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节气有颜色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22
手机版

  “百草可染·二十四节气的颜色:草木染手造作品展”于2022年6月11日至7月10日在山东省文化馆展出。该展览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承办。展览展出了来自高校和企业的100多位创作者的手造作品,展现了创作者探索草木染在手工造物中的诸多可能性,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自然生命颜色的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

  “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出自《庄子?庚桑楚》篇,意思是说:春天阳气蒸腾勃发而百草生长,秋天庄稼成熟而果实累累。对于农作物而言,节气的转换至关重要。华夏的先民在农事活动中,逐渐发现夏至影子最短,冬至影子最长,春分、秋分昼夜一样长,然后再根据这四个节点,结合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每五日一候,即初候、二候、三候,一年共七十二候,从而形成了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对应的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并用它来指导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可以说,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哲学。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时代的变迁,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离我们远去,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和由此带来的生活乐趣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在2022年初举办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采用了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方式,每一个节气都对应了一句诗词或谚语,这种中国独有的浪漫瞬间惊艳全世界。其实,早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多数人仅限于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并未体会其中的生活含义,这也是举办本次展览的意义所在。本次展览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倡导的“手艺·守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2022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活动之一。

  

  展览现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一直指导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草木种植活动,对中国人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草木的生存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植物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丰厚的物质资源,而草木染则是关于植物染色的探索,是中国最古老而传统的染色技术之一。草木染是采用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果皮、干材等为染料,为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色的工艺。

  本次展览的作品全部运用中国传统的草木染技艺,展览展出了从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植物中提取色素进行染色而成的草木染手造织物作品200余件,另有特邀省内外院校及非物质文化保护单位的草木染作品10余件。从参展作品中可以看出,参展艺术家们大多以传统染织工艺探索、纤维艺术创作以及非遗传承发展和生活日用陈设织物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发了一系列既富审美情趣又极具实用价值的工艺染织手造文创产品,从印染、服饰、家居陈设织物到生活用品,涵盖了多个领域。

  

  展览现场

  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梁艳的一组蓝染装置作品《黛秋》。她将传统蓝染技艺与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塑造了一片绽放在空中的蓝色花海,错落有致的造型和层次分明的光影呈现给观者以宁静而深远的视觉感受。

  

  梁艳 蓝染装置作品《黛秋》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靛青这种颜料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世人常用“青出于蓝”比喻那些在学业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来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吴慧荣老师创作的大型蓝染壁画《山青青》,就是运用这种古法靛蓝染色技艺,采用传统扎染及吊染的工艺方法,反复染色达数十遍之多,使作品呈现出山峦叠嶂、绵延起伏的气势。在作品中,山脚下扎染出了满园盛开的桃花,寓意桃李满天下,学子们学有所成、前程锦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吴慧荣 《山青青》

  而周颖的蓝染屏风《山水之间》,灵感来自清代刘凤诰题山东济南大明湖沧浪亭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屏风的上半部分以泉城南部山脉造型为骨架,下半部分则以丝绸扎染为工艺技法,表现出泉水凝蓝、湖光水色的意境。该作品是一件颇具创意的屏风作品。赵子璐的蓝染壁挂作品《千补百纳》,采用刺子绣及绗缝的工艺手法将扎染、蜡染的旧布头拼结缝纳而成,不同手工技艺的灵活运用多层次勾勒出经年累月的韵味,体现出爱物、惜物、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

  策展人任光辉与吴慧荣合作的蓝染作品《疫之殇》以疫情期间人人必备的口罩为主题。当人们戴上口罩的时候,不仅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他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共同的愿望,将所有人凝结成一个患难与共的整体。作品运用靛蓝古法染色工艺与滚筒防染技术多次染色制作而成,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和能力。来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的一组型版印蓝染作品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这套型版印设计作品以茶席、靠垫、布包、围巾等不同纺织品为载体,运用传统型版印的工艺手法并结合现代设计加以呈现,其图案既传统又现代,传统蓝染的色彩使整体作品具有一种沉静的美感。

  

  杨静 草木染壁挂作品《花季》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始到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结束,自然草木的生息变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地呈现出生命的颜色,也记录着人与自然宇宙间独特的时间关联。

  在展厅的正中央展出的一组垂钓在空中的大型装置作品《百草可染·二十四节气的颜色》,是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师生从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近百种草木中提取染液,用棉、麻、丝、毛纤维织物染出了24个色系的百余种颜色,轻薄而透明的织物有序地排列装置在长达20米的展厅上空。当观众抬头凝望它时,缤纷的色彩如同徜徉在空中的彩虹,透露着生命的气息。二十四节气的自然变化哺育了花草树木,而其与织物的邂逅则展现出自然生命的本来颜色,使人们的身心获得精神愉悦。

  

  吴慧荣 《百草可染?二十四节气的颜色》

  展览期间,为响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手艺·守艺——创新争先、自立自强”2022中国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了以“植物染色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线上科普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草木染爱好者一同交流探讨草木染的诸多议题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

  草木染是历久弥新的传统手工染色技艺。山川大地为我们孕育了丰富的植物染材,艺术家们顺应自然四季变化,依照季节时令染色,探寻传统手工艺的自然与艺术生活之美。因此,本次展览以二十四节气的颜色为主题,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了二十四节气与草木染的概念和我们当下绿色生活的意义。

  参展艺术家们始终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技艺传承保护为根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社会生活相联结,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创设计。希望这些作品能够给观众呈现二十四节气的自然颜色和民俗色彩,唤起都市人欣赏自然、热爱习俗和享受生活的热情与心境。

  本文节选自《中国美术馆》2022年第2期

  《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生命的颜色》

  

  《中国美术馆》2022年第3期

上一篇:山东开放大学打造四大平台构建一体化办学格局
下一篇:学术头条:2020高考明日启幕,WHO称有效新冠疫苗或年底出现,“天玥”国产计算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