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连续19年,1年1个诺贝尔奖,在我们觉得“吹牛”的时候,日本20年前的口出狂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2-26
手机版

  

  人们再次看到,这次获奖已经是日本19年连续第19次获得诺贝尔奖项。一年一个,不得不令人羡慕嫉妒恨。当有些人嘲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好几年诺贝尔文学奖陪跑时,其实却没看到日本在科学领域的迅速发展,这才是“硬实力”,比文学奖重要性高出好几倍。

  从日本获奖人员看,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生理学或医院领域,而这些领域的获奖者,他们的成果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经形成了。

  比如201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本庶佑,他于上世纪70年代就研究免疫抗体,而且于1992年取得成果,但直到26年后才获奖。为什么科学领域取得成果后,要跨度如此长的时间才能获奖呢?主要是这些科学研究都要有一个检验的过程,通过时间验证其成果是不否可靠。

  

  由此可见科学研究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是要证实其研究的真实性以及使用安全性,梦想本就不是一蹴而就地,无论日本还是其他国家的获奖者,大都是老年人了。所以近年来日本获诺奖的“井喷”的主要原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优秀而严谨的科学家的贡献,才使日本出现了如此多的诺奖。

  接下来小伙伴该问了,日本为什么具有超前的前瞻性提前布局诺奖呢?

  日本从1960年开始,借助出资的大量科研经费,购入研究设备,加大科研力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甚至打出“日本制造”口号,产出了很多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好的产品,使日本经济进一步增长。

  

  日本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其科研投入比英法两国加起来都要多,此时日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大国。

  日本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也对教育进行了改革,虽然日本国土面积有限,但大学林立,既有公办的,也有私立的,甚至一处楼房就可能是一处有名的私立大学。从1963年开始,日本就提出扩大教育规模,并增加高等院校的理科类教育。这些举措与日本科研投入增大基本同步,为日本带来巨大变化。

  据资料显示,从1960年到1970年的10年里,日本大学从525所增加到了921所,增加了75%。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学数量的增加,才使日本大学生数量也增加。

  

  此时有更多的人进入科研领域。日本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论文大户,仅1982年一年就有一万多篇论文发表,跟在美国后面排第二。在日本不断加大投入和扩大教育规模后,日本在二战中一些国立大学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京大学等大学,从战时的武器研究转入科学研究,既有基础,再加上雄厚的科学资金,因此这些有名的国立大学出的诺奖人员也较多。当然从大量经费到教育投入以及大学基础,都是近年来日本不断获得诺奖的基础。

  那么扪心自问,中国为何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获得的诺奖这么少呢?

  

  我国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经这样说过:“知识要储备,尖端人才更要早些培养!”我们心里最清楚,在物理学这个领域,中国与世界大国还有差距。

  是中国孩子太笨吗?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中国孩子的物理启蒙太晚,先天落后于别国。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孩子从3岁以后就会进行物理启蒙,这意味着,我们接触物理、化学的时间要比他们晚至少6年,妥妥地错过了最好的启蒙期。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熏陶下,我们学习“数理化”的时候,“背公式,背定律、方程式!”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们不理解其原理,这样的学习反而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会让原本有趣的“数理化”变得枯燥,孩子们的成绩自然也无法提高。

  

  教育部正式发声,将加强物理和历史考试占比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增强科技,数理化才是重中之重,抓好根本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科技人才。

  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考开始推行“3+1+2模式”,物理和历史学科将会越来越重要。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产生对数理化的兴趣的话,那么之后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成绩也会比其他同龄人更加优秀。

  

  要知道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占世界物理学家1%不到,这是非常可怕的,杨振宁也直言不讳的指出:我们太注重英语,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花大量时间学习英语,但是要到十三四岁才开始接触物理、化学,这跟我国的实际需求完全相反,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好在最近几年,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家教育层面开始有所改善,教育部加大了小学初中对物理化学的比重。在央视《第一时间》节目中,就提到了对于培养孩子理科思维的重要性,还推荐了一本特别适合孩子的启蒙教育书籍《这就是物理》。这套书目前也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外必读书目”。

  《这就是物理》这套图书,非常适合13岁以下的孩子观看,因为这套书从头到尾看不到一个物理公式,采用的是漫画的形式,却可以把初中、高中85%的物理知识点都归纳进去,让孩子在视觉上了解物理的规律和变化,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还能把知识学到。

  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物理,而是缺乏对这方面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开发理科思维,主动去了解学习。

  孩子们抵触的不是知识,而是枯燥的课本,这套书用漫画包装科学,锻炼孩子的科学思维,与其让孩子迷恋动画片、游戏,还不如给孩子一套好看的物理启蒙书!

上一篇:2023长沙的职高学校有哪些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
下一篇:1-6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推荐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