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广州白云区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五校联考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24
手机版

  一、选择题

  1.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  )

  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论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文物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赵秉忠状元卷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陈介祺收藏的毛公鼎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  )

  A.开凿大运河          B.创立科举制         C.开辟丝绸之路        D.转移经济重心

  4.如下表可用来说明唐朝的兴盛得益于(  )

  

  

  

  

  

  7.唐诗的文学与史学价值并举。下列诗句蕴含唐朝中外交往盛况信息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8.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

  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9.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10.宋太祖曾这样形容某一历史时期,曰:“天下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B.北方政权更替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D.南方各国相对安定,统治者注意保境安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1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选项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  )

  A.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B.统一了黄河流域C.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D.与辽国互通使节

  12.北宋时,官至枢密使的田况(1005-1063)引用时人尹洙的话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边远荒凉的沙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段话反映了(  )

  A.重文轻武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变化                         B.崇武抑文阻碍文教事业发展C.北宋渴望收复幽蓟十六州                                    D.当时人们渴望迎回被俘的二帝

  13.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文成公主入藏

  17.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18.如下表是不同文献对唐宋时期江南经济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至于长安宝货药肆,咸丰衍于南方之物”

  唐•高彦《阙史》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之十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长安地区物资严重缺乏                     B.江淮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扬州成为最富庶的城市D.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19.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

  

  

  下,……”,此处“省略号”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结束了南北朝后的分裂C.结束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                  D.实现了全国南北的统一

  22.(大流在洲可读)中记段。“我州(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进夜回现量。开处提日、阴晦则观指南针”。从材料中可知这本书最早成书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案上摆着《资治通鉴》                     B.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时使用突火枪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域图

  24.《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对外贸易繁荣

  25.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二、非选择题

  26.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内在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在专制体制下,实行了一定内容和形式的“民主”,使贞观年间政治生活趋向健康、和谐。君臣共商国是成为了“贞观之治”的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齐康允《“贞观之治”面面观》

  材料二  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日:“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以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迆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材料四  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提倡和鼓励诤谏”的原因。根据材料归纳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他在位时为使农民“衣食有余”采取的主要措施。

  (3) 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历史危机对国家治理有什么启迪?

  27.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北宋的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200万缗。

  ——《中华文明传真·第三卷》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髙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2)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三中宋朝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原因是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4) 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 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2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四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请回答: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2) 材料二涉及的盟约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签订的?依据材料说一说作者怎样看待这一盟约的?

  (3) 依据材料三,指出辽宋西夏时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5) 综合以上探究内容,谈谈这对当今民族关系的处理有何借鉴意义。

上一篇:泗泾古镇正式开街,松江发布“春季问山十八游”全域旅游活动
下一篇:“80后”清华博士李腾拟升正厅级,与全国最年轻正厅级干部同龄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