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声声 传致富脱贫新篇章 广东省林业局定点帮扶揖花村再建造血新机制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安颖 刘佳宁 张爱丽 通讯员 林荫

  揖花村是雷州市抗日革命老区村庄,位于沈塘镇东部,距沈塘镇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东面临海,与东海岛隔海相望。作为省定贫困村之一的揖花村,在广东省林业局的定点帮扶,精准扶贫下,短短四年实现蜕变,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扶贫有成效,咏鹅谱新曲的样板村。

  

  过去:揖花村贫困局面如何解?

  全村有耕地2500亩,90%为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番薯;村东边有淡水鱼塘260亩,林地80亩,滩涂人工围建鱼塘300多亩,海岸线2公里。全村810户4648人,是沈塘镇一个较大的行政村。村民主要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中年人大多数在湛江区域内做泥水工,岁数稍大的在家种田,妇女兼做蒲草编织。

  俗话说,靠海吃海,原有地利之势的揖花村却因为诸多原因,成为省定贫困村。从总体上看,揖花村人多地少(人均0.5亩),资源贫乏,基础条件落后,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台风多,旱、涝难以保收,生活污水横流,垃圾难处理,公共设施、卫生环境极差,村内交通不方便,硬底化道路少,亟需绿化美化,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较低,贫困发生率较高,因病返贫时有发生。帮扶前,经按政策标准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64人(有劳动能力118人,没有劳动能力14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9户116人,低保贫困户31户128人(含无劳动能力8户20人),五保贫困户19户20人(全部为无劳动能力户)。

  现在:助农扶贫,唱响“咏鹅”新赞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在揖花村,这已经不是一首诗歌那么简单,它唱出的是一首助农扶贫的时代赞歌。

  按照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广东省林业局于2016年4月开始定点帮扶湛江雷州市沈塘镇揖花村。定点帮扶以来,派出7名优秀干部接力驻村,举全局之力扎实推进揖花村脱贫攻坚工作。其中,投入200万元扶贫资金,分别与该村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狮头鹅反季节繁苗项目、与湛江市揖花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广式腊味项目,扩建产能,建立扶贫车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获得固定收益,又可家门口就业。

  

  来到揖花村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的鹅养殖场,你会看到跟《咏鹅》描述的一模一样的场景: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据介绍,揖花村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2016年全年生产鹅苗5万只,年产值20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和周边养殖户肉鹅养殖4万多只。2019年全年生产鹅苗8万只,年产值300万元,带动村民和周边养殖户肉鹅养殖8万只左右,并带动揖花村贫困户到本社就业劳务和固定分红得到保障。

  如今,这个养殖场已经成为揖花村脱贫攻坚的“王牌军”。

  多措并举,为揖花村建立“造血”机制

  谈到在揖花村定点帮扶工作时的经验,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揖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柯亚永介绍说,我们经过深入摸查了解,在做好黑狮头鹅苗反季节繁育、腊味食品等养殖、加工扶贫产业基础上,去年引进公司来村里发展小番茄种植基地,使揖花村扶贫产业类型更丰富,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数据显示,投入行业资金40万元扶持揖花农牧合作社开展林下生态养殖商品鹅,实现利润5万余元。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培优揖花村狮头鹅养殖产业,引导贫困户创业创收,实现自身“造血”脱贫;投资精准扶贫开发资金120万元到雷高镇溪南水库光伏发电,每年有10%的收益(12万元)分红给贫困户。此外,投入自筹资金84万元建设120K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每年稳定产生发电收益,为村集体和贫困户构建长效稳定的资产性收入来源。

  

  同时,采取一户多法,扶持有技能和条件的贫困户发展驻家缝纫加工、蒲草编织等手工业,实现既增收又照顾家庭。如2018年新识别的贫困户莫凤霞家庭,因丈夫突发大病致贫,家里5口人只有莫凤霞1个劳动力,局驻村工作队为其全家办理低保,并介绍莫凤霞白天到沈昌农牧合作社“一村一品”项目务工。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申请精准扶贫开发资金帮扶莫凤霞购置缝纫机等制衣设备,使得她可以晚上在家多做一份缝纫制衣工作。通过对该户的滴管式帮扶,保障该户家庭每月仅务工收入就超过5000元,于2019年底顺利实现脱贫。

  精准扶贫,找准痛点下功夫

  柯亚永表示,产业扶贫的关键是培育和扶持致富带头人,以便有人提供让贫困户获得持续就业的机会。驻村工作队深入了解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深入找准本村产业基础和优势,找准致富带头人,让产业在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来运营,避免因驻村工作队的离开或政策扶持力度的变化而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

