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医学观察点暖心故事 | “你们是我这段日子遇到的一束光”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05
手机版

  你们是我这段日子遇到的一束光.png

  “我不太会表达,但真的非常谢谢你们,你们是我这段日子遇到的一束光。”3月22日一早,王女士带着儿子冬冬(化名),走出北京经开区的某集中观察点时,通过微信向在此驻守的尚亦城集团工作专班表达了真挚的感谢。

  自下沉到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的这段时间以来,专班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每日的迎接和告别,更习惯了默默地奔忙和守护。多方联络为抑郁症患者寻药,自发组织为患癌家庭捐款,时刻待命只为让每一位集中观察的市民安心……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疫情可以隔开拥抱,但爱将永恒。

  一双儿童防滑拖鞋

  9岁的冬冬,患有神经母细胞瘤,因此定期要到医院复诊。3月8日,王女士按计划带着冬冬从廊坊的家中来到北京,准备到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复诊。3月17日,根据最新防疫政策,王女士和冬冬作为京外涉疫风险地区人员需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于当天被转送至尚亦城集团工作专班负责的北京经开区某集中观察点内。

  蔡予希在专班中主要负责联络对接以及人文关怀工作,接到王女士和冬冬的入住信息后,她一边安排房间内的环境消杀,一边和同事研判冬冬的情况。“转送通知上说明了冬冬的病情,我们了解到化疗后的病人会存在血小板较低的情况,所以专门给冬冬准备了一双防滑拖鞋,防止在酒店房间内的浴室里出现摔伤出血等情况。同时也为冬冬提供了他这个年龄段所需的各种营养食品。”蔡予希回忆道。

  一个塞进臂弯里的信封

  专班从王女士处了解到,冬冬的一次复诊时间正处于观察期间。为此,专班将详细的复诊需求上报给北京经开区疫情防控相关的各工作小组,由社会事业局联络医院相关科室,提前畅通治疗通道,并安排冬冬复诊时的专送车辆和人员。“专班的工作更像是一个交通枢纽,要做好和对方的联络和对接工作。尤其是对于集中观察人员来说,我们是最了解他们的人,也是他们和外界沟通的窗口。因为防疫要求,我们无法碰面交流,只能在一次次的电话和微信沟通中尽可能地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复诊结果显示,冬冬需要尽快办理住院手续。王女士跟医生咨询后,担心冬冬的外地行程记录可能会影响住院,就加急做了排查新冠病毒风险的CT和验血检查,以便集中观察结束后冬冬可以顺利办理住院手续。回到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当天晚上,王女士才意识到其实按照正常的流程,等到观察期结束,健康宝也会恢复正常,并不影响住院。“当时王女士找我们再三确认后就显得非常懊恼,后悔一着急花了那么多钱做检查。因为其实按时间算,他们第二天就可以出观察点了。我们看她那么心疼,就问她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一些困难。”在专班的耐心询问下,终于得知王女士一家几年来为了给冬冬治病,不但花光了积蓄,更是四处举债,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去年,冬冬的病情本已稳定,没成想半年还没到再次复发,复发后的6次化疗,又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又背负上了10多万的新债务。

  你们是我这段日子遇到的一束光2.jpg

  △为冬冬发起的捐款。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专班5个人在简单的讨论后连夜决定:临时组织一次专班内部的小型捐款,并由蔡予希在第二天转交给王女士。

  第二天一早,办好出门手续的王女士正离开集中医学观察点。蔡予希赶忙将放着募捐款的信封塞进了王女士抱着行李的臂弯处,并简单说明了信封的内容。愣住了几秒的王女士赶忙说“这怎么行,我们这几天本来就受到了你们很多的照顾,怎么能拿你们的钱呢,这钱我们不能要。”蔡予希马上说:“这就是我们一点小小的心意,帮不上太大的忙,就当是给孩子买一点好吃的。给孩子看病要紧,快收下,赶紧去医院吧。”感动和感谢都化作了不舍的告别,路上,王女士又再次在微信里表达感谢:“真的,你们是我遇到的光。”

