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翁同龢后人将183件国宝无偿捐献美国,多次拒绝中国回购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01
手机版

  走进中国的古代社会,随处可见的先辈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甚至出于对书籍的珍爱程度,传出了一段段佳话。

  宋代赵明诚为了买书,将自己的衣服送去了典当铺;贤才杨士奇为求《史略》,将家中正下蛋的老母鸡卖掉;而学者王世贞为买善本,不惜以自己的一座庄园换取。正是这些藏书家的嗜书如命,才使得许多珍贵的文化典籍得以留存于世。

  但传承到他们子孙手中,却呈现出了另一番的光景,收藏家翁万戈在自己百岁生日的那天,将183件中国字画无偿捐赠给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而翁万戈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手笔,正是得益于祖上所受的国家恩典。

  

  图 |翁万戈

  所以当这一消息传回到国内后,便引起了举国上下的热议,因为大家都知道,正是这位收藏家,在2000年将自己所珍藏的五百多册古籍文献转让给中国,不同于给美国的无偿捐赠,当时上海图书馆可是斥450万美元的巨资才换来的。

  虽然文化典籍的分量是不能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手段,但翁万戈对两个国家截然相反的态度,引起了国内民众的声讨,毕竟他的祖籍是在中国,其藏书也是得到祖辈的接传,因此有人给他冠上了“叛国”的名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翁万戈为什么会在晚年之时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这件事又是以怎样的结局收场的?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讲述美籍华人翁万戈捐赠文物的始末。

  

  图 |翁氏藏书

  有人可能好奇,翁万戈为什么会保存如此多的中国文物呢?这就要从清朝末期开始说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私人藏书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古代藏书的顶点。

  他们继承前人的遗产,继承和整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整个家族都以藏书为己任,一时间,一股蓬勃的文化力量席卷全国。

  其中,江苏常熟的翁氏家族所藏书籍在整个藏书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最早开拓藏书事业的是翁家的先祖翁心存。翁心存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曾官至大学士,地位的提高,使得他的眼界也拓宽不少,在当时风气的影响下,他对于藏书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在翁心存弥留之际,他将自己一生所收藏的书籍全都传给了他的长子翁同书,但这位长子还未来得及为藏书做贡献,就已经身患重症而病逝,这些藏书就传到了小儿子翁同龢身上。

  

  图 |翁同龢

  翁同龢同他的父亲一样天资聪颖,年仅26岁就考中了状元,自此一路青云直上,成为影响中国政局的关键人物,即便是在权势的诱惑下,他也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一生都清正廉洁。

  为了挽救清朝濒危的局势,翁同龢决心引进西方制度,支持梁启超等人的变法维新,但这一做法,触犯了慈禧太后等封建贵族的特权,被贬官还乡。

  无法兼济天下的翁同龢在归乡之后,终日以父亲收藏的书画为伍,在他的努力之下,翁氏家族的藏书骤然增加。

  据说在1875年,翁同龢在住宅周围的古玩市场中闲逛,无意间发现了一幅《长江万里图》,通过对这幅图的认真观察,翁同龢认出这是宋代将贯道的笔法,细细对比之后,断定这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的真迹。

  

  图 |王翚《长江万里图》纸本

  虽然是本朝的画家,但翁同龢还是被这幅画的意境所震撼,在十六米之间,将长江奔腾而来的气势描绘殆尽,当即就决定将此画纳入自己的藏书内,甚至为了这幅画,直接将购置新宅的事情搁置,将银子全都用于购画当中。

  虽然有数量如此庞大的藏书,但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惨境。到了晚年,无儿无女的翁同龢整日对藏书的继承而忧心。

  在经过慎重考虑后,翁同龢决定将他二哥的儿孙过继到自己的名下,但未曾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两人也早早病逝了,无奈之下,翁同龢只得从旁支中找到翁之廉记入名下。

  没过多久,二人相继离世,于是年仅两岁的翁万戈便成为翁氏藏书的真正的拥有者,由于当时翁万戈的年龄较小,出于周全的考虑,这些藏书都是由家族的长辈代为管理,只待翁万戈长大成人后再进行移交。

  

  图 |翁万戈

  在书香世家的熏染下,翁万戈在学业方面也表现得十分出色,在十八岁那年便考上了燕京大学,但考虑到家内的长辈年事已高,他便放弃了去燕京大学就读的机会,就近在一所上海的大学中读书。

  当时中国的内部环境极为复杂,仅仅在上海读了一年书,抗日战争就全面爆发,虽然国民党相继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抗争,但始终没有阻挡日军侵略的步伐,很快上海就变为沦陷区。

  为了能完成自己的学业,翁万戈决定前往异国学习,而后一直在美国避难。在得知我国已经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翁万戈才放心地带着自己的妻子回到祖国。

  但和平的生活是短暂的,蒋介石为了完成统一中原的野心,再次挑起战火,整个中华大地全都被硝烟所覆盖,虽然自己已经到了法国的租界内避难,但仍然受到战争的波及。

  

