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个小技巧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20
手机版

  若问语文老师愿意上作文课吗?可能十有八九会摇头叹息说“NO”。谁愿意在辅导作文的时候,看到学生“横眉冷对稿纸,俯首咬碎笔头”呢;谁愿意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学生“下笔百言,离题万里”呢。

  当然,“不愿意上作文课”不代表“能够不上作文课”。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那么,与其苦着脸进教室,不如笑开怀上课。换一个角度看写作,你会发现——一小作文里也有大世界。

  

  作文是了解学生的一扇窗口,在这扇窗中,你能看到孩子们面对考试的忐忑和恐惧;面对家庭变故的痛苦和无助;面对长辈唠叨的爱恨交织……这样的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但有的窗户既无声也无色,我们只能看到一片黑白!他们是缺乏生活体验吗?罗丹认为,他们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何让孩子的眼睛发现美呢?我们可以走进作文教学这个更大的世界来。

  一、游戏激趣佳篇成

  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是学生作文中最大的困惑,为了解除这一困惑,我创设了游戏作文教学法,将每一次作文辅导巧妙设置一个游戏,使学生在游戏参与中,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没有学生对游戏不感兴趣,作文教学以新颖、趣味的游戏形式展开,气氛非常活跃。做完游戏,我再“召开记者会”,挑选二至四名泼辣的学生当记者,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展开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

  游戏让学生玩得投入、尽兴,但玩过之后的“说”则更重要。所以在游戏前我提醒学生细致观察,游戏后仔细思考、交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完整、说通顺。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就是对游戏的回顾,口头交流后又为后面的动笔奠定了基础。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在做游戏的前后,我通过口语训练,不知不觉就引导学生写出了开头和结尾。通过片段写作训练,就写出了经过。召开记者会,则增添了不少有亮点的素材,同学们写作文,都能一气呵成。

  

  二、别出心裁立意巧

  作文时,不少同学总要收藏刮肚去写大材料,想写惊天动地的大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言之无物,空发议论。俗话说,“沙粒看世界,滴水见太阳”。即使一件小事,也能揭示出深刻的哲理或反映出时代面貌。

  还有学生见山只写山,见水只写水,目有所见,耳有所闻,未经情思的同化,写作只停留在表面,就写不出新意,更谈不上画龙点睛。

  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情绪,写出了昂扬向上的咏秋名篇《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谈到落花,古人往往慨叹“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而龚自珍面对落花,则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振奋人心的诗句。

  可见文章要做到立意深远,要懂得以小见大,平中寓奇,有逆向思维,反弹琵琶。

  

  三、精剪细裁云锦衣

  我们在批阅学生习作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写得四平八稳,毫无特色的文章。一篇记叙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安排是否恰当,该浓墨重彩就要不惜笔墨,该言简意赅就要惜墨如金。

  无论是侧重叙事还是侧重记人的记叙文,都离不开人物。要凸显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个性特征,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为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详细描写,这样才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我们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指导学生写作却要有“厚”有“薄”。指导记事型记叙文写作,事件经过要厚,这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描写的手法,增强表现力,加厚文章内容。神来之笔要薄。比如在写人记事中对人物环境做适当的描写,虽是三言两语,却是神来之笔,为平淡的行文增添波澜。

  四、文章不厌百回改

  作文批改的功用究竟在哪里?这一直是许多奋斗在作文批改“围城”中的教师追问的问题。那些只是仅仅点出问题,却不深入指导示范的旁批、尾批,诸如“开头不简洁”“缺乏细节描写”“描写不生动”“主题不鲜明”等泛泛而谈的指导,学生虽明白,却不知道怎么做,这种批改指导如隔靴搔痒,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师作文批改的期待,学生可能下次还会犯类似的问题。

  如何让作文批改称之为有效批改呢?一是让学生明白问题是什么;二是解读问题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三是提供修改范例,让学生借鉴、领悟、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让批改成为学生写作的生长点。

  当然,每次作文批改受时间和精力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地突破一两点,循序渐进,螺旋提升。

  

  处处留心皆学问,小作文里的大世界,等着我们去挖掘!

  作者:徐敏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天津教育部发布消息,一“高考捷径”或将消失,家长还是早做打算
下一篇:多地实行新高考模式,两门学科冰火两重天,老师也受“牵连”?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