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预言,2035年义务教育学生减少3000万,网友:不好吗?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03
手机版

  北大教授预言,2035年义务教育学生减少3000万,网友:不好吗?

  2023年春节刚过,北京、广州、济南、大连多地发布了义务教育学位预警,很多家长表示:“好不容易买到学区房,子女却不一定能进入对口心仪的学校”,这让很多为了孩子能就近入学的梦想遭遇寒冬。

  为此,寒假刚结束,不少家长已经在为孩子秋季的入学担忧,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学位预警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学位预警就是适龄义务教育的孩子超过了学校的最大招生量,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无法理想化的就近入学。

  

  学位预警带来的影响

  学位预警,意味着预期的学区生源数量超出了学校的接纳能力,其中,级别最高的为“红色预警”,表示该地区内适龄儿童户籍人数达到或超过学校拟招生计划数的100%。

  而学位预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为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往往事出多因,因此,如果学位紧张,入学政策也会发生变化。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自从全面放开二孩后,2016年、2017年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两年,加上这些孩子陆续在2022年、2023年进入小学就读,导致很多地区学校的学位无法承受。

  

  2023年1月19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发布公办小学学位预警通告,称区内17所公办小学起始年级可能学位供给紧张。

  在不少学校的招生计划中,都出现了关于学位不足的提示,与此同时,关于学龄儿童及家长的户籍登记年限逐年提升。电影蜜蜂

  若不满足要求,则面临无法就近入学的可能,对于刚颁布的就近入学政策,很可能不适用了,那些为了就近入学买房的家庭,也将面临“家门口”上学难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家长花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了学区房,还不一定能进得去就近的学校。

  也就是说,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但是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还不一定,甚至很多家长即使买了学区房,最终孩子都可能要回老家上学。

  反观很多乡下的学校,除师资力量以外,如今很多班级都招不满学生,无奈之下学校只能缩减班级数量,因此很多农村的教师被迫失业,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至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为什么会出现学位预警

  1、随迁子女涌入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数不尽的农村人离开了家乡,去往全国各地谋生,而作为农民来说,只有走出去才知道和城里人的差距。

  因此,很多农村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留在城里,而孩子则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希望。

  因此,从全国各地发布学位预警的信息可以看出,发布学位紧张的大都是一些一二三线城市,反而四五线城市不仅没有出现学位预警,反而还在为招生发愁,导致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村“空了”导致的结果。

  如今的年轻人,早就脱离了家乡的黄土地,前往大城市谋生,当他们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以后,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带到大城市,他们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对于这一点,从全国随迁子女的数量上就能看得出来。

  2022年12月25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372.41万人。

  其中90.9%的随迁子女就读于公办学校或享受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这也是留守儿童数量继续减少的重要因素。

  换一个方向来说,普通生与随迁生、本省随迁生与外省随迁生的普通高中入学机会的双重差距正在缩小。

  比如,2015年,普通生升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6.19%,而随迁生升普通高中的比例只有31.56%,升入普通高中的机会差距是24.63个百分点。

  但是这个差距,伴随着随迁子女的入城发生了改变,截止到2021年,普通生和随迁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已经缩小到15.87个百分点。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在城里受教育的孩子,无论是素养还是知识方面,确实比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要好一点。

  因此,能在大城市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这也就导致农村大批适龄的孩子,涌入了城里的校园。

  而导致本次学位危机的第二个原因就是适龄孩子数量太多。

  2、适龄义务教育孩子大都是二孩政策下生育

  从2015年10月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到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已经过去了整整8年。

  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前,很多地方都有人想尽一切办法生孩子,但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很多家庭还没有等到孩子出生,就被强制拉走,孩子连到这个世界的权利都没有。

  也正因如此,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一直维持在1300万左右。

  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每年仅仅出生1300万左右的新生儿,绝对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

  早在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就指出,到30年后,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可是到了2010年时,很多专家预言一旦全面放开二胎,中国人口增速将翻倍,因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推再推,直到2016年元旦才彻底放开。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新生儿出生人口确实出现了一波顶峰,比如全面放开的2016年,出生人口就达到了1889.4万人,比政策放开前的2015年增加了131万人,2017年新生儿人口也达到了1769.7万人。

  而在这两年出生的孩子,刚好都到了入学的年龄,因此,很多学校一时间无法收容这么多的孩子。

  这样就导致很多学校迫不得已提前发布通知,就是为了让家长做好准备,以免延误了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明两年是孩子入学的高峰期,也造成了学位预警,但这只是暂时的,近日北大教授乔锦忠表示,2035年左右,义务教育在校生或减少3000万。

  近期,北大教授乔锦忠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

  

  根据模型演练显示,2025~2028年平均每年学生以一两百万的量级在减少,2028~2035年每年减少三四百万的规模。

  具体而言,小学学位需求峰值出现在2024年,比2020年多出了约485万,初中学位峰值稍晚出现在2029年。

  而到了2035年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

  而乔锦忠教授预演模型的时候,还考虑了两年前的生育率1.5,但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5,现实可能比我们所预测得还不乐观。

  乔锦忠教授:2035年会出现招生难的问题

  对于眼下的学位预警,其实还不是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因为接下来的十年,义务教育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2016年元旦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国家卫计委也曾在2014年预测,如果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出生人数上升100到200万,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4年内,将每年出生2425万人。