  图 |蒋介石

  彼时的翁万戈根本不知道这场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为了保护翁家几代人的心血,翁万戈做出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决定,那就是再次去往美国,而此次与他同行的还有翁家世代守护的藏书。

  在翁万戈的不懈努力下,这批藏书终于经过了层层关卡,来到了美国,由于这批藏书的数量较多,所以翁万戈将其放在美国的一家公司代为保管。即便是后来得知新中国成立,但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所以他几乎没有机会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为了缓解自己的思乡之情,翁万戈从第二次到达美国之后便开启了在异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旅程,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他将其中的精华翻拍成电影这种易于接受的形式。

  除此之外,他以展览的方式向外国人展示了自己家族多年收藏的书画作品,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直至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他才有了归国的机会,但在回国访友期间,并未向众人提及自家所藏图书一事。

  

  图 |傅熹年

  直到1985年,美国突然出现一批翁家藏书,这一消息传回到国内,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时隔两年之后,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亲自前往美国调查中国的海外文物。

  一次偶然情况,他终于探寻到这些文物的主人究竟是谁,同时,他也发现这些文物只是翁氏藏书的冰山一角,在翁万戈的家中还存放着更为精妙绝伦的古籍善本。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傅熹年难掩心中的激动,立即将回国提上了日程,随后他将自己到访美国的经历发表在某杂志上,向全国宣告翁万戈家中的藏书之盛。

  上海图书馆的研究员在得知此事后,非常希望翁氏藏书能够在上海图书馆重现光明,让世人知道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图 |上海图书馆

  于是趁着在工作上还与翁万戈有联系,向翁万戈提及到此事,但对方并未给予明确的回复,本以为此事就此不了了之,没想到在十年之后,又出现了新的转机。

  在1997年,翁万戈突然出现在北京嘉德公司的拍卖会上,此时主办方已经得知翁万戈拥有大量的藏书,便热情地接待了他,问询问对方有没有提供拍卖品的打算。对于对方热切的提问,翁万戈只是表明自己想要了解一些国内的拍卖活动,除此之外,并未有过多的言语。

  但在这其中,拍卖会的负责人王雁南却从中看到了一丝希望,毕竟翁万戈没有当场拒绝,那就表明从拍卖这一途径上还是有望将中国的珍贵古籍收回,她立即将这一情况告诉正密切关注翁氏藏书的上海博物馆馆长。

  在得知这批藏书的收藏价值后,王雁南立即飞往美国,不知翁万戈对于她的来意是否有一点了解,所以这场交谈才进行得异常顺利,在将此事摊开之后,翁万戈向对方展示了善本书籍——《昌黎先生集》,并表示让她先带到拍卖场上。

  

  图 |王雁南

  而从这场拍卖会的最终结果也可以看出此书的历史价值,最终以111万高价拍板。

  在看到拍卖会上取得的良好成绩后,翁万戈也向王雁南传达了一个信号,一个在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好消息,那就是他愿意将翁氏所藏书籍以一个整体作为拍卖对象,给予大家一个完整保留的机会。

  但要翁万戈做到这一步,还是有一定条件的,由于此事的重要性,王雁南再次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程。在经过长时间的商讨过后,二人就翁氏藏书的拍卖上达成一致,而翁万戈提出的三个条件,王雁南也做出了保证。

  首先翁氏藏书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拍卖,不能出现分散在不同人手中的情况;其次如果是国家机构收藏,则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水平,最好是中国的机构;最后就是拍卖的价格,自然是多多益善为好。

  

  图 |翁万戈

  当王雁南带着这一消息回国后,立即敲定了拍卖此次藏品的程序,而国家图书馆也在紧锣密鼓地起草申请报告,希望财政部门能够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

  为了能尽快将这些珍贵资料收回,学界泰斗季羡林曾联合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共同上书中央,希望能够尽快予以批示。

  与此同时,其他图书馆、博物馆也纷纷前来竞争,多家机构加入战局,此时已经到了拼速度的时候,在这当中,唯有上海图书馆更胜一筹,率先与翁万戈达成一致,最终以450万美元的巨资获得了翁氏藏书。

  在后来的时间中,翁万戈像是要给自家的藏书找一个合适的家具环境,专门飞往上海,参观了上海图书馆,在看到恢弘的展厅时,也深感这就是善本所存的最佳地址。总的来说,最后的结局还是好的,这批翁氏藏书终于回到它阔别已久的故乡。

  

  图 |翁万戈于上海图书馆

  而为了庆祝这一盛事,上海图书馆还专门举行了一场古籍入藏的仪式,而就在这时,翁万戈也发电庆贺,“生在上海,籍于江苏,因此对于先辈心血的回乡,也感到非常的幸运。”

  但这其中的真假,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若不是拍卖会的负责人有所留心,也不知这批珍贵资料会通过什么途径,而又会到达何人手中。

  距离国人的庆贺还未多久,翁万戈在异国他乡的一个举动,直接将他推到了国内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在他的百年生辰之际,决议将翁氏一族所精心收藏的书画文献全都无偿捐赠给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

  一共183件文物,历经五朝,即便是禁毁、兵梗也没有散佚,未曾想最后却为美国做了嫁衣。而在这其中就包括上文所介绍的《长江万里图》,据说在早年间,国家想将其折价购买,但却惨遭拒绝。而谁又能想到,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到了美国的手中,还是无偿捐赠。

  

  图 |翁万戈所捐赠的文物

  虽然这些藏品是翁万戈的私人财产,他有权力决定最终是馈赠还是交易,但怎能前后两个面孔,更何况他的祖籍,他的根还在中国。难道外国的月亮就分外圆,只有在美国,翁氏藏品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吗?

