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面向2030年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北京大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的建设周期共计10年,我们将力争在2030年使得这两个学科整体跨入世界一流前列的位置,若干学科方向处于世界前列的顶级位置。

  而2030年将是一个关键节点,它是中国“十五五”规划与“十六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对于中国2035远景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道路上,贡献更多直接回应时代之问、科技之问、产业之问的光华智慧、中国答案。

  这些成就背后皆离不开“研究”二字历史滚滚向前,时代和家国赋予光华的研究使命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为研究者提供了一座学术富矿,围绕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管理实践有大量的“真问题”,亟待光华学者们以严肃的学术研究去破题,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去论证、去梳理。

  

  学术研究的对象,是具有一般意义的重要问题,目的是为了增进对基础规律的认知,让人们不至于在同一地方反复跌倒这也正是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

  我们将坚持“以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和学术方法,做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学问”的独特定位。

  通过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科技与商业融合平台、学界与业界融合平台,光华将加强政策性研究和前沿商业实践研究,切实推动国家经济改革理论和实践发展,同时为企业管理、产业升级、创新创业、经济转型等提供政策参考和思想支持。

  这些年,包括光华学者在内的中国经济学家开始规范地使用这些范式来梳理、研究中国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等定量手段或思维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在解析许多特定的经济管理类问题时,具有重要的、难以替代的作用。

  靠单个学科的“单打独斗”,难以解决那些第一性的重要问题学科交叉融合对传统学科去定义前沿的重要科学问题、发现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有重大价值。

  当前,我们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心学科、学术、学人的发展建设如何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便是我们研究的“价值引领”。

  越来越多的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产生于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

  

  但与此同时,科技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二是,先进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新的研究方法,让我们能够回答以前难以回答的科学问题。

  其二,案例研究可避开理论建模和大样本统计分析容易产生的“过度简化偏差”,通过关注重要“细节”,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增加更多自由度和证据源,因此其产生的政策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更容易产生影响力。

  比如,目前,光华学者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与中国式现代化等重要议题,已聚焦若干关键领域开展有组织的案例研究,包括:数字化转型、碳中和及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金融体系供给侧改革尤其中国REITs市场建设等。

  与此同时,学院还加强博士的原创和引领性研究,光华培养的博士生屡获国际学术奖励如美国金融量化协会杰出研究奖、管理学会最佳论文著作奖,另有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专利等。

  一方面,光华学者在做出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的同时,也在国际顶刊担任编委、主编等角色,提高“中国学人”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的发言权分量目前,由光华管理学台湾剧院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经济管理学刊》已正式创立。

  光华学者的研究在构建话语体系和提升学术话语权的同时,更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调用中国理论诠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繁荣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同时,切实为国家发展、世界进步提供研究支持,进一步提升光华作为智库的国际影响力。

  基于110多个课题产生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成果,通过研究简报向重要决策部门报送,多篇成果获中央领导批示。

  作为社会治理领域重要研究力量,深度参与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筹建联合多个学术单位、政府部门和研究院所等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举办“共同行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高层论坛等有影响力的研讨会和高端论坛。

  本课题立足当前国情,着眼长远发展,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选取交叉学科研究新视角,明确一系列代表性指标描述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确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国际社会须提振信心,努力拯救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把这种努力作为各国“最重要的共同优先事项”。

  通过重点论述超越GDP的综合机制和学理,构建综合、整体、系统地考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多方面的相互关系和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理论,并据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吸收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思想内涵,是既有宏观高度,又具有微观基础和可操作性的,多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

  其中,光华管理学院周黎安教授主持申报的“数字经济中竞争与创新的动态关系”是该重大项目的子课题之一。

  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非没有争议北大光华研究团队以国内新兴的“互联网+”行业的研究为主,利用大数据优势,综合利用理论建模和实证工具,对新时代数字经济情境下垄断平台对创新的动态定义和影响进行充分研究,有望实现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相关理论的发展也将给政府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截止目前,在推进组立项相关课题5项,持续推进研究产生学术论文和政策报告,有力推进5G的行业导入。

  两个报告均编入国家发改委2021年出版的《“十四五”规划战略研究》。

  光华管理学院强化有中国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教育,聚集资深教授共同开设《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中国管理》、《中国社会》等课程,以扎根中国大地的学术研究推动课程创新,并将基于中国实践的学术课题研究成果和100余个案例纳入既有课程,引导学生扎根中国社情、国情。

  2012年启动的“沃土计划”,构建由参访、调研、挂职构成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实践不“凑学分”,不“走过场”。

  过去五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管理研究案例中心的研发和开发优势,持续推进有效案例的开发,积极服务学院各教学项目和商学教育共同体。

  过去五年,光华管理学院出版了近30本书籍,其中包括大量的教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陆正飞教授、黄慧馨教授、李琦教授合作编写的教材《会计学》(第四版)荣获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此外,学院积极参与了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建设,领域涉及到中国金融、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将中国案例融入到教学始终。

  学科交叉融合对传统学科去定义前沿的重要科学问题、发现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有重大价值学科之间的大交叉、大融合,要求我们从研究方法上进行全新探索。

  “经管”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与更广泛的商业世界、现实情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也坚信,关于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可以在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努力打破经济和工商管理研究的边界,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如社会政策、社会创新、人工智能、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人类福祉、气候变化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跨学科、开拓性的研究。

