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广府祠堂有一个特殊类型是瓜柱梁架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18
手机版

  导语:你知道吗?广府祠堂有一个特殊类型是瓜柱梁架

  瓜柱梁架是指主要以瓜柱和梁组成的梁架形式。根据瓜柱与梁交接方式瓜柱梁架又可分为穿式瓜柱梁架、沉式瓜柱梁架两类,由于交接方式的不同,两类在外观造型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穿式瓜柱梁架的典型特征是梁穿过瓜柱并出扁平状梁头。即瓜柱中挖一个长方形的卯口,梁也由交接部分开始削成长方形的榫头,榫头穿过瓜柱卯口,梁头呈扁平状。这是瓜柱与梁在交接方式的特征,由此交接方式而形成此类瓜柱梁架在造型上的一些特征:第一,梁头呈扁平状。由于需要穿过瓜柱,所以梁穿过部分就需削薄成榫头以便插入,梁头自然就成扁平状。扁平状梁头常见雕刻成龙头形状。

  第二,瓜柱呈瘦长形。穿式瓜柱需要立在一根梁上,柱身又被上一根梁所穿透,柱头常作一些栌斗阴刻,上还需承托一根檩条,所以相较沉式瓜柱,穿式瓜柱会长一些,高度常达800㎜。此外,瓜柱下段与梁接触处的直径略小于所立梁的直径,上段则与插入梁的直径略相等,上下直径大小相差不大,所以整个瓜柱显得瘦长些。第三,弧线不对称。由于梁是穿透瓜柱的,所以需要在穿透的那部分进行削薄,为了让梁与瓜柱交接地方显得更美观一些,就将梁靠近瓜柱单向处雕刻成“)”或“(”弧形,而瓜柱自身是直线、不需要弧线形雕刻,这就使得每个瓜柱侧边梁身弧线呈不对称状。

  穿式瓜柱梁架的产生应早于沉式瓜柱梁架。在调研中发现,使用穿式瓜柱梁架的祠堂数量会少于沉式瓜柱梁架祠堂,而使用穿式瓜柱梁架的祠堂一般年代也比沉式的更为久远。东莞东城余屋余氏宗祠后堂梁架、东莞厚街河田方氏宗祠后堂梁架、东莞石排中坑王氏大宗祠中堂梁架、深圳公明合水口梅南公祠后堂梁架等等。而沉式瓜柱梁架相较而言,会产生得晚一些,使用数量也多得多。

  穿式梁架构架方式大体相同,以东莞石排中坑王氏大宗祠中堂当心间九架梁为例分析如下:九架梁插在前后金柱上,梁上立两瓜柱,两瓜柱上各承一檩;七架梁穿过九架梁上所立两瓜柱,梁头呈扁平状作龙头雕刻,七架梁上又立两根瓜柱,两瓜柱上各承一檩;以此类推、层层叠加;三架梁穿过五架梁上两瓜柱,梁头雕成龙头状,三架梁上承托一驼峰、驼峰上一斗、斗上直接承脊檩。也有相当部分祠堂当心间为七架梁,相较九架梁,就少了一根梁、两个瓜柱、两根檩条。

  此外,三架梁上除置放一个驼峰斗子承托脊檩外,也会见到用一个瓜柱来承托脊檩的情况。沉式瓜柱梁架的典型特征是梁由瓜柱上端放入瓜柱内,即瓜柱上部挖一个槽,梁在交接口也削薄成与槽相应衬形状,梁自上而下放入瓜柱预先挖好的槽内。正是由此交接方式而形成此类瓜柱梁架在造型上的一些特征:第一,梁头呈圆柱体,如梁身。因是自上而下沉入瓜柱,所以只需将梁与瓜柱交接部位进行砍削,梁头还是可以保留与梁身相同圆柱体形状。梁头一般浅浮雕回纹、涡卷纹等。第二,瓜柱呈葫芦状。相较穿式瓜柱梁架,沉式瓜柱显得胖圆一些,而且上面小、下面大,上下弧线明显,呈葫芦状。

  瓜柱上端直接承檩,柱口刚好卡住檩条,直径较小,下端靠梁处直径与所靠梁直径略等,从而上小下大,中间又有梁,使得瓜柱身呈现“)(”弧线,整体如葫芦状。第三,弧线对称。由于梁是沉入的,所以不仅梁在交接处需要砍削,而且瓜柱也需进行相应整削以配合梁的放入,所以每个瓜柱的两侧弧线是对称的“)”及“(”状。第四,替木的增加。由于梁一般沉入在瓜柱的中部,所以瓜柱上部与檩条之间就有一段空槽,为增加梁架的牢固性,在空槽中就放置一块替木。也有部分檩条是直接瓜柱和瓜柱所沉入的梁上,这是就不需要增加替木了。

  沉式瓜柱梁架是比沉式瓜柱梁架更为成熟的一种梁架形式。第一,能够在有限的高度下创造更为高敞的空间。清中晚开始,尤其是晚期到民国,祠堂建筑开始向“高”发展、追求高敞的空间,而此梁架则可以在脊檩高度相同情况下使得大梁距地面高度远大于穿式瓜柱梁架。这是由于沉式瓜柱短矮、梁与梁之间的距离小了,大梁与脊檩之间的距离就短了,而大梁距离地面的高度也就大了,显得离地面高了,室内空间由此显得高敞。第二,更具美观性。相对于穿式瓜柱,沉式瓜柱弧线较多,整个造型也略呈葫芦状,从美学角度来看,曲线显得柔和,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第三,较为节材。两种类型梁架的瓜柱底部直径其实大体相当,但穿式瓜柱更高,所需木材相对更多,而沉式瓜柱更矮,所需木材也就更少,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一些木材。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多元资产投资部成立 长城基金再添投研服务着力点
下一篇:回归荣誉性、学术性,院士退出如何进行?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