  当然不是,这些古籍毕竟长在中国,只有中国才最清楚如何将这些文献资料妥善保存,宋代的椒纸、明代的白棉纸都有不同的修复方法,而那些异族人却对此全然不知。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不就在大英博物馆险些毁掉吗?为了更方便人们的观赏,在处理《女史箴图》时,博物馆的负责人竟然决定将这幅有着千年历史的古画进行剪裁,以在镶板上进行装裱。

  这种草率的处理方法当然行不通,一旦如此,在时间的考验下,便会出现开裂、掉粉等不良现象。

  

  图 |女史箴图

  最终只能找中国的专家来收拾他们的烂摊子,应英方邀请,故宫专家邱锦仙来到了大英博物馆,当她漫步于其中,发现英国在古籍修复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流落在外的珍贵文物根本无法妥善保存,中国的敦煌壁画在长期与空气的接触中受到了很大的侵蚀。

  而珍藏于我国的壁画,通过对周遭环境的严格控制下,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敦煌的推出,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我国也将其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

  相比于英国,美国也不遑多让,我国的国家宝藏——昭陵六骏中的千里马,北魏留存下的弥勒佛,竟然成为美国婚宴中的装点的饰品,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瞬间变成了婚宴的衬托,也不知是文物的不幸还是国家的不幸。

  仅仅是为了馆内的收入增加,竟然可以将博物馆的展厅用于商业出租,甚至于在不知什么时候,这些文物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那些异族人也丝毫未觉,此情此景,未尝不让我们的内心感受到沉痛异常。

  

  图 |北魏弥勒像

  当然,也并不能以此就给翁万戈扣上“叛徒”的帽子,捐赠毕竟意味着无偿,是将自己的家当一哄而出,肯定是有一份想要保存文物、传播传统文化的心,在向波士顿博物院捐赠文物的同时,翁万戈也对自己的祖国进行了同样的举动,只不过没有美国的力度大而已。

  而这次的事件,远比无偿捐赠美国的时间早很多,在2010年,已经92岁高龄的翁万戈老人还是固执地来到上海图书馆。

  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翁万戈看到了与自己分别依久的翁氏藏书,而他也不得不承认,上海图书馆将它保存得很好,即便是处于最显眼的位置,也没有丝毫的破损。

  也正是这次观看,坚定了翁万戈要给自己的母亲捐赠藏品的信念,就是在这一年中,翁万戈将自己的高祖翁同龢所收藏的《勺园祓禊图》捐赠给北京大学,这一图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先辈如何构建的勺园,在研究之中,感受中国古典建筑的魅力。

  

  图 |翁万戈先生向北京大学捐赠明代吴彬绘《勺园祓禊图》

  不仅如此,在2015年,翁万戈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其高祖的藏书手札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他相信,在这本手札的帮助之下,工作人员在整理时更为顺畅,书籍中的疑问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

  而上海图书馆在得到这一珍贵资料后,立即将其收入在善本库中,不仅仅是因为这是翁同龢的心血,更因为它是经过精注精校,具有很高学术资料性的书籍。

  而在次年,翁万戈再次将翁氏家族所藏的重要文献资料送至上海图书馆,与此同时,他的五世孙也将《己酉南归应试日记》转赠到上海图书馆。

  这些珍贵文物是老祖宗为我们所留下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体现,即便是流亡海外,它们身上还带有中华文化的印记,同时也是因为这段经历,使它们见证了那些侵略者的丑陋嘴脸,也寄托着本民族的情感。

  

  图 |《翁同龢日记》稿本等珍贵文献入藏上海图书馆

  当然,这些文物毕竟是翁家的个人财产,它们是去是留,或捐或赠,都由翁万戈本人做主,其他人甚至于国家都是无法进行干涉的,但这些都是珍贵的国家宝藏,虽然辗转多手,都是属于中华民族的财富。

  在这世上,既有如翁万戈一般将国家的珍宝拱手让给他人的这种惹人非议之举,也有如张伯驹先生关注中国文物的进程,将自己所藏的大半辈子的古代书画全部捐献于中国故宫,牺牲小我的利益,让中华民族共享先辈的文化成果,让它们在中国的领土上迸发出熠熠的光芒。

  

上一篇:长沙学历提升机构排名哪个靠谱?
下一篇:青岛雅思培训班价格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