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做网课老师一个月赚了200万,她却说:“劝大家不要模仿”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07
手机版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热议的问题:受2020年疫情影响,什么职业的人最有危机感?

  回答区是一片“比惨现场”:从零售餐饮、文化旅游到制造业、房地产,各行各业都在一场“全民隔离”中悄无声息地经历着一场剧变。

  而这不断扩散的“线上化”转型仿佛预示着,从事传统职业的“前浪”即将被“拍在沙滩上”。

  举例来说,全民隔离下“因祸得福”的网课机构爆发式增长,使得曾被认为是“铁饭碗”的传统学校教师们,都开始感受到了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图源天眼查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有超过两万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40家。

  热度下,互联网公司迅速“入局”:前不久字节跳动旗下的清北网校就开出了“年薪200万,上不封顶”的惊人福利,“高调”招聘网课教师。网友纷纷表示羡慕哭了:“现在辞职去应聘还来得及吗?!”

  但同时,很多网课教师和其他“新兴行业”的从业者却表示,自己其实每天都在感叹“我太难了”,羡慕自己工作的人只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各行各业“线上化”的风口下,网课教师等新兴职业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瞬息万变的行业形势下,又该如何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职场路线呢?

  辞职做网课老师

  她一个月赚了200万

  前几个月学校全面复课前,深圳盐田一位语文老师的辞职信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从教31年的高级语文教师熊芳芳,放弃了等待退休,选择辞职。辞职后,她在网上直播授课,一个月就进账了200万。

  

  图源熊芳芳微博

  很多公办教师在新闻下面评论:非常能理解熊芳芳的选择。

  一位高中地理老师就直言:“一个拿着每个月那点死工资的公办教师,谁看了能说一点想法没有?如果又有七位数工资,你能不心动?”

  低成本+高回报,可以说是各类“线上工作工种”吸引新从业者的最大优势。

  仍以网课老师举例:想“出道”成为大机构签约老师,最低的启动成本只需要合适的网络条件和一台功能过得去的电脑。

  如果想要创业“自立门户”,也只需要一套自己的课程方案,暂时“囊中羞涩”的甚至不必租用办公地点,可以直接“在家开张”。

  

  这同样适用于电商、知识付费、运营等诸多可以实现“线上办公”的新兴行业:别的不说,就凭“在家就能工作”这一点,就省去了相当大一笔通勤和异地租房开销。

  而从边际成本的角度来看,“年薪百万招聘网课老师”也是有原因的:

  用100万的福利请到一位优质老师,录制一节视频课程就可以卖给无数个潜在学生,甚至在未来还可以反复使用。

  每多增加一个学生也只需要增加一点网费和电费,四舍五入边际成本基本为零,是绝不赔本的买卖。

  知乎用户@贺仙形象地把这种商业逻辑称为“众筹名师”:“人人献出一分钱,就能雇得起百万年薪的名师。”

  其次,与线下人才选拔的复杂机制相比,线上的培训机构、知识付费等新兴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门槛也更低。而一旦成功入职,又能拿到更高的待遇。

  举个例子,在领英搜索“网课老师”相关职位,待遇大多数都能达到时薪100元或者月薪1万以上,还有各种员工福利。

  而哪怕是在行业头部名企的招聘JD中,也大都不限专业、不强制要求持有教师资格证、本科硕士皆可申请。

  

  某知名在线教育机构小学数学老师职位JD(截图来自领英)

  可以说,很多新兴职业给“软技能”强但学历不太出色的人提供了新的“风口”:只要你符合最基础的职位要求,就可以凭借自身努力转行进入这个“风口”。

  而对于那些清华北大的名校毕业生来说,甚至有机会刚毕业就拿下百万年薪。

  “蹭热度”转行

  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然而,所有“风口”职业都需要直面的问题是:风还能刮多久?

  四年前,我们共同目睹街上的共享单车不断增加,五颜六色的单车为10万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短短两年后,共享单车“帝国”由盛转衰,大批单车成为废铜烂铁,这让人不难担心:转行进入新行业,又会不会被即将来临的新一轮“后浪”迅速拍死?

  实际上,数据显示,很多疫情下诞生的风口已然成为拼杀的“红海”:

  我国总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在线教育行业,已经开始经历增速的放缓;不断扩张的“直播带货”行业涌入海量的主播后,主播间和平台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同时要谨记,热度高≠回报高。

  很多辞职做线上培训的人并不知道:热闹的市场形势下,在线教育离“全面盈利”其实还很远。

  已经在纽交所上市的线上英语培训机构“51Talk”,成立八年才迎来首次盈利,而大多数网课机构至今都仍入不敷出,大多数 “免费网课”转化率都不足5%,堪称“赔本赚吆喝”。

