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周年记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04
手机版

  

  刘爵

  

  王戈

  

  聂实践

  1993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一项旨在为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有效支撑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实施20年来,已资助和培养了1800余名青年科学家,是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寿命”最长的政府引导计划。

  调查表明,入选的科技新星中的绝大多数均已成长为科技创新的领军者和优秀管理者。科技新星计划已成为加速优秀青年科技人员成长名副其实的“金台阶”。

  王戈:凭新星项目获业界认可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成绩一向名列前茅,求学道路走得很顺利。”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戈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硕士毕业后,王戈经过认真分析自身情况,最终决定赴美留学。2002年,在获得密歇根理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王戈回到了国内。“国内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我,我要有自己的事业,我喜欢生活中充满变化和挑战。”

  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研究,王戈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作为刚从国外回来的新人,王戈坦言,新星项目是她得到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正是凭着这个项目做出来的研究成果,她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从科技新星项目开始,王戈陆续获得了其他项目的资助,使得科研工作得以继续开展下去。

  目前,她主要从事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功能特性研究,以及分子结构新型功能材料的组装研究。在外人看来,也许搞科研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情,但在王戈看来却是乐在其中。

  作为项目负责人,她先后承担了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总后军需物资油料部项目等。2005年得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支持,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有关极性可控催化材料研究的项目获得国家“863计划”的支持。

  刘爵:入选新星成事业基石

  刘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找出对抗动物病毒的途径,1998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刘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跟家禽、家畜疾病打交道。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找出对抗动物病毒的途径。

  刘爵也是“海归”。2000-2006年,他曾经在国外做访问学者。回国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刘爵和他带领的团队就研制成功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活疫苗(BJV 株)”,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显现出良好的免疫防治效果;完成了国内第一条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核酸探针的建立;并在世界上首先鉴定出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的一个新的病毒蛋白ORF3……

  随着科研上的难题一个个被攻克,刘爵先后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到2011年入选首批科技领军人才工程,获得了无数的荣誉。

  而这一切的起点,还要从1998年说起。那时事业刚刚起步的刘爵,科技新星计划为他提供了款项资助。这就像一块基石,帮助刘爵开始了他的科学探索,并在随后的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展望未来,刘爵充满信心:“将来争取以我们的团队为基础组建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发展成为北京市乃至国家动物传染病基因工程疫苗研发中心。与此同时,三年内团队成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将直接在相关生物制品企业进行转让,预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聂实践:从科技新星到创业明星

  19年前,作为时代佼佼者的聂实践,入选了北京市科技新星,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现在会成为一名创业者,每天要面对市场竞争、研发创新、企业发展等问题。

  “我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变革,诸多的变化也为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北京百林康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介绍说,他是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生物化学及动物营养。

  “1994年,我有幸入选北京市新星计划,它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对选题没有那么多限制,所以我开始了抗病毒和抗肿瘤新药材料修饰双链核糖核酸的研究,项目属国内空白,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科学价值高、具有挑战性。”聂实践回忆,之后,这个项目先后得到自然基金、“248项目”、优秀人才、新药研究基金的经费支持,后期他甚至自掏腰包支付试验费用,最终完成了新药错位双链核糖核酸注射剂的临床前研究。

  然而,事事多变。2000年,应用型研究所改制,没有了“皇粮”。“我们能生存吗?”聂实践没有放弃:“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不管是什么‘星’,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于是他开始了创业。

  公司的机制虽然先进,但没有市场和经营经验,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在实践中聂实践和他的团队最终认识到,没有捷径,只能从零做起,不会什么就学什么,用搞研究的态度做经营。

  经过不懈的奋斗,如今,聂实践和他的团队形成了自有的运行模式,在同诸多国外公司和假冒伪劣产品的竞争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得以生存和发展。

  迄今共21批1820人入选

  事实上,刘爵、王戈、聂实践的成长与成功仅是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实施20年的缩影。

  科技新星计划自1993年设立,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实施,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重点培养和资助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迄今共有21批1820人入选并获得立项支持,北京市财政累计投入2.6亿元。

  科技新星计划实施20年来已成为首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工作品牌。在计划支持下,一大批新星找到科研方向,点燃科技梦想,冉冉升起,成为有影响力的学术明星,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成长为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充分体现了科技新星计划人才孵化器、发展加速器的作用。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市科委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993年开始实施,其宗旨是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管理专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介绍。

  很少有人知道,其实闫傲霜也是一名科技新星,她于199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作为当年科技新星计划的受益人、今天科技新星计划的管理者,闫傲霜有着更加浓厚的“新星”缘、“科技”情。

  人才孵化器  发展加速器

  谈起科技新星计划的实施成效,闫傲霜很欣慰:“20年来,科技新星计划根据国家创新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涵养和活跃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科发展、营造创新氛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科技新星计划的培育下,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不断涌现。目前,历年入选人员中北航校长怀进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副校长徐惠彬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0多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0人次分别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4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首都战略新兴产业各领域均有“新星”、“老星”领衔担负重任。超过40%的新星计划入选人员目前担任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的领导职务,不仅承担重要的科研工作,还从事科研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

  经过20年发展,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加强。广大入选人员在科技新星计划的支持和激励下,投身科研,创新奉献,成为青年科研人员的先锋和榜样,发挥着模范带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年来,通过实施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3-5年的培养期内,入选人员共发表论文3.5万篇,其中 SCI 1.4万篇、 EI 4800余篇;出版专著1638部。先后获得44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0项。入选人员优秀成果及其后续研究获奖,共有246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04项获得过省部级奖励。

  此外,科技新星计划对北京地区的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批高校院所建立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投入很大精力推动单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新星计划形成了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工作格局。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延伸阅读

  科技新星计划正站在新起点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和北京市都将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过去的20年,首都科技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首都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也凝聚了广大科技新星的创新和奉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表示,“走过20年发展历程的科技新星计划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谈到未来,闫傲霜说,“我们将努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促进人才、项目与团队的有效结合,探索科技新星计划与全市重大科技项目、重要科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的对接,增强联合培养与交叉学科研究的广度和力度,为新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刚刚!安徽省教育厅权威解答
下一篇:北京舞蹈学院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