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 机关青年干部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21
手机版

  昨日小南推文

  编者按:

  近期,党委宣传部和机关党委组织机关干部师生深入学习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号召机关干部在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现将几位青年干部的学习体会刊发如下。

  校史研究室 李鸿敏:深耕校史 文化育人

  一所学校能保持独特的精神风貌而初心不改,总是和它的内在传承有关;一所学校能坚定而稳固地持续发展,总是和它的内在传统有关;一所学校要昂首阔步、砥砺前行,总是要汲取那些光辉岁月里的智慧,承继一以贯之的精神传统。回溯历史,南京大学拥有着中国近代两所著名学府的宝贵传承,一所是国立大学中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另一所是教会大学里的“钟山之英”金陵大学;一所起于北极阁下国子监旧址,志在“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一所源自干河沿上汇文书院,旨在“沟通中西文化,介绍西方新进科学”。在百余年的风雨历程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俊彦云集,群星毕至,开启文脉风流,创建前沿学科,培养了无数优秀学子,以科学和人文交相辉映,型塑了今日南大的主体。

  当前,南京大学正处于“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新阶段,对照建设“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作为一名研究校史的人员,我们首先应该从校史出发,按照胡书记的要求,“深入挖掘南大文化资源”,以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提供经验借鉴。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诸多方面,南京大学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着耀目的成就。

  “南京大学具有质量立校的优良传统”。回顾我们的历史,在培育人才方面,南京大学是近代大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先驱。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我校率先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首先“教学相长”,大力提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们的老校长郭影秋极为重视人才培养,始终强调“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在开发人才资源方面,南大一直有着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传统,将引进一流学者视为办学的生命线,人才荟萃,俊彦云集,才积累起深沉厚重的南大文脉。在建设优势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方面,如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南大始终处于常道新学、引领学术前沿的地位。在融入国家战略、做好社会服务方面,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以其在农学方面的成就和推广,展示了学校如何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在“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全力建设“第一个南大”的新阶段,全面总结学校发展历程、学科发展演变、学术发展脉络,势必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言和思考。

  胡书记强调,要“将南大的文化传承以及‘诚朴雄伟’的精神传统在高质量提升的行动中发扬光大,塑造新时代的“国士风范”。这对我们如何在新时代推动校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紧跟学校建设“第一个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步伐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南大文化资源,阐释彰明南大精神传统,发挥校史文化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养成良好学风校风中的育人作用。每所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精神传统。三(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以“诚”为校训,提出要“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从此,这种“朴茂”的风气就奠定了南大百余年的学风、校风的基调。在国家民族危难的关头,罗家伦更是提出要将学校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结合起来,“建设有机体的民族文化”,提出“诚、朴、雄、伟”的四字校训,希望学生“待人以诚、为学以诚”,崇实而用笨功,同时,希望学生能保持一种“泱泱大风”,要“大雄无畏”, 要格局开阔,“伟大崇高”,放开眼界,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几件伟大的事业来。金陵大学则以“诚、真、勤、仁”作为校训,强调为学以诚以真,服务社会以勤以仁,与中央大学的校训和校风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曲钦岳校长说道:“一所大学能保持这种连绵不断的发展,总是与它特有的传统是有关的。”南京大学这种诚朴坚毅、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哪怕校址一再变迁,校名屡次经变更,依然通过一代代南大人传承延续下来,愈益光明,最终成为“南大风格”。

  新的时期,新的时代主题将赋予“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新的内涵和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南京大学的新的使命和任务将融入大学精神,滋养影响新一代南大人。在新的时期,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将“诚朴”的内涵与立德育人、立德治学结合起来,强调以诚修身、以诚治学,养成脚踏实地的朴实学风;将“雄伟”的格局与鼓励原创性科研,培养学生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结合起来,积极建设“第一个南大”;将“励学敦行”和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联系起来,倡导实干精神,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为此,我们响应学校号召,先后举办过“学衡派与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展”等展览活动,将南大的精神传承和文化底蕴以专题展览的方式加以体现彰明。未来,作为校史研究人员,还将继续思考如何扩大宣传力度和内容,采用更加多元、新鲜的方式,配合学校各大宣传部门和窗口,展现南京大学鲜活、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将校训的新时代阐发融入南大师生的精神气质。