  虽然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确实如专家预测的那样,出生人口出现了一波顶峰,比如全面放开的2016年,出生人口就达到了1889.4万人,比政策放开前的2015年增加了131万人。

  而到了2017年,虽然出生人口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达到了1769.7万人,不过比2016年少了119.7万人,而这个数据远比专家预测的2425万人少了很多。

  但二孩政策真正实施以后,除了2016年和2017年两年新生儿出生率上升以外,接下来的几年里,出生人口就一直在走下坡。

  也就是说,某些专家担心的人口暴涨并没有发生,但是能刺激新生儿出生率保持在1800万人,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

  可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二孩政策后出生率提升仅仅维持了2年,就开始发生了改变。

  2018年,新生儿出生人口再次下滑,比2017年少了243.4万人。

  2019年,出生率继续下滑,再次递减了100多万。

  2020年,出生率持续下滑,出生人口仅为1203.1,这个数据连放开前的2015年都比不了。

  而到了2021年,出生人口更是接近1000万大关,仅为1062万人,人口暴增没有出现的同时,“少子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少子化”带来的后果就是总人口的急速下降,入不敷出,直接的影响就是很多学校将要面临招生难的问题。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生儿出生人口已经跌破了1000万大关,只有956万人,也就是说,2035年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的人数仅有1000万人左右,比今年少了整整800万人。

  届时,很多学校会出现一个班级只能坐一半得学生,对于现在一个班级50人左右得情况,将不复存在。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网友并没有太多得担心,反而更多得是支持,理由就是希望我们得加偶模式因此改变,将50人的大班缩减为小班甚至小班,老师才能更多的精力教育好孩子。

  对于这种现象,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讲座教授、特区前人口顾问叶兆辉形容为“多米诺骨牌效应”,他警告说,出生人数下降首先会影响幼儿园,然后是中小学和大学,最终影响到劳动力。

  也就是说,2035年出现的招生难问题,远远比学位预警更严重,因此,有专家就预言,2040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甚至不足600万人,比去年整整少了一半的人。

  专家:2022年新生儿或仅有不到600万人参加高考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生儿出生人口已经跌破了1000万大关,只有956万人,这也就预示着,到2040年时,能参加高考的学生,可能连600万人都不到,这一点从近期幼儿园出现“招生荒”就能看的出来。

  从2012年到2022年,每年报名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这个数据和出生率息息相关,比如出生人口在1700万时,能报考高考的人数只有1000万人,占比58.8%。

  相比于已经表现出的基础教育影响,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同样让人关注,在过去的11年中,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

  可是自2018年开始,同年的高考报名数和出生人口数比例开始大幅缩小,彼时两者差距缩至548万,到2019年缩至434万,直至2020年缩至129万。

  而2021年开始,出生人口数量开始低于同年高考报名人数,当年高考报名1078万,出生人数1062万,二者“逆差”达到16万。

  到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升至1193万,出生人数却降至956万,逆差进一步提高到237万。

  换言之,一年内高考报名人数和出生人口数的“逆差”,翻了13.8倍。

  据教育部去年9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比上年减少11所。

  届时,下至幼儿园,中至中小学,上至高等学校,都将面临生源短缺的问题,其中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效能低下,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更大概率会首先陷入“生源危机”。

  网友:这不一定是坏事

  针对近期出现的学位预警,乔锦忠教授还表示,自2003年以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一直呈减少趋势,2020~2035年期间将继续延续这一趋势,而且下降速度逐步加快。

  预测表明,2035年全国小学、初中需求数分别为9.28万和4.79万,较2020年分别减少5.14万和0.38万。

  而据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目前全国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届时将有一半的学校面临关闭,其中人口萎缩较为严重的地区小学可能会最先收缩,这主要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有关。

  

  总的来说,未来教育供求关系一定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带来的结果有两个:

  一方面是学校出现招生困难,部分会倒闭;

  另一方面,随着生源减少,学校自然而然就要转向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会缩小,生师比也相应降低,老师也终于有条件从主要关注班级控制,转向更关注每个学生,这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也就是说,到2035年以后,老师承受的学生不像现在一百多,可能只有30多位学生,这样的环境下,老师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才能有时间提升一个班级的成绩。

  对于这样的变化,网友们纷纷表示并不担心,反而还有些兴奋,毕竟小班或者小班是万千家长的心愿。

  

  结语

  假如2035年以后,真的如专家预测的那样,作为家长来说显然是愿因看到的场景,首先来说,未来升学会变得更容易,学生或许不用再需要陷入各种竞赛的怪圈中,这有利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另外,在接下来的13年里,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为应对这些过剩,学校很可能会全面发展德、智、美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分数决定命运更重要。

  而目前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度过学位预警,让孩子有学可上,而在不久之后,面对出生人口下降,适龄学生减少的必然情况,这也许是推进小班化教学最好的良机。

  作为家长的您,无论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说,愿意接受当下的教育模式,还是愿意看到10年之后的教育改革呢?

  

上一篇:“望蓉城”违法收集个人信息,学而思设“抽奖”骗局 上海公布2021网剑行动典型案
下一篇:时代重大变革中公众心态调适的国家策略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