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很古老的行业,其实就是一种劳动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晨报记者 徐宁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就是用视觉语言,即一种“看得见”的东西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样式。

  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以下简称星期日):在您看来绘画是一种什么艺术?

  刘小东:艺术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了,对于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这样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哲学问题。用简单的话来讲,艺术就是思想的表达。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就是用视觉语言,即一种“看得见”的东西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样式。而绘画和其他视觉艺术,比如和雕塑相比较,它是平面性的,是在平面上涂抹的一种艺术,而雕塑是一种在空间里的形式。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在载体上的不同。

  而绘画和摄影就完全是两个媒介的艺术形式。我们仅仅从记载客观现实来讲,摄影当然可以更加具体、准确的记录了现实,可是绘画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人的行为,它结合了人的眼睛,脑子,手的配合,每个人的判断都是不一样的,不是一个机械的反映。尽管每个人的摄影也是不同的,但是最后还是用机械这个载体来实现对现实景象的反映。很多人觉得,摄影可以将现实从各种角度几乎完美地展现出来,可是照相技术在十九世纪就发明了,到现在为止绘画还是艺术的主流,无论在国内国外、美术馆也好,画廊也好,绘画还是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两个媒介互相有影响,但是谁也取代不了谁。

  星期日:有评论认为您一直坚持了一种写实的现实主义画风,而且您喜欢画人物,对此您怎么看?

  刘小东:对于我个人来说,绘画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最早是小学的美术组挑上了我,后来到了中学,我就开始自觉的去画了,开始自觉地往专业性的绘画上学习。我也做过一些涉及别的艺术形式的创作,但是总的说来,我个人的兴趣一直在绘画上,因为它不会占有很多资源,而且在空间上,也能在最小的地方表达最大的思想容量。

  我选择人物来画,只是因为我对人物有兴趣。每个人都不同,我如何去表现人物,为什么想去表现人物,这是兴趣发展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且我觉得绘画应该言之有物,根据眼前看到的人物、风景去画,但绘画又和现实不一样,因为它带入了创作者很强的主观的看法,即使是抽象艺术里的几何图像,甚至几条线,也有一种心理的言说。绘画是语言的不断革新的过程,有的绘画是根据自然生活中来的,有的绘画是从自己头脑里来的,有的和整个美术史的艺术发展相对应的。

  星期日:您受到过哪些画家的影响?我们看到您在《金城小子》的纪录片里,脖子上搭着毛巾,画得满头大汗,这还是一种传统的作画方式,在这个多媒体时代,您的绘画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没有改变?

  刘小东:每一位在当代创作绘画的人都无法规避前人的影响,我们是在一个历史系统里创作。我受到过很多画家的影响,难以具体的去一一说明,总的来说中国传统绘画和欧洲绘画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很喜欢中国的古画,比如宋朝的山水画,对我人物背景的处理有所帮助,《韩熙载夜宴图》里的人物安排,对我绘画的人物安排有影响,欧洲的马奈、塞尚还有佛洛依德都对我有过影响,像你之前认为金城小子系列在色彩上和技巧上,会有一些印象主义的特征,主要是因为那都是在户外画的,跟当时的光线也很有关系。

  而我绘画的方式并没有被科技改变,绘画是很古老的行业。画画只是每个人的态度而已。我不会在形式上有什么计较,只会选择最适合我的作画方式。而最基本的方式都是对着画架和模特,调颜料,一笔一笔的画,当然不一定非得搭着毛巾画,在纪录片里,那是因为在户外,画画的时候很热、会出汗,而绘画其实就是一种劳动。

  星期日:在如今,艺术品无法规避它最终被消费的宿命,有名的画家画出一张画,就几乎马上进入了商品化拍卖过程,有人为此很悲观,觉得商品化消解了艺术品的意义,对此您怎么看?

  刘小东: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中国人对金钱充满矛盾心理,而且这么快速的发展,即使不是都冲着钱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也离不开钱。这种复杂的心情也会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观察。不过,如果艺术不被金钱消费,这么多老百姓也不会知道它,媒体也不会想去采访艺术家。我觉得,商业性对艺术是双刃剑吧,每个人对此的把握程度都不尽相同。而且很多艺术家确实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热爱在画画,只是作品出来之后可能会变成商品,在一个商品社会,可能任何东西都会变成商品,也不需要为此大惊小怪。

  我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充满了恐惧和兴趣。被人有固定看法的时候,我就有了要逃离和变化的愿望。

  交友之道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与人为善,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一起合作的话,一定要相得益彰,况且在今天,能够互相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

  星期日:从《冬春的日子》到《三峡大移民》,再到《金城小子》,我们一起看到了您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您的关注焦点似乎从个人的感受和命运逐渐转移到了对当下社会现状甚至人类命运的知识分子式的关怀,是因为年龄的变化吗?

  刘小东:和年龄当然有关系,就像年轻人不爱看新闻,中年人整天看新闻联播,老年人爱看报纸,这些关注焦点的变化跟年龄有关。在《冬春的日子》里我演一位对生活绝望的画家,当时那种绝望和焦虑,是一种年轻人所特有的、一种感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和发自内心的压抑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是相通的,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一样,过多的原因都来自于自己,来自于征服世界的欲望,于是就产生了压抑感。

  我们那时候除了理想什么都没有,这个时代除了理想还有很多物质诱惑。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棒,他们并没有失去理想,仍然有很强大的理想,只是在一个消费社会里,大家都不太好意思谈理想,都把理想藏在心里。况且,社会比过去更多元化,现在年轻人得到成功的机会比我们那时候多,无论是想进入一个行业,或者去看一个展览,或者去出国,他们都面临很多选择和可能性。

  我对一切未知的东西都充满了恐惧和兴趣。而到了画金城小子的时候,我逐渐地发现画我的朋友,会有一种越来越不好意思的感觉,尤其在这个消费社会,你今天画了他们,这幅画可能就会变成商品,以后可能就会卖出很多钱。这种感觉会促使我再次做出改变。当评论界判断我只能画我的朋友的时候,我就要走另一条路,被人有固定看法的时候,我就有了要逃离和变化的愿望。

  星期日:作为一个人到中年的丈夫,也是父亲和儿子,同时您也有很多朋友,这些角色给您带来过什么影响吗?