  南大厚重的历史、朴茂的传承和璀璨的文化,需要我们持续致力,倾心研究,将南京大学校史的精彩面不断地展示出来,引起师生对校史的关注和兴趣,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塑造新时代的“国士风范”中发挥其学术研究、文化育人的功能。正如胡书记所说:让南大的“国士风范”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南大的“双一流”建设成效成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学堂堂、多士跄跄”,我们将以自己的努力和成果,积极投身“第一个南大”的建设。

  法制办公室 金波:凝聚法治力量 助建“第一个南大”

  2020年1月,中国共产党南京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上胡金波书记做了题为《聚力内涵式发展、着力高质量提升,为建设“第一个南大”而接续奋斗》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学校上一个五年所获得的工作成就,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功。尽管我仅仅是学校几千名教职工中最普通的一员,亦同样为学校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不胜欣喜,又为今后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而积极思考。《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学校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快健全以《南京大学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系统梳理并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现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谈谈我对学校该项重点任务的感想。

  一、建设依法治校制度体系,我们已做四项准备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新的内涵与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一国如此,一校也是如此。《报告》旗帜鲜明的将规则制度建设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法制办作为负责全校规章制度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全校各项规范性文件的职能部门,我们从成立之初就将健全学校的制度体系作为首要职能。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我们从未停止全方位建设依法治校制度体系的努力。迄今为止,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完成的工作有:

  一是牵头完成了《南京大学章程》的修订工作。2019年度,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办学事业发展需要,法制办牵头完成了《南京大学章程》修订工作,这是我校章程自2014年颁布以来的第一次修订,共计对30个条款作出了修订。12月2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我校章程的修订方案。

  二是牵头完成了学校六大学术机构的章程修订工作。此次《南京大学章程》和六大学术机构章程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廓清了学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边界,为今后五年全校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基本完成了南京大学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平台搭建工作。为配合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建设,便于开展全校规章制度汇编工作,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法制办于今年1月份初步完成了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平台建设,测试无误后可上线运行。借助该平台,教职工可以随时查阅现行有效的、已经废止的等多种类规范性文件,而不必再去OA系统中搜索。法制办可借助该平台,快速分析制度欠缺之领域,从而有的放矢,逐步建立层次合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内部制度体系。

  四是制定颁布并严格执行《南京大学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详细规定了全校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和公布等一系列程序。在校级规章制度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议审议之前,法制办还会对文件进行前置合法性审查。审查通过的,方可提交学校审议,确保所有制度与上位法规定一致、遵从基本的法学逻辑以及尽量使用法言法语。

  二、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我们将做三个改进

  近两年,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逐渐得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同行高校的认可,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并举办了第一届江苏省高等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研讨会。然而,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们深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与国内最优秀的兄弟高校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我们从未停止思考“法制办之位”是什么?“法制办之为”又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是什么?在未来五年当中,如何在制度建设领域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如何建立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将是严峻挑战。我们试图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引领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建设。学校主要领导始终对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给予最大关怀与支持。我校依法治校工作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主任,在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为我校全面开展法治工作打开良好局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依法治校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逐步细化委员会的职能。尝试建立“规范性文件起草年度计划”,并将审议该计划列入委员会的议事范围,促使全校的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为委员会引领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有效抓手。

  二是进一步履行制度顶层设计职能,全面服务于学校全年重点行政工作。法制办成立至今尚不足三年,如果说这三年我们是在建造南京大学依法治校大楼主体的话,那么未来五年,我们的工作则是对这座大厦进行内部构建和装饰。于细节处见真章,对我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过去三年,我们在制度顶层设计方面的工作原则是“弥补空白”,先后制定了《南京大学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大学合同管理办法》、《南京大学诉讼与仲裁事务管理办法》等多项重大规章制度。今后,我们的原则将转变为全面服务于年度重点行政工作,从学校当年度实际需要出发,用制度保障业务。

