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6】读共和国语文课本里的新闻作品篇目有感

栏目:高等教育  时间:2022-12-14
手机版

  原标题:【系列6】读共和国语文课本里的新闻作品篇目有感

  -6-

  从“书山朝圣”说起

  ——读《共和国语文课本里新闻作品篇目》有感之六

  张继民

  《中国记者》以《共和国语文教材里新闻作品》为内容出版特刊,尾篇题目是“在书山上朝圣”。王萍等作者高度评价入选语文课本的新闻作品。他们在2000多本教材中,查找进入语文的新闻作品,认为是在朝圣。先不说圣与不圣,既便以平常之心看待此事,也可喜可贺。试想,入选语文教材的新闻作品,在原来基础上,随着课本印行几十万、几百万册,乃至更多,大大扩展了读者群。这种对劳动更大程度的认可,任何一位作者都会感到格外高兴。

  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易为语文教材所采用呢?下面实录四例仅供参考。

  对穆青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原中学语文室主任顾振彪指出:“当时编委会18位成员一致通过,认为这是一篇上乘的佳作,故事性很强,文笔也不错,所以没有反对的,很顺利地通过 了审定。 很多老师表示这篇作品仅就语言文字方面就值得学习,属于方便教授,方便学习的典范。”

  《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新华社采写组集体创作。作者之一周树春回忆说:“据介绍,就作品本身而言,最终让编写组和编委会特别是主编袁行霈,执行主编温儒敏、顾之川做出决定的主要两个因素,一是‘独特的视角’,就是写‘撤离’;二是‘寓意于物’,特别是‘把现实印刻在历史上’的写法。这样的作品无论在政治、历史还是文化、文字上,给学生带来的有益的认识和启迪。当年全球700多家媒体,8000多名记者在场,用朱于国老师的话说,现在看来,在千军万马的‘回归’报道中,恐怕这篇文章算是真正流传了下来。”

  

  多么巧合!1994年4月16日召开了世界峡谷之最论证会,随之发出了历史性报道(就后来被载入高中语文教科书而言)。4年后的1998年4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论文三位作者,又与笔者相拥于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标志点扎曲。右起:高登义、张继民、杨逸畴、李渤生。我手持的是我们临身大峡谷之际每人写下的感言。

  

  上为已故中科院地理学家杨逸畴的笔迹。他对笔者当年在世界峡谷之最发现上的作用,做出了明确定评。

  有关专家指出:张继民的《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文章,能入选综合消息类,很重要一点,它是科学发现类的消息,这是当时很轰动的大事,我们选文的时候也要关注最新的社会热点。笔者认为,我从三位科学家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看到我们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深5000多米,而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克罗拉多大峡才深2000多米,显而易见,我们峡谷绝对处于第一。要尽快确认它是世界第一,要在确认之后迅即发出新闻。对这两点,我一开始就很明确。为了早些把“猎物”捕到手,心情非常迫切。于是协调科学家一道行动时,容不得迟缓,催促再催促。加之他们中有的是我的探险队友,自然少了客套,说话直来直去(杨逸畴先生有实录)。最终在刘东生院士支持下,于1994年4月16日,我们一道开了科学论证会,确认了中国峡谷为世界之最。17日将消息发出。地理学家杨逸畴曾明确写道:“我认为张继民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因此我们说:像大峡谷作为世界之最的历史性发现,它对于人类所做出的功绩,有张继民这样科技新闻记者的一半功劳。”世界峡谷之最的发现,是数位合作的结晶,少了谁都难以成功。严格来讲,大峡谷高程属于测绘科学。当时我在测绘领域已混迹20余年,其测绘知识,特别是对高新测绘技术了解,已经积累很多。因此说,主动将中国最深峡谷与美国最深峡谷高程进行对比,看出其中悬殊差距,其灵感闪现,我更感谢测绘科学对我多年来的滋养。可见,多学些科学知识多么重要,“万金油”记者当不得!

  叶雨婷是中国青年报“90后”记者,她的作品《“探界者”钟扬》入选了教材。她说:“当这篇文章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时候,我十分激动,在翻看了各种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和留言后,我更有感触。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看到这篇文章,了解这样一个普通大学的老师如何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努力,希望他们可以在读万卷书后,有自己的思考与选择。中国青年报在微博中的简介写的是‘历史的一份底稿’,我想,一篇新闻稿的生命力也在于此。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用专业的新闻眼光剖析一个事件,一个人,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记录新近发生的事’这么简单。”

  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是入选教材最多的作者。先后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青山不老》、《把杆拍遍》等60多篇次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他认为:“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载入史册。历史只筛选、保留那些里程碑式的人物和事件。所以一个好记者的目光要有穿透力,能穿透事件看到它的历史价值;一个好的记者的笔触要有感染力,能感动时人,也能感动后人。”

  对进入语文教科书里的新闻作品,给以合适定评是需要的。若能找出其中规律,不管是对推进语文教学,还是指导新闻创作,都是有益的。好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高度,如“在书山上朝圣”、“历史的一份底稿”、“一个好的记者可以让本来易碎的作品定格下来,并进入语文课本,这是新闻人的一个特别境界。”等等。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其评价会更为客观与完善。仅就新闻人而言,这类作品应该受到推崇,并视为记者业务追求目标之一。

  2000年以来篇目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曹智、白瑞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圈内1)2007年版。

  《世界选择北京》

  王军、刘江,高中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006年版。

  《“中国速度”震惊雅典》

  孔宁、张军、袁虹衡,普通高中课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一)2004年版。

  《用眼泪和尖叫冲散20年阴霾》

  王游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一)2004年版。

  《我也是一片树叶--温总理看望清华学生侧记》

  原春林、刘万永,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一)2004年版。

  《打工仔成为国家计委座上宾》

  邱建浩、谢庆平、袁添民、丁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006年版。

  《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加入WTO》

  肖振生、韩卫、李纪炎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006年版。

  《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

  郭亮、孟昕、李宇飞、徐冰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006年版。

  

  梁衡1982年4月创作的《晋祠》一文,首次发表在《光明日报》,同年9月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晋祠》又于2019年5月底以碑刻形式“扎根”于晋祠。他的《壶口瀑布》一文,语文八年级上册2014年版。他共有60多篇次文章入选大、中、小学教材。

  《现代生活节奏改变/使年轻父母对孩子7点半上学越来越不适应/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邓兴军、张颖、张桂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006年版。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原题《为了祖国的荣誉--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抢险救援纪实》)

  陈辉、贾建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2003年版。

  《壶口瀑布》

  梁衡,语文八年级上册2014年版。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2019年版。

  《“探界者”钟扬》

  叶雨婷,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2019年版。

  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

上一篇:孕宝宝好动?不一定是调皮 可能是求救
下一篇:新课本新外教 小学英语学习进入“点即说时代”

最近更新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