  甚至有业界人士悲观预测:未来会有60%的线上机构关闭。

  而在行业因素外,做出“顺应潮流转行”的选择前也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其一,低门槛的行业准入并不代表着工作内容的轻松。转行做线上工作,开始嘲笑“996”的程序员?别开心得太早,你很可能成为只要网不断,工作就不断的24小时客服。

  难怪有人在体验了网课老师的工作日常之后,戏称这简直是个“集专业学识+主播+心理学+社群运营于一身的高级变异物种”。

  

  其二,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很多新兴行业能够提供的选择和可能性也相对有限。

  年初,有个认识的朋友辞职开了自己的网店卖点家乡特产,本来以为只需要每天动动鼠标就可以轻松入账,结果两周下来成了身兼进货+盘点+客服+快递+会计的杂工。

  最要命的是,一天忙下来销量甚至都很难过10,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后悔辞职。

  很多看似门槛低的新兴工作,都隐藏着潜在的发展困境:举个例子,人人都可以当主播是不假,但全国还不是只有一个薇娅?

  一方面,在初期后想要进入行业顶尖往往需要超人的天赋和口碑,而这些大部分的转行者和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都很难具备。

  另一方面,很多新兴行业鲜少开放中高层职位,换言之,虽然最初的薪资待遇不错,但整个职业发展前景空间不大。

  每当风口来临的时候

  你会不会也动心

  毋庸置疑的是,虽然存在种种缺漏,但许多新兴行业已经到达了风口。

  在线教育领域,3月猿辅导完成了10亿美元的G轮融资,6月字节系和淘宝纷纷进军“入局”,作业帮完成高达7.5亿美元的E轮融资。

  四年前“网课”还是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概念,转眼间已经“遍地开花”。

  电影盒子

  知乎网友评论

  各种传统行业 “转向线上”的新发展趋势下,却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发出了提醒:“云转型”不是一切问题的万能解药,简单粗暴式的“凑热闹赶风口”,并不能实现个人和行业的提升。

  仍以网课为例,短短几个月的“全民网课”后,线上教育的许多弊端其实已经展现:师生互动难以实现,监督跟进无法实现,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影响。

  也难怪很多人断言网课虽好,却永远无法代替线下课堂:

  仅仅是把线下内容照搬到网上播放的形式,显然无法实现实质性的行业变革。

  正如20世纪中期刚刚引入电视节目的美国,很多“新节目”无非是把原先的广播节目配上了播音员无所适从的面部画面,“换汤不换药”。

  变革的关键点在哪里?

  有在线教育界人士把眼光投向短视频——基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特性的学习类短视频,不再是照本宣科地“照搬线下课堂”,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就凭借抖音上的古代文学短视频课程,吸引了近500万粉丝。

  

  而对个人而言,纯“投机型”的赶风口式行为也应当谨慎。熊芳芳老师也曾公开表示:“我绝不会怂恿任何人辞职,毕竟在这个疫情后的地摊经济时代,辞职近乎一种冒险。”

  对于没有丰厚的经验支撑,但想要尝试“新蛋糕”的人,或许可以从“做加法”开始:不要一时冲动贸然辞职“做减法”,要多以兼职等形式探索新职业的可行性和与自己的匹配度。

  知乎就有一位网友,在国企日常工作外,凭借CPA考试成绩在一家机构兼职注册会计师讲师,“一个月安排课时15个小时左右,500块钱一小时”,成为了一名成功的“斜杠青年”。

  写在最后

  2003年非典,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默默崛起。

  2020年新冠,会不会也成为在线教育等新行业的“元年”?

  在这个各大公司纷纷入局的试水期,很难有人给出确切的答案。

  中科院深圳院院长樊建平曾说:“大势的掌握对年轻人非常重要。”

  在低门槛、低成本和高福利的“诱惑”前,有人果断辞职“入海”,有企业大笔一挥投下大笔资金。

  几个月过去,有人月入百万,有人创业失败;有机构成功上市,有机构黯然离场。

  最终结果会怎样?让子弹再飞一会。

  参考资料:

  https://www.linkedin.com/wukong-web/articleShare/6684622184880717824?trk=article_share_wechat

  https://www.linkedin.com/wukong-web/articleShare/6683625365002432512?trk=article_share_wechat

  https://mp.weixin.qq.com/s/X9oJtXkNTe45QPqAN4e-gg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7-07/doc-iirczymm1023660.shtm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443405

  https://mp.weixin.qq.com/s/GTlDVBPjx8XxShW-Zk32gw

  你身边有顺应风口成功转型的人吗?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Maggie。记录故事也是一场大冒险,听、看、然后再想,写下的永远不如想得多。

  本文封面及文中图片来自影视截图知乎,抖音,GIPHY,领英和网络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上一篇:青春期成长指南《嗨!青春期》第三版正式推出
下一篇:童书经典《365夜故事》再版面世 引发童年怀旧热潮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