  值得一提是,蔡予希一早在朋友圈发布的募捐信息也很快收到了回音。忙碌在北京经开区各个岗位上的人,甚至正在同一个集中观察点接受观察的其他市民,也都纷纷伸出援手,为爱接力。

  事实上,直到分别,王女士也未曾见过专班工作人员的全貌。因为根据防疫要求,被观察人员有专门的进入和离开通道,进入时更有穿着严密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引导。而专班的工作人员只能在规定的楼层内走动,不允许和其他人有任何物理接触。所有的调度、联络和沟通,只能通过通讯设备。有时在离开时,也仅仅是戴着口罩、隔着玻璃门远远地挥手告别。而大多数时候,忙碌的工作节奏让这样的时刻也常常是匆匆而过。

  你们是我这段日子遇到的一束光3.png

  △在隔离点工作的专班成员。

  梁健、蔡予希、杜东岳、覃光旭、单岩……专班的每个人其实都明白,他们和集中观察人员之间,不过是短暂相见后再各自归于人海。但他们每一次,都还是会用十足的爱心、耐心去对待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

  一张飞往千里之外的备用电话卡

  不久前,李燕(化名)和12岁的儿子小严(化名)到北京经开区办事。李燕因某次和高风险感染者的时空交集而被安排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在北京没有亲属可以提供住所,同时为了让小严不耽误学校的课程,李燕联系到专班,希望能让小严先回家。

  为此,北京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联系到李燕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沟通回家的方案。最后决定,由北京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工作人员送小岩到机场候机厅,小严的家人在机场接机。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情况,再加上小严从未有过独自乘坐飞机的经验,北京经开区为没有通讯设备的小岩特别购买了一台智能手机。但手机卡需要实名认证,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当时我就在群里说了一下情况,问有没有人有额外的手机卡,几分钟后就传来了敲门声。”蔡予希一开门,门外站的正是拿着一张手机卡的同事杜东岳。“希希姐555电影网,这个卡拿去用吧,如果回头他们忘了寄回来也没关系,过一段时间我再办理挂失就好了。”

  李燕在观察期曾和专班的人这样说:“碰到疫情真的是件不幸的事儿,好在遇见的都是温暖的人。”

  一支并肩作战互相温暖的队伍

  像李燕这样感受到温暖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话语,总能让专班的人内心一阵柔软。专班的人说,他们最多的时候要同时应对上百名集中医学观察人员,但面对每一个人的时候,他们都会坚持百分之一百的状态。“就像那句话说的,时代的微尘,落到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大山。我们不仅要保障工作的规范、顺利开展,更要尽力帮助他们在这段时间里减轻那座大山带来的无形压力。”肩负人文关怀任务的蔡予希对此深有感触。

  此外,蔡予希觉得,更让她感到总是充满力量的原因还在于这群并肩作战可爱的同事们。第一个带头捐款凝聚专班的主心骨梁健、每天为了整理信息而总是最早起床的杜东岳、奶奶生病也坚持值守岗位没有请过一天假的单岩、已经连续两次执行工作任务的“专班老兵”覃光旭,还有虽然不属于专班,但与他们默契配合日夜奋战的核酸检测、消杀、送餐的工作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很感谢这次的专班工作经历,让我们收获了价值,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一双防滑拖鞋、一个信封、一张手机卡……属于这个春天的故事还在继续。尚亦城集团第三专班负责人梁健说:“我们是集团派出的第三支专班队伍,前面两个专班团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在承担起工作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要将专班‘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这一精神传递下去。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在北京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工作组的指导下,尽职尽责做好专班工作,为北京经开区筑牢防疫防线贡献力量。”

  尚亦城集团工作专班供图

上一篇:非深圳学生,如何考入深圳中学的华为数理班省班?
下一篇:隆昌县双凤镇中心校举行“快乐课堂”优质课竞赛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