  三是紧密贴近各单位需求,适当深入参与制度起草工作。根据《南京大学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校级规章制度的起草主体仍然是各职能部门,法制办的合法性审查并不会涉及制度中的业务条款、程序条款、语言习惯等内容。客观上来说,我们并不熟知职能部门的业务,无法审核其业务条款。由此,一项制度的立法水平基本取决于起草者或职能部门的综合素质,客观上导致不同单位起草的制度水准不一,甚至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了解到,清华大学的做法是法制办与职能部门共同起草规章制度。有些规章制度可能要研讨、打磨三五个月方能正式出台,保证了该校的规章制度整体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处在最高级水准。见贤思齐,虽然我校法制办工作人员的数量只是清华大学法制办的零头,我们亦未放弃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今后,我们计划更加紧密贴近职能部门的需求,精准对接他们的业务,主动为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起草工作提供前期帮助,逐步提升学校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整体水平。

  三、助力建设“第一个南大”,我当竭尽所能

  这是我在南京大学工作的第9个年头,若算上求学的7年,那么我与南京大学结缘已有16年。这点时间对于老员工来说不值一提,对于百年南大来说更是沧海一粟,而于现在的我而言已是将近半生,在此请允许我矫情两句吧。

  回想2002年9月,校车把新生从火车站一路拉到遥远荒凉的浦口校区,彼时的我很肯定:一毕业我就要回浙江去。根本没想到我也有恋上一座城从恋上一所大学开始的那一天。更幸运的是,我能用我所热爱的法学专业为母校做一些事。我常常告诉自己,只要我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或许某一天我的某一个想法就会改变这里。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中,我曾经思考:为何党中央会提出这个主题教育呢?因为初心难守。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也。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就是一个人坚持“初心”的成本是放弃的最大代价。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你获得的东西越来越多,坚守初心就意味着你需要放弃你已经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很多人难以承受这个成本,所以不再坚持初心。渐渐的很多人不仅忘了初心,还会对自己说我值得拥有更好的更多的,却很少有人会问自己我配不配。

  然而,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工作亦是如此。知敬畏,守底线,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说的:“坚守精神追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和非、正与邪、苦和乐的关系。”今后我当时刻自省自警,努力做到慎独慎初。在工作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实的态度,踏实的功夫做好本职工作,为早日建成“第一个南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会 陈颖:让高质量提案助力建设“第一个南大”

  2020年1月,我校隆重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党代会报告引起全校师生的热烈讨论。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学校多次就报告内容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历经多次修改,终于定稿。可以说,这是一份汇集了全校师生智慧和力量的报告,也是我校坚持民主治校、实行民主决策、不断推进民主管理进程的一个缩影。

  说到民主治校,我首先联想到了教代会提案工作。简单来说,“提案”是代表就学校的改革发展以及广大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按照规定程序向教代会提交意见和建议,再由相关部门负责答复、处理。这是教代会代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本届“两代会”自2016年1月召开第一次会议以来,代表们聚焦总目标建言献策,四年内共提交207件提案。经提案工作委员会审阅、讨论,共有199件立案。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校园规划与管理,共有57件提案涉及相关内容。此外,教职工队伍建设、民生保障等内容也受到代表们的持续关注。在众多提案中,究竟有哪些提案“落地有声”了呢?什么样的提案“倍受青睐”呢?下面,我们就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提案中一窥究竟。

  “聚民心”的提案:实施教职工午餐改进工作。自2019年9月2日起,我校开始实行教职工工作日午餐改进工作。而这项暖心工程的源头正是教代会代表的提案。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民生工程,这一提议得到了学校党政的大力支持。工会、人力资源处、后勤服务集团等部门积极开展调研、反复论证方案,成功将这项“聚民心”的提案落地实施。

  “强信心”的提案:兴建国旗广场。“要加强对国旗文化的传承,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爱国教育氛围。”校团委代表在《在二源广场北、图书馆前设置国旗广场》的提案中详细阐述了兴建国旗广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基建处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9月仙林国旗广场顺利竣工,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升旗仪式。国旗广场也成为了我校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的一个重要基地。

