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刚回国,半年拿下Nature,一年之后拿下顶级大奖!34岁青年科学家的故事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10月31日

  第五届达摩院青橙奖名单公布

  15位中国青年科学家

  获得百万奖金及科研支持

  清华大学

  化学系长聘副教授杨杰

  因“发展了分子电影技术,

  实现对分子结构演化的

  直接捕捉”获奖

  

  杨杰, 2010年6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导师:祝世宁院士),2016年5月博士毕业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物理与天文系(导师:Martin Centurion教授)。2016年6月加入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工作,担任实验研究助理(Experimental Research Associate),2018年11月升职为副研究员(Associate Staff Scientist),2020年6月升职为研究员(Staff Scientist)。2021年3月全职回国,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基础分子科学中心。杨杰于2021年获得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新人奖。

  

  杨杰课题组致力于通过发展最前沿的科学仪器与实验方法学,促进人们对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的深层次理解。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通过MeV-UED捕捉气相小分子的非绝热动力学过程;2)发展基于MeV-UED的液相样品原子级时空分辨探针,并利用它捕捉溶剂、溶质内的非平衡态结构动力学过程;3)发展基于四波混频或高次谐波的、针对气相有机小分子激发态的时间分辨光电子能谱装置。

  

  2021 年 3 月,在海外读书、工作十多年的杨杰,辞去美国 SLAC 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下称“SLAC 实验室”)研究员职位,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全职回国半年之后,杨杰发表了重要学术成果,首次直接观察到了水分子的运动。相关论文以《液态水中超快氢键强化的直接观察》(Direct observation of ultrafast hydrogen bond strengthening in liquid water)为题发表在 Nature 上,杨杰担任一作和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中发展出的实验方法,是一则通用性实验方法。样品并不局限于水,可以观测各种液体样品中的原子运动。

  事实上,该研究中使用的 “飞秒电子衍射”技术之前主要用于观测气体和固体。杨杰团队把它第一次应用到液体,因此打开了一扇观测各类液体中的化学反应的窗口。放眼全球,目前只有 SLAC 实验室拥有这类科学装置。

  

  杨杰表示,回国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清华可以支持他心无旁骛地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他坦言这一实验技术的门槛比较高,需要依赖电子加速器、飞秒激光与真空液膜技术。想要做到世界前沿,扎实的技术积累、长期的仪器研发投入、紧密的跨学科合作、敏锐的科学直觉缺一不可。

  

  在去年年初刚来到清华时,杨杰在招募博后的朋友圈中写道:“我们课题组研究方向虽然比较小众,但科学意义非常重要,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长成为中国的‘分子好莱坞’。”

上一篇:南阳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带队深入研究生宿舍进行安全工作检查
下一篇:今年秋季学期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关于高考,教育部释放这些重要信息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