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校长:慢一点,沉下去,用温馨教育打造品质校园生活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校长王晓芹和学生们在一起。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校长名片】王晓芹,高级教师,从教34年,其中从事校长工作近20年,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无论是在教学岗位还是在学校管理岗位上,都全情投入。所著关于学校管理方面的文章曾在《人民教育》上刊载,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使得育才汉口小学先后被授予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示范校、武汉市“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等荣誉称号。

  我们一直在追寻一种理想的教育——让学校教育适合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为此我校提出了“温馨教育,品质生活”。温馨是种人情味、品质是一种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的制度以“立德笃学”的校训为题,体现了育才汉口人的品质,温馨育人——以人格人品立校,坚持学习,保持向上的精神风貌。

  把美文养在心中

  我的大多数工作伙伴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清晨步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拿出自己喜爱的书阅读,摘录一些美文,用阅读开启一天繁忙的工作。

  清晨教室里,学生们也会发出阵阵悦耳的朗读声,这些画面让我感到生活在校园里特别的幸福。在如今电子媒介时代,感觉人对纸质阅读的亲近渐渐少了,然而,好书从来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

  我总觉得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因为“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慢一点,沉下去,让阅读弥漫校园是我们对书香校园的追求,从建校之初我们就设定了“廊道书吧”。

  让阅读慢下来,推广纸质阅读,等待灵魂慢慢跟上。读书,培养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优秀是教出来的》《品味汉口印象》《静悄悄的革命》等系列书籍提升了教师们的职业境界:让每一个学生自幼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分清美和丑,善与恶。你的心若美好,世界就美好,只有爱阅读的教师才会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长大点

  可能会好些的

  这是一节语文课,桂老师和二(1)班的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上课,突然坐在前排的小余站起来说:“老师我要上厕所了。”桂老师停下,轻声地说:“好吧,你去吧!”随后,桂老师很快恢复了上课的节奏,全班同学也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地学习,没有受到干扰。一会儿后,小余如厕归来,他并没有很快归位,而是在教室来回走动。那一刻,坐在后排听课的我,有些看不惯。

  下课了,在与桂老师交谈中我了解到小余的一些情况:由于早产他身体羸弱、多动,坐不住,刚上一年级时几乎不能呆在教室,现在还能在教室坐10—20分钟。从桂老师的语气和神情中,我看到从容和淡定,更感受到桂老师浓浓的师爱,她说:“从一上学开始,我就告诉同学们,小余和大家不一样,因为他在妈妈肚子里待的时间比我们少,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成长,其实他也不希望和大家不一样,只是暂时控制不了自己,同学们都给予小余以宽容,所以大家可以不受影响,正常地上课。”看见我仍是担心的样子,桂老师微笑着安慰道:“长大点,可能会好些的!”

  一句简单的话语浸透了满满的师爱,我深深地被感动着,老师不是圣贤,但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追求一种恬淡的、清雅的“教师品格”。

  一间小教室的风波

  引发的思考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每一次教室调整,都会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注,曾经也引起过一场不小的风波。

  2014年8月底,临近开学,辖区内学生入学手续办理后,学校计划内学额已满。为了缓解后湖地区入学难问题,在开学前一周,政府调剂了40余名学生到我校,教室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入学,学校紧急筹备增加师资、调配教室。由于学校前期教学楼是按照24个教室配备的,眼前增加学生就要扩班,调配教室。如何克服困难接收计划外学生,又不影响标准化建设的成果?

  “学校南区一楼有一个教室是空的。”学校相关负责人首先想到了这个地方。但由于面积不达标,那里长期作音乐辅助教室,开展小班教育。

  那么,把哪个班的孩子放到这个教室去呢?学校进行行政会讨论。三(1)班的班主任昌薇老师考虑到,该班的孩子普遍活泼好动,这个教室离操场近,有利于孩子释放天性。于是,学校决定将这个教室作为三(1)班教室,方便孩子们下课到操场上活动。然而,家长不这么认为,纷纷提出更换教室的请求,经班主任老师耐心细致地解释沟通,家长们暂时接受了老师的观点:距离操场近可以弥补教室里活动空间小的不足。

  但这波刚平,那波又起。元旦前后,三(1)班陆续有9个孩子得了水痘。家长们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认为“凶手”是教室:面积太小,不通风,才导致水痘扩散。为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进行下去,学校立即将确诊和疑似患儿停课,回家隔离观察或送去就诊,将小教室和走廊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决定,将三(1)班搬到南区二楼的音乐教室上课,比之前那个辅助教室大了三分之一,学生及家长、老师都能接受,一间小教室的风波就此平息。

  这场风波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首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现代化第一个要求是标准化,学校原有的标准已符合国家要求,可面对急剧增多的辖区外生源,是不是要在学校布局调整上早谋划、早准备。学校要想办法在同一个标准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环境,以满足老百姓要求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

  其次,学校危机意识与生命安全意识有待增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围着升学这个“指挥棒”转,“生命教育”常常成为教育中的一个软肋。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不断地形成和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而这一时期对其进行“生命教育”尤为重要。为此,我校在课程文化上,安排了每月一次的安全演练,对地震、火灾、大规模食物中毒、爆炸、恐吓等意外伤害,做出具体应对,让平时看起来可能并没有太大意义的演练,在事故一旦发生时产生作用,挽救更多生命。

  其三,应该有勇气真诚地面对社会及家长,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隐瞒事情真相,更不能欺骗家长及公众。学校如能与社区及学生家长建立伙伴关系,将可减少误解与冲突,彼此信赖。本次小教室风波中从头到尾,学校一直与家长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学校的做法赢得家长的认可。

  这场风波既是一种“危机”,也是一种“契机”,构成了发展中的矛盾运动。在风波中,我们积极面对,处变不惊,“转危为机”。在风波中,老师、学生、家长的心更近了,大家努力寻找到了应对危机乃至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平衡点。

  (文| 武汉市育才汉口小学校长王晓芹)

上一篇:科技馆里学党史——南菜园小学小记者科技馆之行
下一篇:怎样让害羞的孩子勇敢起来?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