  “暖人心”的提案:教工体检优化升级。医疗保障一直是代表们的热议话题。近两年,多个代表团都提出了丰富教职工体检项目、增加体检地点的提案,其中不乏可操作、建设性强的好建议。这些提案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学校陆续增加了血常规、甲功三项的体检,2019年又增加了胸部CT和阴超等项目,还将仙林泰康鼓楼医院纳入我校定点体检医院范围。面对这一连串的暖心变化,老师们纷纷点赞,代表们也倍受鼓舞。

  我们细细体会不难发现,这些提案之所以能“落地有声”,离不开学校党政的重视与支持,也离不开代表们的精心打造。质量是提案工作的基础,只有提案提得准,才能办得好。一份“高质量”的提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我认为,一是“方向正确”,要从学校建设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广大教职工普遍关心的事情中选题,为校分忧,为民着想;二是“言之有理”,提案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内容要唯物客观,有理有据,实事求是;三是“切实可行”,不仅要把问题说清楚,更要把建议提到位,这样才能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好提案是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信息源”和“智慧库”,在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高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认为提升提案质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第一,开展专题培训,积极正确引导。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努力提高代表提提案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提案知识培训讲座,组织代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具体工作要求,就什么样的提案符合要求、审查立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如何写好提案等内容进行指导,进一步增强代表为校分忧、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代表围绕中心大局献策,提出立意高、分析准、建议实的高质量提案。

  第二,发扬工匠精神,努力写好提案。提案要发挥作用,内容质量是关键。首先要把好选题关。提案必须反映大事,要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有改革创新意识,有的想法虽然在近期内难以实现,但从长远看能对学校的发展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也是可提可用的。其次要守好调研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研前制定详细的计划,保证调研工作有条不紊;调研中克服形式主义,创新方式方法,真正了解师生诉求;调研后及时归纳总结,提炼分量厚重的内容。最后要过好写作关。写作是完成高质量提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归纳凝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根源;要逻辑清晰,理据充分,主次得当;要锤炼文字,在准确、简洁上下功夫,做到“文约而事丰”,努力把提案写出深度、写出水平。

  第三,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质量。教代会要把提案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研究,对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工作,对年年提、年年办的“共性”提案,从中拟定一些重点题目,组织代表深入调研考察,努力为代表撰写高质量提案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注重培育集体提案,把集体提案作为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抓手,有的放矢地培育两个以上单位的联合代表团提案,解决共性问题,提高提案质量。完善电子提案系统,引导代表通过“互联网+提案”的方式进行提案起草、修改、定稿、提交及征求附议等工作,实现教代会提案管理工作智能化、信息化、常态化。开展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工作,对选题好、立意高、合规范、可操作、效果好的提案予以表彰鼓励,积极树立典型,增强广大代表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一份好提案,一份实担当。几百份提案的背后,是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殷殷期盼,是心系民生的真情流露,是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今后五年是全校上下集中一切力量、集聚全部资源建设“第一个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汇集民意、凝聚人心的提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让我们以提案为载体,聚焦学校中心工作这个“圆心”,把凝聚共识、群策群力的“半径”拉得更长,努力描绘出南大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人力资源处 刘依婷:自觉担当,为实现“第一个南大”努力奋斗

  1月初,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顺利召开,会上胡金波书记做了题为《聚力内涵式发展 着力高质量提升 为建设“第一个南大”而接续奋斗》的报告。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报告内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重要指示,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力点。本人于2015年7月毕业入职学校人力资源处,一直在人才引进办公室从事和高层次人才项目申报、服务、考核相关工作。这几年学校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并转化成为强校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南京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持续添砖加瓦。如何更好地为“第一个南大”努力奋斗,从自身出发结合人才工作实际,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感悟和体会: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牢人才工作正确方向

  人才工作要把牢正确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问题,2002底年中央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去年我校召开“第一资源”开发大会,也强调要加强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管人才意识,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南京大学正处于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增压提速的重要阶段,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更为渴求人才、更加重视人才、更能成就人才。瞄准“第一个南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建立起一套与国家各类人才体系相衔接、能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人才提供支持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引育人才的政策保障;完善党管人才机制,压实党管人才责任,把人才工作履职尽责情况作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引育人才的制度保障。深入贯彻“第一资源”开发大会精神,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各类人才计划正在抓紧实施:在原有“登峰人才支持计划”体系下,实施“擎天计划”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实施“腾飞计划”启动准聘长聘体系建设,实施“跨越计划”助力青年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合作团,实施“毓秀计划”集聚有志于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优秀博士后,为从博士毕业生到顶尖科学家的各类人才提供相匹配的培养支持方案,以开阔思路、开明举措、开放环境持续高效地释放出发掘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发展人才事业的强大活力,正是把牢方向,从顶层设计上为学校的人才事业规划蓝图。

