才,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议围绕主导产业,优化人才全流程服务体系。探索制定分层分类人才吸引政策。建立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窗口和服务站点。由人才管理部门牵头,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人才情况进行摸底,建立全区高精尖人才数据库,并向相关委办局和园区基地开放。积极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引入高精尖项目的同时,着重引入所需要的人才。

  三、利用良乡大学城资源优势,培育高精尖产业发展新团队。建议利用良乡大学城科教资源优势,面向房山区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引育创新载体、强化产业协同,为房山高精尖产业发展夯实创新生态基底,成为推动房山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四、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建议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进行系统人才布局、流程再造、制度重构、资源重组和阵地攻克,围绕房山区高精尖产业方向,积极营造有吸引力的开放环境。主动对接中关村等全球创新高地资源,支持高校园区面向全球引进顶尖科研团队和人才。同时通过优秀科研团队、科研人员之间的民间科研合作与交流等自下而上的柔性方式引进海外专业毕业的博士与博士后。积极打造类海外国际环境,加大国际化人才吸引与集聚,建设一批新型研发中心,增强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五、创建高水平人才高地服务环境。加大吸引人才环境创新的力度,用事业、待遇和情感留人。优化人才服务政策,建立“人才综合服务包”制度,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关心关爱力度,为人才提供落户、公寓、子女入学、优质医疗等配套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对在区内落地转化的项目,按照形成的产业规模给予一定奖励。多元创新企业服务举措,减少被动式服务,多创造直面企业、服务企业的“上门服务”和“暖心服务”,把优惠政策、扶持政策送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门口。

  

  徐明委员作大会发言

  关于提升房山区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议

  区政协社法民宗委员会

  中国社科院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通过对房山区部分基层社区的调研,发现房山区在城乡社区的精细化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识别治理靶点的精准性有待提升。二是网格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三是精确配置社区资源的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房山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增强社区靶向识别精准性。推广走动式工作法、“六访六清”工作法等方法,为社区精细化治理提供民情基础信息。一方面,完善社区民情图、民情台账和民情日志。通过走村入户等方式,密切联系居民群众,动态掌握居民信息,实时了解居民诉求;另一方面,将社区所掌握的社区居民信息台账与派出所掌握的社区基础档案双向比对,动态更新居民信息,及时锁定社区流动人员,实现社区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民生保障不留空白。

  二是加强社区精细网格建设。一是根据需要稳妥推进“村转居”工作,根据居民户数量合理调整社区规模。二是加强网格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源育网”,健全“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门(院)党小组、党员”衔接配套的组织网络,加强楼门自治组织体系建设,鼓励网格辖区单位、党员、志愿者及居民积极参与网格建设,使社区网格管理脱虚向实。

  三是促进社区资源优化配置。做实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充分发挥“吹哨报到”作用,落实社区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精准对接机制,明确辖区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七小门店的党建任务清单,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全面覆盖、运转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大力推广“广阳经验”,开展“广阳式”基层治理示范点创建,将自治单元从社区向小区、院落、楼门、胡同等延伸,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社区汇集。

  四是增强“向前一步”主动担当和主动治理意识。一方面,对疫情防控、民生保供、求医问药、生老病死等问题进行提前研判,对于经过实践检验的基层好的做法逐级上升为街道、区级指引方案。对居民公共服务诉求精准研判,积极主动做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不诉自办;另一方面,提升回应居民诉求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及时总结诸如“公益联盟”、“我来办”工作站等基层社区优秀经验做法,并结合不同社区的资源禀赋加以推广,同时巩固提升“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功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服务需求。

  

  尤劲委员作大会发言

  关于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区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

  九三学社房山区工委

  一水一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尤劲

  近年来,房山区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三边四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截至2021年年底,我区已建成街乡养老照料中心19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21个、养老助餐点69个。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营效能提升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合作并推动传统运营网点进行管理提升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有序开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将社区养老生活圈的规划与建设作为我区新建住宅社区的重要条件,提升规自委和住建委在社区养老生活圈建设方面的前置管理作用。制定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效能的工作规划,建立养老服务网点动态优化机制,健全网点服务和考评机制,重视公益保障性养老服务的提供,将公益保障性服务作为各网点的必做项目。

