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岗位被AI取代后,孩子要学什么才不会输?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霁瑶|北京报道
“好多工作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了,孩子到底要学啥未来才不会被代替?”
“AI可以下象棋、会画画、能写作,人还学个啥呀?”
“我是不是要给孩子报个AI课?但他刚上小学,年龄太小会不会不合适?”
眼下正值开学第一个月,一些小学家长们开始摩拳擦掌给孩子报名兴趣班。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带给全球一次次震撼的同时,也给这些家长带来了新焦虑——技术更迭如此之快,孩子学什么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毫无疑问,AI正在重塑教育。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局长张治曾如此概括人工智能给教育界带来的冲击:“我们不知道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以及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我们过去重视的听、说、读、写、推理、运算、想象等能力是否还将有用?这些能力模型的重要性会不会不如之前(的模式)?”
在这样的社会情绪下,AI热潮不可避免地“卷”向孩子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AI究竟要不要从娃娃抓起?家长又应该如何做好准备?我们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未来社会需要“更像人的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然而技术在变,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的确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说道。
作为长期深入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她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的冲击。“未来社会是人类与机器共存的一个时代,应该让孩子们具备与机器共处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素养。”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我个人理解是‘更像人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拥有机器做不到的能力的人,更接近人的本质的人。”商汤科技AI伦理与治理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梅莹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
“更像人的人”“更接近人的本质的人”这些话听起来有些玄乎。梅莹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比如自主创新、独立思考、想象力、与人相处、建立信任与爱,这些都是机器不能做的事。而这些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大工程。”
当你熬夜背诵历史事实,而AI只用几秒钟就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点整理成列时;当你没日没夜在书桌前刷题,但发现怎么也刷不过机器时,这些情况都在提醒着我们,死记硬背、完全应试性的学习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过去的孩子学习更多是以听为主,以表达为辅。我认为,未来的孩子不仅要学会倾听、阅读等吸纳式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表达能力,尤其是提问的能力。”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马骏尤其强调了会提问的重要性。
她以如今的生成式AI为例,要学会运用它,首先要学会提问,特别是精准地提问。而这正是当下最现实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把问题与真实生活进行联系,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马骏说。
记者在与多名教育、科技从业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将会被大量代替。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谈论AI绘画时表示:“自由意志永远无法被取代,真正的原创,永远都有价值。未来,艺术会变得更加纯粹,AI能够帮助我们过滤出真正的艺术家。AI能取代的是匠人,而非艺术家。重复性的、精致的产品生成工作交给AI,艺术家不用再为此付出劳动,他们需要做的是更纯粹的艺术创造。”
梅莹也告诉记者,对于目前社会上普遍担忧的比如标准化强、重复性高的岗位或将被替代的问题,公众不必过分忧虑。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岗位。她援引了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所著的《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的两组有趣数据:互联网行业,每使一个岗位消失,会创造出2.6个新岗位……而未来每部署一个智能机器人,会创造出3.6个相关岗位。
“焦虑的点或许不应聚焦在工作岗位是否会越来越少,而是更应关注即将出现哪些新的岗位,未来我或者我的孩子如何及时去获得这些工作机会。”梅莹说。
AI要不要从娃娃抓起?
人才标准在变,也正是引发家长群体焦虑的根源。当过去的学习方法不再受用,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否需要改变?
“我觉得有必要,非常有必要,因为时代在变化,教育方式也应该要改革,这种教育方式的转变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马骏认为,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形成一种合力,来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
马骏进一步以兴趣班报名为例进行解释:“家长过去可能给孩子报的都是奥数、英语这类以学科知识为主的学习班,也有一部分家长会培养孩子们在钢琴、美术等艺术方面的技能。我认为,未来可以多关注以能力素养为主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比如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正如马骏所说,家庭教育应该根据时代发展进行调整,站在时代转折点的家长接下来也将迎来许多挑战。比如,眼下摆在许多小学生家长面前的开学第一问——要不要让孩子学AI?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小学生家长,其中有人非常积极,也有人有些犹豫。犹豫的点主要在于,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接受能力还不够。
对此,马骏认为,从接受能力的角度,家长们可以给予当下的孩子们多一些信心。就像Z时代的年轻人是和智能手机、iPad一起成长的一代,现在这批小孩将是和人工智能一起成长的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对于人工智能了解喜爱、研究参与的程度,甚至比家长和父母还要高。
“我个人还是支持在小学阶段开设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从小能够接触一些AI的基础知识。”马骏直言道。
