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2000公里,上海援滇“夫妻档”支教显大爱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19
手机版

  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中学,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怀揣着教育的初心,奔赴乡村,如风一般奔放,如火一般热烈,他们点亮了学生们的青春,把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奉献给了讲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帮扶教师。

  “不承想,离退休还有4年,竟有这么一段教育帮扶的经历……”

  跨越千山,奔赴昭通

  去年7月,上海市松江一中从教27年的高级教师刘新文与身为一级教师的妻子曹淑玲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双双报名援滇教育,到乡村学校开展教育帮扶

  

  在曹淑玲潜意识里,老师对口帮扶只不过是上好课而已。然而,这次对口帮扶并不那么简单,还包含了带教、申报课题等工作,夫妻俩压力剧增。这次帮扶是中组部和教育部等8部委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而组织的“组团式”教育帮扶。

  收起离别的情绪,整理出发的行囊,去年8月10日,夫妻俩戴上光荣的大红花,怀着激动、忐忑、期待、新奇的心情,随着138名骨干教师组成的上海教育帮扶团向云南进发。夫妻俩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昭通,与帮扶团队校长陈剑钰和教务处主任尹建华一道,来到昭阳区北闸中学。

  面对年轻、热情、上进的新同事和乖巧、真诚、纯朴的孩子们,刘新文夫妻俩内心充满感动。曹淑玲悄然写下:“一年半的时光,这里将会发生什么?收获什么呢?”

  以爱促教,收获精彩

  夫妻俩不顾生活、通勤的不便和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疲惫,毅然挑起了北闸中学高二年级101班和106班化学课的重任。

  他们认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梦想和力量并不会发光,将其点亮的,是永不放弃、努力向前的你!”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曹淑玲这样鼓励孩子们。她把自己比喻成照耀孩子们前行的一束光,希望孩子们能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山海相连,心手相牵

  她和丈夫一门心思钻研教学,确定帮扶目标,郑重承诺:“在我们离开北闸中学之前,要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认为,帮扶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育是长远的,在有限的时间内竭尽所能地培养受帮扶学校的老师,老师们再一批批地培养学生,也算把根扎在了这里。

  北闸中学在11位帮扶教师的指导下,每天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帮扶团队在开展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搭建起教研组框架,推广集体备课,进行同课异构、一课多研、反思交流等教研工作。

  他们以“三新”课改和教学评一体化为切入点,为受帮扶学校老师讲解新课程理念,结成师徒对子,指导青年教师在备课中如何创设情境链、如何整体设计大单元、如何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打造活力课堂、向上课堂。

  他们的帮扶成效日益凸显,他们指导的青年教师马青瑶在昭阳区新教材新课程教学竞赛化学学科评比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北闸中学的说课比赛中,在他们的指导下,教师马青瑶、张子梅获得一等奖,郑宇、赵泽冬获得二等奖。

  最近,马青瑶、张子梅完成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模式新探》《乡镇高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101、106班为例》区级课题申报。

  曹淑玲夫妻俩还组织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以此增进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落实教研工作目标。

  

  曹淑玲通过手机视频连线上海市松江一中的学生,让两地的孩子实现互动交流。上海的同学说:“我们喜欢大海,你们喜欢什么?”北闸中学的同学拿着手机跑向窗口,让上海的同学看窗外的大山……质朴的笑脸,好奇的眼神,同学们憧憬着大山外的精彩世界。

  去年10月29日,曹淑玲因劳累与高原反应病倒了,长时间不见好转。同学们特别牵挂,一直追问:“曹老师怎么了?曹老师好了吗?”关切之情,让她感动。

  从上海到昭通,从2.19米低海拔到1900米高海拔,从一线城市到贫困乡村,从慢慢适应到完全接受,刘新文、曹淑玲夫妻已把昭通当作故乡,把北闸中学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受帮扶学校的老师当成一生的良师益友。正如夫妻俩所说:“面对未来,我们充满期待,将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持续努力,让帮教的每一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来源:昭通日报

  作者单位:昭通日报社

  责任编辑:雷明娟 董炜

  作者:?彭念敏

上一篇:教师工作时间又延长了?部分地区已经实行,老师直言越来越难干了
下一篇:为了孩子卖掉北京千万学区房,后来怎样了?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