  二、加强理论武装,指导人才工作最新实践

  人才工作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和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明确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和人才工作重要述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

  人才政策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联系紧密,掌握了解最新政策理论、学习文件,对于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为例,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了解国家关于人才评价相关政策制定过程,对于学校制定具体人才评价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2016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到2018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关于人才评价的文件及相关论述,都是学校具体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在理解学习文件的基础上,总结我校已有的考核评价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校情的人才考核评价办法。目前我校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工作,严格执行分类评价,明确不同类型人才的考核重点和考核方案,在考核评价内容中注重发展性评价和实质性贡献,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

  三、强化责任担当,做好人才工作基层服务

  人才工作政策性强、个性化强,在基层服务中强化责任担当是做好具体工作的保证。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责任担当,讲责任意识。学校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也强调要将干事创业、担当奋进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基层工作讲担当,就是要保持思考、主动、热情的工作常态。人才工作包含了从人才招聘、项目申报、考核及服务的全流程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弄清政策、做好上传下达,理清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耐心主动、做好一对一服务,更好地提升人才工作的水平和效能。如项目申报,并不仅是简单地下发通知,应考虑将同一个项目申报进行纵向统筹,掌握其“前世和今生”,考虑项目特点和往期情况,及时对比归纳政策变化、调整申报工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在人才服务中,常是一人一事一议,这要求工作人员一方面熟悉地方、学校各项政策,一方面了解人才的个性化情况,遇事多想一步,在其中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再比如及时总结以往经验,提前提醒申报人注意其中易错点,避免返工,也是提升工作效率。基层工作看似繁琐,却更考验担当精神,只有勤思考、多储备、善学习,才能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今后的五年,是一个接续奋斗的五年,也是我在南大工作的第二个五年。“第一个南大”早已流淌在南大人血液中、搏动在南大人心跳中、融入在南大人奋斗中,成为每个人的美好追求和不倦实践,唯有勇于担当、敢于争先、乐于奉献,才能在实现“南大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成为几代孜孜不倦奋斗的南大人中的一员。

  教务处 施佳欢:锚定航向 勇立潮头,争做“最好本科”建设的奋楫者

  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系统总结了五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明确“最好本科”建设目标,为建设“第一个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指明了路径、引领了航向。“最好本科”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第一品牌和重要支撑,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程和关键抓手。立足新起点、面向新未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投身“最好本科”的宏伟实践,以持续涌现的过硬改革成果和发展实绩,推动南京大学加快实现内涵式发展、不断取得高质量跨越。

  回顾南京大学118年的历史,无数孜孜以求的声音回荡耳畔,无数改革求索的身影浮现眼前。100多年前,南大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陶行知先生的倡导下,勇开风气之先,提出改“教授法”为“教学法”,推行“选科制”和“学分制”,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以科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创新。30多年前,南京大学面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提出“三元结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三个融为一体”培养思路,在探索实践中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具有南大特色的教书育人体系。10年前,南京大学又以“三三制”为核心打造本科教育新模式,第一个提出“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引领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回归“大学之道”的风潮。今天,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已经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阶段,我们既拥有无比广阔的探索空间,又面临着非常繁重的改革任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必须坚定不移地认准改革方向、坚持不懈地落实改革任务,争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争做“最好本科”建设的奋楫者。

  一、坚持思想再解放,精准对标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唯有深刻认识人才培养改革的“变”与“不变”,不断与时俱进、守正开新,才能真正以思想观念的解放,不断引领人才培养在新时代实现新跃升。