  二是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点(特别是养老驿站)设点及布局规范,除却现有的总体覆盖人数要求(每20000居民建设一个驿站)外,将60周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分布数据纳入设点及布局规范中。依据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年人分布状况、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分布情况等数据,动态化、差异化调整各相关临近驿站的服务范围、考核指标与激励补贴。

  三是针对公益保障性养老服务,通过整体打包或大片区打包的方式,政府采购公开引入有资质的机构提供集中化、规范化、精益化的养老保障和标准化的养老产品,确保提高各网点公益保障性服务品质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引导驿站增设有盈利空间的经营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社区商业)并为此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试点探索对现有知名餐饮机构在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的集采服务,对通过集采的机构给予助餐点挂牌和财政补贴。

  四是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通过社区居委会传达区政府惠民服务的理念和工作,引导居民居家养老理念,推广临近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和联系方式,让居民充分知晓。

  

  赵君倜委员作大会发言

  源头减量 用爱建设“无废城市”

  区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

  民盟房山总支

  区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大队副队长

  赵君倜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为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无废城市”,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共建共治共享。建议由政府牵头制定和完善规范性文件,规范有序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落实落地,加快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制定污染物源头减量补贴政策,激励推广新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垃圾分类从末端治理到前端减量,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加强社会化宣传,人人参与,共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人居环境。

  二是延伸监管深度。建议加大执法部门联动,撬动农村生态底色。联合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意见,形成“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大生态监管模式;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纳入执法部门乡村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的内容。

  三是联动科技创新。建议健全和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打造数据共享、信息互联的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平台,建立废物源头减量与多层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鼓励科技人才创新;推进污染防治与科技成果的结合应用,提升支撑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有效应用。

  

  陈建民委员作大会发言

  发挥民营企业“稳就业”生力军作用

  区工商联党组书记

  陈建民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从解决就业,交纳税收,带动共同富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创造了我国60%以上的GDP,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实现就业创业、维护就业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进一步做好后疫情时期的就业稳定,现就民营企业的稳岗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切实落实民营企业优惠帮扶政策。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切实减轻各种税费负担。通过“降、返、补”等措施,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加力提效,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密切关注失业率及劳动力市场指标变动等情况,做好应对各种失业风险的政策预案,加大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有可能恢复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的稳岗支持力度,将其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给予部分返还,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支持企业采取协商薪酬、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就业岗位,稳定劳动关系。

  二是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要发挥大学城科教资源优势,探索完善校地校企对接合作机制。一方面,企业要主动走进高校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对接,利用好政府为企业搭建的各类平台,加强与政府、高校、企业的合作交流,多纳才、纳优才,合力解决好企业稳岗用工难题。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加快培育我区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民营企业设立更多实践、见习岗位,帮助青年人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就业能力。坚决兜牢就业保障的底线,与企业联合开展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帮扶。给予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的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让民办高校毕业生同等享受扶持政策,对贫困家庭、少数民族以及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一对一”援助,强化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帮扶;大龄、残疾、低保家庭等劳动者可在常住地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及时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对确实难以市场化就业的,合理开发企业公益性岗位予以优先安置,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提供能力,确保困难群体稳定就业。

  三是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发挥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参与创业,实现民营经济发展与就业良性互动,为稳定就业提供重要支撑。广大民营企业要自觉把“稳就业”扛在肩上、放在心里,积极响应国家和市、区“稳就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实际行动参与“稳就业”,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形成示范带动和集聚效应。结合企业需求,带头示范、率先行动、主动作为,面向社会重点招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合理制定招聘计划和招聘条件,实施定向招聘,主动提供技能培训,落实好工作待遇,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成才舞台,为做好“稳就业”工作、保障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会上,12位委员围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大家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房山区下一步围绕“三区一节点”功能定位,全力建设“六大房山”,接续谱写“一区一城”新房山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对于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区政协将认真整理归纳

  提供给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上一篇:乡宁县2022年公开招聘60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公告(附职位表)
下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年“宏志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