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滩静 鱼鸥翔集 人海和谐 海洋生态保护威海检察这样做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28
手机版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6日讯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威海检察机关持续探索推行“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的威检模式,有力推动涉海领域问题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威海市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在威海远遥渔港码头附近海域开展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将350万尾许氏平鮋鱼苗放归大海,助力海洋生态修复,守护海洋蓝。

  开展专业化法律监督推进涉海领域执法司法协作

  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将“一体化”理念贯穿涉海工作全过程,聚焦“四检合一”,组建涉海领域办案团队9个、检察官办案组11个。从海洋发展局、海事局等单位聘请6名研究员、业务骨干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借助外脑提升能力。

  加强涉海领域“两法衔接”。与生态环境、海洋发展、海事、海警等单位会签协作意见,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海上刑事案件快速反应、提前介入、研判共商等机制,形成打击犯罪合力。

  做实海洋权益保护专项行动。强化“捕、诉、监、防”一体化履职,开展打击破坏海洋渔业资源犯罪、海洋生态公益诉讼专项行动。2020年以来,办理非法捕捞、非法盗采海砂、走私等涉海刑事案件91件,涉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1件,最大限度追赃挽损。

  推进恢复性司法实践创新损害修复模式

  拓展损害评估鉴定方式。与山东大学共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综合研究基地”,聘请12名学者成立专家库,解决海洋生态修复理论研究、法律论证层面问题。以基础研究为支撑,牵头成立“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聘任10名海洋环境监测、海水养殖领域专家,通过委托司法鉴定、听取专家意见等方式,对11起案件出具损害赔偿责任意见,解决生态修复鉴定难、费用高等问题。

  积极推动诉前磋商化解。建立认调认赔、诉前磋商工作机制,将认罪认罚、公益修复与强制措施适用、轻缓量刑建议、依法不起诉等司法措施有机衔接、融合运用,引导侵害人在诉前主动通过养鱼治污、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解决主观能动性差、诉讼时间长、损害赔偿不到位等问题。

  创新强制修复保障机制。建立“公益诉讼专项账户”,规范修复保证金、损害赔偿金收支管理。同步推进检法协作,对不愿采取恢复措施的当事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法院依法查封名下财产,为后续强制修复提供保障。

  着眼社会化综合治理健全公益修复保护格局

  坚持社会面发动。整合公益诉讼“随手拍”新媒体端口、门户网站入口,升级建设12309绿色低碳公益诉讼举报中心,与12345政务热线对接协作,广泛征集涉海违法犯罪线索。

  坚持以“我管”促“都管”。围绕滩涂破坏、绕关走私多发、疫区冻品进口检疫等海上治理难题,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并将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增强建议“刚性”;同步落实建议公开送达、提请人大视察调研等机制,督促相关部门、责任主体积极履职尽责,及时拆除清理海岸违法建筑物、近岸固体废物,关闭取缔违规养殖场,修复海岸线,让水清滩静、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坚持立体化普法教育。整合运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和传统媒体、新媒体“两种业态”,围绕增进人民群众现场感、场景式体验,建设大天鹅保护区公益诉讼实践基地、里口山公益诉讼教育实践基地、昆嵛山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推出系列“爆款”主题普法,4次邀请中央、省级媒体来威报道“增殖放流·守护海洋”工作,有力倡导“谁侵害公益谁买单”理念,凝聚“保护海洋生态、促进全民守法”社会共识。

  闪电新闻记者 马帅 报道

  举报/反馈

上一篇:焊工培训学校分享学电焊工的基本条件
下一篇:“浦江春雨”激扬强军动力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