  “变”的是坐标方位,“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新时代是当代中国的大背景、大环境,也是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宏观坐标方位。从国内情况看,当前已经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也进入到改革攻坚、奋力突破的关键阶段。从国际局势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断加速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深刻变革着人类生存和生产方式,世界主要国家围绕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深入发展但遭遇新的挑战,全球治理体系产生新的发展演变。但是,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和造就中华英才的初心使命没有任何改变、没有丝毫动摇。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根本任务,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变”的是实践要求,“不变”的是基本逻辑。总书记指出,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也拓展了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新领域。我们要奋力答好“好不好”“优不优”的时代考卷,最终指向都要回归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都要归结于教育的基本逻辑,也就是既要与时代互动、处理好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要,处理好教育内部诸多因素的关系。具体工作中,必须始终坚守以“融”和“通”为内核的育人之道,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八个“更加注重”的理念,以改革为动力、以卓越为目标,注重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创新文化,引领本科教学改革向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转变,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转变。

  “变”的是教育样态,“不变”的是本质追求。教育不断突破时空界限,迈向更深层次、更高维度,知识获取的方式、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深刻变革,教育教学的结构形态正在加快重塑,课程及学习资源、学习场景正被重新定义,一场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和终身化的教育革命如火如荼铺开。但是归根结底,教育的本质追求还是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围绕德、知、行,将知识技能、思维和价值观有机融合,更大力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进一步丰富学生成长体验。

  二、坚持目标再聚焦,牢牢把握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学校专门出台了《南京大学关于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文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经验,继承发扬学校育人传统,系统规划了本科教育发展路径与改革关键举措,明确了打造“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南大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的重点任务。

  一是要抓准改革方向。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索中国特色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之路,依托“三三制”基础架构,融合推进需求侧与供给侧改革。着力培育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技能与卓越的专业素养,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探究精神与创新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与领导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全球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做人,构建师生成长与创新共同体。

  二是要抓细重点路径。要改革优化学生培养环节与成长路径,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统筹人才培养各环节。着力打造交叉融通、教研相长的学科体系,模式贯通、全面培养的教学体系,育人为核、融合前沿的教材体系,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管理体系。推动实现教书与育人、学科与专业、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打造面向学生多样化成长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三是要抓实关键举措。要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生态,着力增强高水平教师、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平台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之间的适配性,抓实“每生一导师”“每生一游学”“每生一项目”。要为学生集成更优的教育资源,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各类育人要素加快系统集成,全面育人平台不断拓展延伸,构筑学生顶峰体验。要为学生打造更强的服务支撑,建设开放多元的学习场景,提供全周期的支持服务,促进教学动力持续焕发。

  三、坚持任务再落实,积极投身“最好本科”建设新实践

  紧扣“最好本科”第一品牌建设,我们应当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打好基础、加强积累,以全新思维、全新方式、全新作风,展现新担当、拓展新实践。要在三个方面用心着力:

  一是以“用户思维”提升服务效能。将师生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和衡量指标,精准对接师生需求需要,打造服务聚合,把服务意识融入工作全链条,用心办事、倾情服务。要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推进优质育人资源建设,结合青年学生新特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按需制宜地打造属于南大学生的“私人订制”,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实际效度。

  二是以“迭代思维”推动持续改进。内涵式发展注重的是内在品质和潜力挖掘。实现这种深层次变革,既要总结凝练经验,又要把握时代脉搏,还要提升价值追求。必须进一步放大“三三制”的优势特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组织学”,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以微创新助力大变革,在瞄准焦点中形成改革“增长点”,在疏通堵点中形成创新“兴奋点”,在解决难点中形成发展“闪光点”。

  三是以“平台思维”加强协作共享。全面落实“熔炉工程”,加快构建“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核心是要打造互联互通、开放合作、协同育人的新生态,在德智体美劳互相促进、有机融合中推进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支撑学生富有使命、高价值、高挑战、可持续的学习经历。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放合作,主动链接育人资源,不断助力专业、课程、师资、实践等全要素创新,加快汇聚内生性的强大发展动能。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使命引领新征程。让我们强化“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砥砺“不负韶华、不负使命、不负时代”的责任心,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以梦想为岸,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再出发,以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提升的实际行动,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含金量”、打造本科生“黄金四年”、擦亮立德树人“金字招牌”,奋力打造“最好本科”第一品牌,将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的“第一个南大”宏伟蓝图早日变成生动现实。