  围绕“新工科”建设,北京大学已建立了6个学院5个实体研究机构,聚焦“高精尖缺”的前沿领域。

  这种交叉融合、深度碰撞,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探索价值。

  为此,光华在研究上将更加注重与企业、产业和各级政府的深度合作,构建起更加丰富多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舞台,坚持“四个面向”,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服务于科技创新、服务于产业升级、服务于创新创业等的科学研究。

  基于“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光华通过强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近年来已做了大量的探索并有可观的成果产出:比如,通过经管+能源、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社会学、心理学等的方式,在来自学院内外不同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切入碳中和、5G与6G发展应用、法治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领域,凝练出了很多重要的学科突破方向,并尝试去解答关系国家重大需求的问题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的大交叉、大融合,这样的研究范式将在光华面向2030年的中长期研究课题中得以充分运用和体现。

  积极组织和参与重大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积极分享研究成果;积极组织学术会议扩大学院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积极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积极参与营造学院“因学术而思想,因思想而光华”的文化氛围。

  光华管理学院要完成一系列研究任务,并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世界级商学院,与学院教员的研究能力、研究活力与奉献精神密不可分在设立教员职位时,除了考虑教学等需求外,也重点考虑与研究有关的需求。

  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学者)17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海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共计11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9位;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位。

  在组织建设上,形成更为扎实、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梯队。

  这些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打破“经济管理”边界、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做面向未来的研究课题。

  光华研究团队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做出了突破性和奠基性的贡献,积累了丰富而影响广泛的学术成果。

  该研究有助于揭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为进一步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为探讨全球性发展问题提供中国经验与方案。

  同时,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也呈现出许多植根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的领导和管理模式。

  企业如何将自身发展与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企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亟待突破和完善的重大课题。

  国家推动双碳战略,绿色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议题,分别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角度融入了ESG相关问题。

  西方学者在战略、组织和行为科学领域发展出的众多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支配了当代工商管理学的研究和教育范式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和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探讨中国企业的创新并建立新的组织管理理论提供了机遇。

  本方向将通过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宏微观整合和跨学科的视角和范式研究问题背后的机理,不仅实现数智时代的组织理论创新,而且能够为企业提供转型与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服务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达国家如英美在政府层面推出了基于“行为洞见”(behavioralinsights)的专业机构,用行为研究结果指导国家经济政策制定、推广和效果评估。

  民生的改善除政策的明确规划和引导外,同时也需要大众自愿自发地做出与改进民生和促进发展一致的行为,如健康生活、节能减排、生育抚育、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等。

  建设等议题。

  伴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相关数据的采集沉淀越来越容易,如何让相关时空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成了越发重要的问题。

  突破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局限,探索推进碳中和进程中一系列经济学基础假设变化,带来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创新和范式突破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构建清晰的碳排放总量指标,因为不同的技术路径对应着不同的投融资总额、投融资结构、产业和区域影响。

  我们将开展对驱动碳中和的关键行业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丰富碳中和下关于推动宏观经济和产业演变的微观基础的理论研究。

  碳价格作为市场交易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其发现机制,对企业的影响,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以及碳资产市场机制的合理设置亟需深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

  当前大多研究聚焦在碳排放发生约束时企业所面对环境的变化和相应的决策与行为模式,但忽略了企业所面对的政策环境和约束条件的动态演进。

  我们将基于家庭和个人消费端的研究一方面旨在提升全民绿色低碳意识,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推动广泛的个体绿色消费行为,为相关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另一方面,通过来自消费端的洞察激励企业采取积极行动,通过个人作为投资者作用于资本市场对于碳风险的定价来倒逼企业低碳转型。

  但是,规模扩张相对容易实现,而质量优化、实体服务能力提高则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对资本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进行不懈的探索。

  数字消费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而数字化也带来了传统营销方式的变革,使数字营销日益成为主流。

  具体而言,研究分为两大子领域这不仅包括对普遍性的数字消费决策进行研究,还包括与中国情境相结合,研究数字消费与消费升级、乡村振兴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

  本研究方向将采用更为开放的研究范式,以数字经济发展中衍生出的管理挑战为核心,融合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组织行为学相关实证方法,推动管理理论发展的同时着力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

  另一方面,本领域研究以理论发现为目标,在验证既有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高维、多模态数据丰富理论视角,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推动基于数据的归纳型理论发现,并充分利用数字平台的可操作性产生基于田野实验的实证证据首先,交叉研究领域不断丰富第三,研究范式拓展。

  研究聚焦在人工智能与低收入人群健康、金融教育、消费者行为、文化价值和行为模式、技能培训与人力资本培育、身份认同、消除数字鸿沟等公共政策领域,评估政策效果,优化政策实施路径,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改善,切实推进共同富裕。

  司法裁判的一致性是体现法律规范执行的最直接指标,可以为商事活动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规则指引商事案件中的形式正义涉及事实与证据认定是否合理、法律条款适用是否恰当、裁决结果是否公平公正等分析维度这也是完善法律推理技术、助力裁判标准一致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公司大量依赖在线招聘工具,简历投递量激增,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压力机器学习方法在文本分析、语音分析等领域的积累为实现对候选人与职位匹配程度的自动评判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通过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效果校正智能招聘的策略和算法,为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增强提供有力证据。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从小学到高中,怎样学好数学?
下一篇:北京市人大专委会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下篇)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