  比如沈昌农牧合作社负责人陈庆位就是回乡创业的乡贤,通过与省内各科研院校合作,掌握相关技能后回村发展黑狮头鹅苗反季节繁育产业已有多年,经过认真考察,省林业局研究决定投入扶贫资金扶持他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更多村民开展黑狮头鹅养殖发家致富。村里的贫困户莫凤霞,因丈夫大病失去劳动力,我们就因户施策,一是鼓励其在村内参加黑狮头鹅养殖,也借此学习养殖技能;二是赠送缝纫机让其在家缝衣服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在精准扶贫同时,驻村干部还提前谋划衔接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揖花村特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提升“三保障一相当”水平。先 后实施了危旧房改造、村道硬底化和路灯照明、安全饮水、污水收集和处理、厕所革命、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楼及文化活动广场、卫生站、乡村绿化美化以及生态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新农村改造提升工程,致力促进揖花村群众振兴产业、美化家园。目前,揖花村已建成六个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园,环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十分完善,群众安居乐业,村容村貌与帮扶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志+扶智,贫困户女儿实现大学梦

  “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我读大学会很难!”面对记者,2019年考到广州上大学的刘雅靖动情地说。

  刘雅靖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家里共有三女、两男五个孩子,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就是雅靖的爸爸刘刚。作为家中老大的刘雅靖从小就渴望上大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希望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局驻村工作队来到揖花村之后,认真调研贫困户的情况,协助落实贫困学生补助政策,务求让贫困户子女“学无所忧”。

  以刘刚家为例,驻村工作队考虑到他家子女众多、年龄尚小的实际情况,为刘刚夫妇在村里安排了工作,让他们既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也可以照顾家里的孩子。很快,刘刚一家的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去年,大女儿刘雅靖考上了广州的一所大学,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也成为了揖花村众多贫困户家庭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如今,雅靖的妹妹和弟弟都以大姐为榜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向着自己的大学梦前进。

  据统计,驻村工作队已累计协助落实68名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至大专阶段在校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到人;在揖花小学组织开展了“同奔小康共圆梦想”、“送智下乡,送学上门”等一系列助学捐赠活动,捐赠300套课桌椅、321套运动服、30套教学电脑、2个智慧图书馆、一大批图书和体育器材;给全村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每人发放5000元奖学金,共29万元。疫情期间“听课不停学”,给毕业班学习借用平板上网课。同时,鼓励推介初、高中毕业生结合本人实际报读高职、中职(技工)院校,掌握职业技能,使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

  对话第一书记:省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揖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柯亚永

  人才的支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羊城晚报:在广东省林业局的大力帮扶下,揖花村贫困户目前均已经成功实现脱贫,接下来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增强农村“造血“功能,防止返贫?

  柯亚永: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资金、政策扶持,推动本村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增强产业的持续发展动力,从而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揖花村“造血“功能,进一步筑牢防止返贫堤坝。一是立足揖花当地自然禀赋,进一步挖掘产业特色资源。二是坚持市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发挥好揖花村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头雁”效应。同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让揖花黑狮头鹅和腊味“走出去”,把“土疙瘩”变成揖花村脱贫致富的“金元宝”。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揖花村脱贫的“造血”功能。

  羊城晚报:年轻劳动力流失是目前扶贫工作的一大痛点,在您看来,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村?

  柯亚永:人才的支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加大力度呼吁年青人回乡建设,尤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大学生;同时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帮助,让年青人真真切切看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此外,发挥传帮带效应,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提升村内营商环境,吸引中青年乡贤继续回乡投资创业。

  数说成效:

  ●沈昌农牧专业合作社2019年全年生产鹅苗8万只,年产值300万元。并带动揖花村贫困户到本社就业劳务和固定分红得到保障。

  ●揖花食品公司厂房从2016年400平方,现在增加了700平方共1100平方,腊味制品产量从2016年3万斤左右增加到2020年预计10万斤左右,产值从2016年的120万元增加到2020年预计300万元左右。产品种类从原来的4种增加到10种以上。

  ●2016年蒲草工艺品生产约26万件,产值约130万元;2020年预计蒲草工艺品生产约50万件,产值约250万元。

上一篇:风景素描画教程:教你一步一步画小木屋
下一篇:国庆假期来青岛海底世界看“彩虹生物”主题展!给你点颜色瞧瞧!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