同时,她认为,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调整知识难度。比如低年级可以让孩子对人工智能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引导孩子对于AI的兴趣和爱好,到了中高年级再逐级提升难度,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
“如果将AI学习等同为编程的话,我们会更多地顾虑到学习门槛等。但我理解的人工智能学习,还包括人工智能思维,问题意识、辩证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马骏说。
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技术变革已至,教育也在马不停蹄地接力改革。
首先是宏观政策动作。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先后启动两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认定一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包括19个教育领域特色基地,并研究智能时代各种教育场景下的智能治理机制;今年3月,浙江打响地方AI教育第一枪,宣布将人工智能纳入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
在市场端,诸多企业也早已布局“AI+教育”多年,且在今年大模型快速发展的推动下,AI教育应用加速落地。今年4月,商汤科技发布了“日日新”大模型,其中自然语言大模型【商量】和文生图大模型【秒画】能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人机互动体验,可以帮助孩子们完善自己的提示词(Prompt)从而激发创作潜能;今年5月,网易有道官方发布了基于“子曰 ”大模型开发的AI口语老师剧透视频,能为学生提供开放式聊天场景,更符合真实的口语练习环境,并在对话结束后快速生成结果报告;7月,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推出业内第一个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第一课》;8月,科大讯飞正式推出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2.0版本,并面向老师、学校、企业、开发者等推出更多元的应用落地产品……
商汤科技推出的人工智能系列教材(《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霁瑶 摄)
而教育最前线的学校,转型步伐却相对较慢。
马骏分析认为,当下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在人工智能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师资问题。“目前来讲,教师编制非常短缺,而科技教师、专业教师短缺的情况又尤其突出,所以师资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马骏说。
针对此问题,呼家楼中心小学尝试开展双师课堂,探索形成“二托二”的在线双师和“一托多”的资源双师两种模式。她进一步介绍,“二托二”的在线双师即骨干教师和集团其他学校的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设计教学活动,并利用在线上课软件(如CLASSIN),创建在线虚拟课堂进行互动式直播,授课时骨干教师作为主教,其他学校教师作为助教,骨干教师在自己所在班级和在线集团学校其他班级共同授课,需要讨论或学生活动时,由助教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带领学生完成,最后进行集体互动;“一托多”的资源双师即骨干教师设计课程制作完整的课程资源并录制虚拟教学过程,并重点设计出开放性的学生活动和资源包,其他老师只需使用录制好的虚拟教学视频进行教学,并按要求带领学生进行活动。两种双师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第二是资源方面。“我们特别期待能够引进社会资源,帮助学校解决一些困难,比如师资方面的不足。因为社会资源单位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带着资源、理念走进学校。”
最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现在的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还不能够应对时代发展速度。
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受访者供图)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应该是迫在眉睫的。”马骏坦言。
也正是源于这份紧迫感,马骏所在的北京市呼家楼小学积极探索,提出了“PDC实践育人理念”。据马骏介绍,PDC即project(项目)、drive(驱动)、create(生成),包括用项目驱动学生欲望和兴趣、实践和体验、思维和意识,生成经验与技能、素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从而激活、改变、发展学生,对其进行价值建构,让学生具备生存和生活能力,让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马骏表示,PDC教育理念在人工智能时代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尝试,最重要的是能够基于孩子成长的特点,给予他们应对未来的能力,同时也能给家长一些引领,缓解他们的焦虑。未来PDC项目也将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顺应时代要求。
“时代的变化也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学习、教育不断改革,这样才能够满足孩子的需求。”马骏说。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共同托起我们的希望” 乐山市中区牟子学校推动家校有效结合
下一篇:新学期,我们准备好了!深圳龙岗区7所新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
- 常州春江街道:凝聚银发力量 为高质量发展添彩助力
- 【重阳警营】长大后,我成为了您
- “上海奶奶”沈翠英离世 曾捐450万元建小学 家人称将传承其爱心
- 没有高中毕业证能参加成人高考吗
- 北京城建集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17场活动走进高校,“大学生戏剧周”助学子看见世界
- 澳大利亚硕士留学一年制的大学
- 9月豪华SUV销量盘点!销冠是奥迪Q5L,销量前五中有三台理想
- 安信信托原董事长王少钦被终身取消金融机构高管任职资格 公司已更名为建元信托
- 邵东市周官桥乡: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让组织生活走实走心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极倡导清廉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廉洁意识
- 重磅!2024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公布
- 云南2018年自学考试报考须知
- 期货供需形势分析,多品种短期震荡有望回落,唯尿素仍坚挺
- 高淳建发集团国邦公司圆满完成省住建厅考核
- 自考学习形式有哪几种?
- 提升凝聚力 助力新发展
- 从“印象”到“画像”
- 国考报名截止!这些岗位为何“零报考”?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劳动教育也需要创新
- 正在阅读:崩坏星穹铁道金人旧巷市廛喧活动攻略 崩坏星穹铁道金人旧巷市廛喧活动怎么
- 【“双争”进行时】社团活动乐趣多 百花齐放展风采
- 「网络防诈」警方解读:各类诈骗的特点汇总!电信网络诈骗的四大误区!
-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将于11月8日开始
- 鹭卓玩游戏助跑成绩无效,赵一博与兄弟汇合上演套路与反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