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七:经济学学术评价体系建设|第五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16
手机版

  分论坛

  (七)

  2022年12月2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之分论坛七以云端对话方式举行。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雯翠担任论坛召集人和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环境与产业经济学系主任张鹏飞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学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本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有: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宁、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邱冬阳、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叶康涛、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吴石磊、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林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查冬兰、吉首大学商学院院长丁建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邹亚生、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擎。

  黄宁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了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中的难点。一方面是学术评价体系里面到底是否需要专门做评价体系。强调“专门”,是因为经济学界的“二八现象”非常突出。即20%的教师基本上贡献了整个学科需要的评分,学术评价体系约束的是80%的研究者,这造成了学术评价形式与实质的分离。另一方面,目前学术评价主要是从分类和量化两个角度分三部曲去做,第一步是选择评价指标,第二步是评价指标采样,第三步是所有指标和采样数据的整合。黄宁表示,综合性大学往往在整合阶段存在问题,成为学术评价的又一难点。

  邱冬阳从三个维度谈了他对于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第一是经济学的学术评价思考。他提出经济学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第二是对怎样进行学术评价的思考。邱冬阳表示非常赞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但是如何评价经济学的成果仍是一个问题。第三是经济学涉及的当期评价和过后评价的问题。当时的观点引起社会、市场等各界的好评,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实际上存在评价的滞后期,成果的下载量和引用量也有滞后期。从这个角度上讲如何合理量化标准,是需要学界共同思考和共同面对的问题。

  叶康涛分享了人大商学院的经验,提出在破和立的问题上,首先要做好衔接,减少矛盾“做加法”。人大商学院保留了原有的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于国产剧传统学术评价覆盖不到的地方做增补,并加大激励力度。其次,从“好评价”到“评价好”,他表示需要淡化数量评价,发挥主观评价。人大商学院推出“卓越研究成果奖”,以专家评定的方式,鼓励老师们聚焦学科重大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叶康涛表示,学术评价归根到底还是要坚持同行评价,坚持聚焦重大成果,坚持服务社会的导向。

  吴石磊代表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志新发言。她表示健康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具有指南针的作用。现有的评价体系虽然划分细致,但是学校学院在人才称号评选、职称评聘时仍存在一些困惑。一是不同类型的成果孰高孰低,二是不同学科的成果如何比较,三是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如何兼顾。吴石磊提到,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需要考虑更多细节,需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以形成更全面的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学术贡献、经济社会的影响,并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董艳总结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学术评价上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经济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差异和平衡的关系问题。第二,不同类型成果的权重问题。在经济学学科内部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成果,如领导批示、社会服务、智库成果、媒体成果、教学成果等,如何衡量其权重面临困难。第三,长期和短期评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她认为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增加整个评审流程的信息透明度,努力降低评审中的信息不对称。

  林平介绍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的经验。山大经院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知名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期刊目录,并且进行了多次修订。期刊目录涵盖了中英文期刊,对学术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山大经院目前在学术评价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中文和英文成果的核算问题,二是成果的作者排序问题。林平提出,作为经济科学领域研究机制设计,经济学家应该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各院校分享经验,将有利于经济学科学术评价机制的设计与完善。

  查冬兰提出解决中英文期刊之间的“度量衡”问题,即重点加大中文期刊四大刊的分量和比重,与英文档次看齐。同时也探讨了在不同学校之间看能否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问题,进而形成中国自主的学术评价体系。另外,查冬兰还提议,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利用多维度、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做好评价工作,避免单一指标评价的短平快。

  丁建军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保障评价体系中同行评价、期刊审核和项目评审的客观性。二是有组织的科研如何落地,特别是团队成果的评价和交叉学科成果的评价问题。三是如何通过学术评价体系来激励高校的差异化发展。丁建军表示,全国性的统一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可以借鉴,但是对于不同高校要实现差异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和因校制宜。

  邹亚生分享了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经验。从“破五唯”开始,学院内部将学术贡献分为A类和B类。其中A类成果坚持论文导向,首先要在A类杂志上发表,其次还需要通过评价委员会的认定。邹亚生还提到合作论文中的个人贡献认定,认为应将对成果的量化评价转化为对个人贡献的评价。另外,他指出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导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不仅注重科学研究,还要求服务社会和立德树人,这对院校的学科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擎提到,“破五唯”应该看质量,这个质量怎么看?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倡同行评议,特别是小同行评议,能够对论文的质量做出精准评价。他从个人评价和机构评价两个维度论述了学术评价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评价,王擎认为,要看学者研究的问题是否围绕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进行,是否持续围绕一个方向进行。从机构的角度来讲,第五轮学科评估也在不断改进,现有的学科评估,更加强调小而精,实际上也是强调质量的提升。

  杜雯翠指出,学术评价体系建设的重点问题是如何设置门槛。作为地方财经院校,首经贸在期刊列表的标准上不宜过高,造成了教师在职称评定压力下,集中将成果发表在一些刊物的情况。杜雯翠建议,地方性财经院校可以考虑在制订期刊目录的过程中,连带制订负面期刊清单。避免年轻老师因着急评职称而过多发表在某一期刊,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形成负面影响。

  最后,锁凌燕着重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近年来学术评价体系的实践情况。一是学术评价与教师各项利益如招生资格挂钩,通过全院教师共同讨论形成评价标准,以形成共识,减少阻力。二是尊重学科特点,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广泛采取同行评议。三是形成多维的评价指标,除论文、专著外,还将各项课题和各类成果广泛纳入。四是学院领导在执行过程中把握原则,守住底线。锁凌燕表示,各院校一定能够形成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术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

  百所经院人才招聘平台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刘瑞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上一篇:可查!今年福建高职分类招考常规志愿录取结果公布
下一篇:2022年高考,985高校大面积在河南断档,有哪些原因?有何启示?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