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之“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前世今生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21
手机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军旅”豪放派“毅说人文与历史”小编尤好宋词,所以每当夜深人静时便拿来赏析一下。每每读起时,有一种内心强大的平静,有一种对苦难甘之如饴的小浪漫。按照行文风格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今天小编就查阅相关史料来给大家说一下“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前世今生。

  “军旅”豪放派“婉约派”与“豪放派”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产生于隋唐,经过五代到宋朝时进入鼎盛时期。“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后人论宋词的特定概念。“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明代张蜒的 《诗余图谱》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 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后人又将这里所说的“体”引申为“派”(如明代的王士祯),即“豪放派”与“婉约派”。

  “婉约派”李清照画像词这种文体刚刚产生的时候,古人还视词为“小道”,称之为“诗余”。词没有诗那样悠久的历史,也没有诗那样尊贵的身分,文人们在诗中不宜写出的情事都拿到词里面去写。尤其宋代,宋诗受道学影响,“言理而不言情”,结果使男女爱情、春花秋月的内容成了词的中心内容。在苏轼之前,无论是晏氏父子,还是欧阳修、柳永,大都没有突破这种“词为艳科”的藩篱。

  “婉约派”李清照画像由于这些历史原因,使得词一开始就以“婉约”为其基本传统,所以明代的张蜒说“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到了北宋中期,苏轼将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引进词坛,他“以诗为词” , 扩展词的意境,叙事议论、吊古伤今、记游、赠答等等,几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从而开创了豪放的词风,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

  南宋时,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又进一步“以文为词”,并在词中抒发了慷慨悲壮的爱国激情,进一步解放了词体,把词的豪放境界推向更高阶段。

  豪放派苏轼之后,也有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等人在“婉约”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他们追求“富艳精工”、“缜密典丽”的格律词风,在词的表现艺术上各有创新,历来被人们称为“婉约派”的正宗。

  一般来说,“婉约派”的词题材狭窄,多写风花雪月,格律精工,清切婉丽,纤巧优美;“豪放派”则内容广泛,刚健奔放,追求壮美。“婉约派”往往过于追求形式;“豪放派”的末流也容易声浮气燥,流于粗糙。

  豪放派应当说明,在古人丰富的词作里,实际上风格是多样的,非“嫉约”、“豪放”所能全部囊括。即使是同一作家,也住往“婉约”、“豪放”并存,如苏轼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其实,同一首词也可以“婉约”、“豪放”两种艺术手法并用。因而,所谓“婉约派”与“豪放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也不是对具体作家的单纯鉴定。它只是后人对于词的发展中两种基本倾向、两条发展道路的总的慨括。“婉约派”是对传统词风的继承和发展,“豪放派”则是苏轼对于词的革新。他们对于词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

  举报/反馈

上一篇:山西农业大学举办“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分论坛
下一篇:家政学是培养“大学生保姆”吗?你想简单了!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