  刘小东:我进入父亲的角色稍稍晚了一点,孩子刚出生那几年,我还是经常想跟朋友在一起,像个学生一样整天想着出去玩儿,等孩子两三岁了,才知道自己是个爹了,逐渐进入了父亲的角色。和父母的关系,我觉得更多是基因上的关系,基因是不可改变的。有时候看到我爸爸吃饭、走路、抽烟的样子,我也是那样,有时候看到我妈妈性格那么急躁,手脚闲不住,我也挺像她的。当然父母的为人也会影响和熏陶孩子的成长。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很朴实,不太会说大道理,而更多的是去做,比如说与人为善,有什么苦,什么事都要自己承担,不给别人添麻烦,这都是他们处事为人给我的身教。

  交友之道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与人为善,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也是我爸爸教给我的。我觉得交友要有胸怀,你不给人添麻烦,人家也不会给你添麻烦,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抱怨,抱怨越多,就过得越不好,生活本来就不是谁欠谁的问题,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别人,但有能力去改变自己。朋友之间的往来也不是功利的关系,要是你为我办事,我为你办事就成走后门了,是利用的关系。如果一起合作的话,一定要相得益彰,两个人都要获得收获,而不是一方获得收获。况且在今天,能够互相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儿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要因为艺术而绑架生活。生活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很多艺术家其实是非常理性的,并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种疯疯癫癫的形象。我的世界观就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星期日:在您看来,艺术和生活是什么关系?

  刘小东: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法。生活给艺术提供了很多营养和灵感。

  对于我来说,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我平时在学校有课就去做老师,没课的时候我就自己画画,有社会活动的时候就去参与一点,这些生活都能给予我灵感,与世隔绝的创作方式对于我来说是不合适的。

  同时,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宗旨就是——不要因为艺术而绑架生活。我的生活很正常,和大家一样,有家庭有孩子,上有老下有小,也不会去刻意的去与生活周旋。生活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很多艺术家其实是非常理性的,并不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那种疯疯癫癫的形象。侯孝贤就是一个没有用艺术去绑架生活的人,在与他的合作里,我觉得他没有什么导演腔,他有属于台湾人的、老中国人的谦逊品格,有这一点就够了,他就能够去理解别人,而不是武断的去判断别人的生活。

  星期日:回到《金城小子》,因为我们身边太多年轻人或者不再你年轻人,来自各个小城镇,那种回乡时的微妙感觉,在您的电影和绘画中找到共鸣。我们很想知道,当你画这些儿时的朋友,有压力吗?

  刘小东:我跟他们是几十年的朋友,我几乎每年回来都跟他们一起吃饭喝酒,但是一直不愿意用我的艺术方式去影响他们的生活。我希望回来以后跟过去一样,因为过去大家都是一个样,但现在明显都不同了。其实我没有画他们之前,我每次回来都想保持和过去一样,可是现实真的不同了。我开始画他们时很有顾虑,我害怕、也是中国社会目前最害怕的一点,是贫富人群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儿。所以我之前画画,压力主要在这一点,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环境里,不是生活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还能不能在一起?而且我担心他们觉得我在利用他们的生活去实现我个人的东西,我挺害怕,因为你的艺术遭人家讨厌,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压力。

  星期日:那么对于踏上艺术创作这条路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忠告?

  刘小东:慢慢来,生活会是你的。等你到一定年龄,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一定会由你来承担,社会会把位置和重担都给你的。我年轻时候就知道,慢慢熬,慢慢来,要为自己的理想去积累,而不是想着一步登天。比如这次做金城小子系列的画,当初我没有功利的去想过,“失去故土”能够对我的艺术道路有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只是在选题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决定去做,没有什么动机。

  而且我不觉得这种为了理想的积累是一种“磨练”或是“坚持”,如果你有了这两个概念,也许你不该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这是一个关于“兴趣”的问题,在兴趣面前,没有磨练和坚持。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不会永远迷失,也不是所有人最后都成了艺术家。拥有兴趣并且一直保持着兴趣,使得艺术家的创作成为了可能。

  星期日:给我们的读者推荐一些您喜欢的电影和绘画作品吧。

  刘小东:我觉得中国人可以去看看侯孝贤的电影,倒不是因为我和他是朋友,我才推荐他。他的电影确实拍得很不错,对于我们如何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一种幽默,一种智慧,以及一种在生活中自然活下去的惯性和力量。我觉得侯导的《风柜来的人》是一部这样的影片,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找来看一看。这部电影的导演(侯孝贤)跟我,我们都是社会中很自然的人,没有把自己当成多重要的人物,愤怒是没有用的,在年轻的时候,也许跟愤怒的人比,我不够愤怒,跟不够愤怒的人比,还算是有点性格,而到现在我更明白了,作为一个普通生命如何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关于绘画,我觉得中国人应该多看看中国古画,可以去博物馆、美术馆或者找来关于中国古代绘画的画册。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目前发展的太快了,通过欣赏古代绘画,看看以前的人的生活和意境,对于我们这种浮躁的心境是有好处的,大家可以获得休息和思考的机会。

上一篇: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
下一篇:英山监狱:画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同心圆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