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质量发展的青岛实践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青岛发展新优势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12
手机版

  实施“硕果计划”“沃土计划”“海创计划”,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模式覆盖2500家企业,年底高企将突破6600家——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青岛发展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以来,青岛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重点聚焦“国际化”和“创新型”两个维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批实施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在青揭牌,全市注册云上研发中心企业近2500家,高企年底将突破6600家,人才总量突破257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持续增强,青岛正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维度推进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青岛获批建设“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

  平台是创新资源耦合互动的集聚地,是创新成果诞生的“高产地”。今年以来,青岛聚焦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

  围绕经略海洋国家战略,青岛不断凸显在国际海洋领域的“引领力”。6月8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乔方利领衔、联合全球25个国家34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和3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正式获批。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与气候预报预测这一国际高度关注的核心领域,已跨入了科学引领阶段。

  锚定虚拟现实“未来”产业,青岛也在全国率先进入技术创新的“国家队”。11月12日,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揭牌。该中心是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以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为运营单位,将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平台,增强我国在全球虚拟现实领域的话语权。

  一年来,青岛加快布局高端创新平台,抢占科创引领的发展制高点。推进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成立燃料电池工程研究中心、泛能源大数据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高地;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开展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研发,突破轨道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支持海尔建设工业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工业制造智能化转型。此外,青岛聚焦全省新兴、急需、特色产业等领域建设,目前已布局2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涉及海洋科技、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交通、橡胶轮胎、高效农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持续的技术创新供给力。

  科技创新效能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表现在“新”,价值在“用”。青岛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彰显新成效。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青岛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加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目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超7000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一;高企年底将突破6600家,占全省约三分之一。同时,一批科技企业“领头羊”相继涌现,我市39家企业入选省科技领军企业、98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今年4月,青岛崂矿乐富饮品有限公司首批3000台袋装水即热式饮水机顺利投产,仅青岛周边供应商就将获得近亿元的收入。这项“颠覆”传统桶装饮水机的产品,得益于青岛在全国首创的“云上研发中心”给予的科技支撑。企业在云端发布研发需求,此后迅速匹配到了自动针刺、新型橡胶密封、即热模块等技术支持,加快了研发进程。

  云上研发中心汇集了100多家高校院所、1万多名专家、7万多家企业、5万多项技术成果,在这里,80%以上的研发需求在一周内就可得到回应,最快的仅需几分钟,供需对接时间成本降低90%以上。现在,全市已有近2500家企业注册云上研发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由41%提升至70%。云上研发帮助不少像崂矿乐富这样的科技企业“能创新”“敢创新”“愿创新”。正如其负责人所说:“与其在线下‘孤军奋战’,不如依托云上研

  发中心,在线建立一支完整的研发团队。”

  深化制度创新,青岛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愈发通畅。推行“硕果计划”,青岛从科技成果转化供给、需求、服务、保障四个方面实施16项举措,让科技成果从论文里的“纸果果”变成了受市场认可的“金果果”。抓实“海创计划”,青岛前三季度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85亿元,同比增长176%,海洋科研优势正加快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成果的产出离不开肥沃的创新土壤。今年以来,青岛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孵化载体不断提质增效,打造7家市级标杆孵化器,113家载体入选省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品牌众创空间,全市首家康复领域专业孵化器开园并招引康复产业项目24个。此外,青岛还促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通过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业务,助力企业融资超680亿元。

  一流创新人才加速集聚

  青岛在政策出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不断加码,为城市发展引育一流创新人才。

  今年9月,我市组建了青岛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旨在提升青岛人才工作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建设新时代吸引聚集人才高地。青岛市在人才引育方面一直下足功夫。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就是着力解决人才政策“碎片化”问题,制定人才基数倍增计划、顶尖人才聚集计划、高层次人才提升计划等10项子计划,涵盖了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多措并举之下,今年青岛招引人才的成效喜人。前三季度,全市引进集聚人才20.15万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9347人,高技能人才0.98万人。目前,全市人才总量已经突破257万。

  这些人才中,不乏集聚引领作用的创新“核心”人才。日前,青岛科技工作者再获重磅奖励——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获山东省科技最高奖。自2014年以来,我市已先后有7名科技工作者斩获省科技最高奖。高端人才带动下,青岛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现代海洋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不少外籍人才也被吸引,与青岛发展“美美与共”。市科技局统计显示,青岛前11个月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4633件,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全市持有效工作许可外国人超5100人,占全省近半;其中A类1200余人,占全省A类约60%。

  人才引进来,还得用得好。青岛推广“揭榜挂帅”制度,为各类人才搭建展示身手的平台。目前,“揭榜挂帅”对接平台上已推出涵盖海洋科技、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

  技术等多个产业领域的项目,面向全社会广发“英雄帖”,真正以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年终回望,青岛收获的一系列荣誉含金量十足:在全国多项科技创新榜单中进入第一梯队;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榜单中,青岛蝉联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前十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2022》榜单中,青岛升至全球第34位、全国第九位,连续三年成为全国进位最快城市。

  面向未来,青岛将围绕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为新时期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加切实可行的“现实路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青岛日报2022年12月23日1版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厦门理工学院专升本必看:含招生计划和分数线等!
下一篇:@历下家长2022年历下区中小学招生指南来啦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