  党委学生工作部 王曦曦:强化立德树人使命 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党的十九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提出了“新目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南京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此时胜利召开,提出了学校新的发展思路,描绘了学校崭新的发展蓝图,有目标、有指标、有举措,建设‘第一个南大’而接续奋斗的主题与国家的发展而契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机关是学校上传下达的核心,机关干部是争创一流的排头兵,作为一名机关党员既有怀风正帆满之自信,也有前路未知徐徐而行之忐忑。通过对本次会议的学习,结合本职工作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新生培养上有几点感想,总结如下:

  一、提升新高度,不忘初心

  五年来,学校为办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时代点赞、让社会称道的高等教育的道路上,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第一个南大”、把握“九个第一”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新境界,成果绽放、为之振奋:坚持主旋律高扬有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人;保持主渠道畅通有效,深入实施“熔炉工程”建设,强化全方位全环节育人;坚守思政工作主阵地,探索思政工作的新观念、新方法、新规律;队伍建设奋发有为,着力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在党代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青年党员切实增强贯彻大会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本职工作,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意志品质,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我们相信,学校党代会必定会增强我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必定会提高我校党委的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必定会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干事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热情和行动。我们也将以机关干部善于担当、敢于担当、乐于担当的主人翁姿态,怀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献礼党代会的热潮中,为建设“第一个南大”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掌握新方向,践行使命

  党代会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擘画了创建“第一个南大”的美好蓝图和行动方案,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工作指南。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我理解,这是要求我们学工干部时刻把牢工作方向: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多站在学生立场上,关注学生所思所想,认真研究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重视学生的合理诉求,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把握“熔炉工程”实施的契机,为学生打造全面发展、个性教育的舞台。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生入学教育,推动教学与学生工作协同、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学生社区建设等工作,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订立新目标,攻坚克难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构建南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党代会报告中多次强调。健全人才培养新体系,使人才培养更有成效,正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尤其是大类新生管理方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的新挑战。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为此,我们将贯彻“熔炉工程”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统为要、以育为重,抓难点、补短板,不断完善大类招生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为学校探索实施南大特色的新生院运行模式奠好基、铺好石、筑好路。

  1.建强学工队伍。鼓励新生辅导员在坚守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思想阵地的同时,参与第一课堂建设,如开设生涯规划、学业指导和心理健康等通识课程,注重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特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优化大类新生工作组运行模式,强化与相关院系的协同沟通机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相关院系教学、学工领导参加的联席会,沟通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提出共同解决方案;考虑实施新生辅导员驻楼制度,建设阅读区、自由讨论区、团队活动室、创意活动室、师生交流室等活动空间,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育人“大社区”。

  2.丰富育人载体。持续开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具有南大特质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路径、方法、载体、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师生课外交流平台不断优化完善、展示推广,促进学生与学长“伙伴关系”、学生与教师“学术关系”以及学生与校友“社会关系”;依托大学生成长支持与研究中心建设学业支持中心,开设学业规划课程、学业咨询、新生适应性教育,针对新生特点精准施策;实施“出彩计划”,开展“七大支持”行动,探索形成青年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3.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不教之教,无言之诏”。激发新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引导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原有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自治管理促进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建立书院制管理模式,构建环境育人的学生社区,推进学习和生活相互交融;构建文化育人的思政阵地,推进思想和文化相互交织;构建通识教育的第二课堂,推进课内和课外相互交汇;构建全员育人的师生共同体,推进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

  凝心铸魂,立德树人。我们每一位机关同志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夙夜在公、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展现新作为,开创新气象。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指南;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根本方向;坚持把内涵发展作为根本动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统领。面对学校发展浪潮,识方向,扬崭新时代蓬勃风采;铭使命,记南大机关党员初心。以熊熊烈焰熔炉之火,铸莘莘学子时代新人之魂。

  原标题:《学思践悟 " 机关青年干部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

  阅读原文

上一篇:2023考研英语一在线估分
下一篇:山东省自学考试难吗?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