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入手的精选出版物《一本书读懂微信公众营销》,情节丰富引发共鸣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今日推荐:《一本书读懂微信公众营销》 作者:海天理财。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13章小心谨慎,微信隐患预防

  爱马仕、LV、香奈儿等三家直营的全球专卖店中,货品一般不打折。不仅如此,如爱马仕的部分包袋还需要排队一年才能买到。“真品的代购价格达到7折或8折已经是极限,不会再低,尤其是LV等,它们在国际和国内的价格只差26个点,能做到8.5折已经很了不起了。”北京一家奢侈品集合店总经理透露。

  一般来说,化妆品的代购,网上售价如果是国内专柜价的7~8折,那么一般为真货;而如果售价是正价的5~7折,则可能是真货、假货掺着卖。5折以下的,基本上都是假货,3折以下售卖的,不可能是真货。那些打着代购旗号的,其实都是变着法子行骗,如图13.7所示。

  现在奢侈品来源主要是海外品牌商合法授权与代理商两种,均对价格要求比较严格,而奢侈品网站销售的奢侈品几乎都来源于线下渠道,由于未经授权,网上经销商又要保证低价优势,那么其销售的物品是否正品就很难确定了。

  奢侈品电商的货源来自三个渠道:海外买手代购、海外奥特莱斯(品牌直销购物中心)批发以及奢侈品A货制造工厂。除电商外,借道微博和微信等渠道进行国外名品销售的商家也不在少数。

  有微信平台上的代购卖家透露,部分奢侈品包袋之所以能以3折左右的价格拿到,实际上是因为该款包并非专柜正品,而是出自加工工厂的“原皮包”,即工人利用制作正品包剩下的皮料,按照同样工序制作的包,但是五金配件却是“山寨”的。如图13.8所示为正品和仿品的对比。

  2.解开奢侈品代购骗局

  淘宝安全中心发布“3·15安全警示”,揭露包括微信新形式欺诈、代付骗局、货到付款等十大骗术。淘宝网网络安全专家表示,对网络诈骗关键在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从源头将诈骗拒之门外。据介绍,买家容易遭遇的新骗术主要有三类。

  (1)微信骗付。骗子利用微信发布奢侈品商品信息,保证正品和质量,极力鼓吹用户购买,等用户给指定账号打了定金之后,这些骗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直接把用户从微信上拉黑。如图13.9所示为骗子利用微信诈骗。

  (2)代付骗局。骗子利用买家对奢侈品的喜爱,在论坛、微博等发布低价专柜商品信息诱导买家进店,骗子在买家拍下宝贝之后,给其发送一个请求代付的支付宝链接。代付是帮别人支付,代付者是没有淘宝交易记录的,而且即使退款也是退到被代付人的支付宝账户的。

  (3)“货到付款”。卖家在论坛等发布低价的品牌商品信息,有些用户为了确保正品,会提出货到付款,以为自己的权益能受到保护。但实际上,骗子就是利用用户这种心理,先骗取定金,如果用户拒绝签收仿品,那么定金也收不回了,就算是想投诉,也没有确切的凭证。

  13.1.3 当心朋友圈的广告

  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公司开发的好友分享功能插件,它能够实现好友间图片、心情的实时分享,不过,如今的朋友圈却被大量的广告信息占领。这些广告信息大多是奢侈品代购,甚至销售所谓“高仿”奢侈品牌。

  由于广告信息往往是由“好友”或者“好友的好友”发布,因此这种“套近乎”的销售方式很容易达到广告效益的最大化。不过,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这类商品的销售者为个人,并非经营主体,因此,商品如果遇到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就很难得到相关法律保护。

  如图13.10所示,就很形象地说明了朋友圈里面的宰熟现象。一些不法的账号混进用户的朋友圈,打着朋友的名义推销各种广告,用户碍于朋友的情面,往往就容易被骗,并且只能哑巴吃黄连。

  图13.10 朋友圈宰熟

  1.推销假货次货

  很多女性都喜欢使用微信“朋友圈”功能,因此一些颇具生意头脑的人就把“朋友圈”功能当成了广告发布平台。在这个几乎“零门槛”的“社交商圈”中,借着“朋友”的由头,很多消费者就会放松警惕,有时候即使买到了假货、次品,往往也会碍于朋友面子,自吞苦水。

  王女士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发现了一位做代购生意的“朋友”,这位突然出现在联系人名单里的“朋友”,声称表弟现在在美国留学,可以代购一些名牌包包,而且当时正赶上美国商场“感恩折扣”、“圣诞折扣”最火的时候,价格可以非常优惠。

  王女士当时就心动了,向对方订购了一款打折后700多美元的包包,这个价格约等于国内专柜的半折。不过,当王女士付过款收到包包后才发现这个包并非是美国正品,而是所谓的“高仿”,包包质地非常次,而且小票也有问题。于是她立刻联系那位卖家“朋友”,但是对方不承认,坚持说是美国代购的。王女士有苦说不出,想要通过合法渠道维权,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凭证。

  有王女士一样经历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不少用户被朋友圈里的信息所蛊惑,购买那些据说能拿折扣的奢侈品,不过,在买之后发现东西为假冒,但是碍于情面,只能自认倒霉。

  2.求赞积攒人气

  “朋友们都来帮我赞一个,我想拿礼品。”近段时间,这种“点赞有礼”活动在微信朋友圈中逐渐流行起来,不少商家承诺,只要网友能集满若干个“赞”,便可获得相应礼品,如图13.11所示。

  但是,不少网友发现,并不是所有商家都如此“慷慨”,有些只是利用“集赞”达到宣传的目的,礼品不能兑现的事时有发生。

  “集满28个‘赞’赠送港澳4天3夜单人游”、“集满50个赞就能享受微友写真套系5折”,在朋友圈,这样的广告层出不穷。继微博营销之后,不少商家又将目标瞄向了微信朋友圈,用“集赞送礼”的方式吸引网友眼球。

  通常情况下,商家会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向微信粉丝推送“集赞送礼”活动的详细信息,而网友只需将活动帖分享到个人的微信朋友圈中,当被点赞的次数达到商家规定的数量时,再截图发送给商家,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礼品或是相应的优惠。

  操作如此简单,为了能拿到奖品,不少网友私信朋友“拉赞”。很多用户表示,身边有很多这样的“集赞”狂人,他们每天也收到不少“求赞帖”,如图13.12所示,就是用户利用朋友圈求赞。

  虽然确实有网友成功拿到了奖品,但被商家“忽悠”的也大有人在。某网友声称自己最近参加“集赞”活动,就感觉被“忽悠”了。她参与的是某蛋糕店组织的“集赞送礼”活动,当她按照活动规则集满一定数量的“赞”,在规定时间内到蛋糕店去领礼品时,商家却表示,活动已经结束,奖品也已经发完了。

  这位网友遇到的情况并非特例,很多参与“集赞有礼”活动的用户,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类似的困惑。有些商家只是把“集赞”作为营销手段,并不会公布所有的获奖者信息和点赞截图,但微信的“点赞”信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若是商家不公开,网友们就很难了解中奖详细情况。商家应该尽量做到数据公开透明,如表13.1所示。

  举报/反馈

上一篇:最高法刑一庭审判长会议:关于被告人受贿后徇私舞弊为服刑罪犯减刑、假释的行为应定一
下一篇:原创面对被欺负的孩子,母亲的抗争令人钦佩,但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