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评析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12
手机版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山东省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充分体现了考试的育人、选才和导向教学的功能。

  一

  彰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发挥学科育人作用

  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试题响应“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展示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和彰显了考试的科学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作用。

  1.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凸显地理学科核心价值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的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引导考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例如,第18题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两个方面,围绕区域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设计了3个递进式问题,引导考生形成人类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

  2.注重学科素养考查,突出地理学科思维方式

  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试题从空间位置、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演变等维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能够以地理视角观察世界,用比较、综合分析等地理思维方式,按地理学基本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要求考生在解决具体地理问题时,选择合适的地理实践工具、采用适宜的地理实践方法,迅速、高效地实施地理实践活动。例如,第17题围绕天气与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等必备知识,设计了3个问题,考查考生从地理空间格局的角度概括、辨识给定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并使用地理学科术语、符号予以全面、准确地表达,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

  落实素质教育考查要求,体现服务选才功能

  试题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维度,对考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进行考查,实现了对考生素质水平的有效评价,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好服务。

  1.围绕必备知识,注重考查的基础性

  选择题选项设置和非选择题问题设计,均围绕考生较熟悉的必备知识提供材料,对考试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着重考查主干知识,既不偏离考生的生活经验和情绪体验,也不超出考生应达到的认知水平。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资源与环境、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涉及到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第7题考查了分层设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8题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7题(1)考查了冷、暖锋的概念及符号表达。

  2.情境真实多样,注重考查的综合性

  试题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不同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等角度设计情境,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成、发展和联系,培养考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例如,1~2题以“滑坡”为命题素材,围绕地质作用过程、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必备知识设置问题和选项,考查有关内外力对地貌形成发育的影响,地表演化过程中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空间位置、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地理环境整体性方面的基础知识,试题的综合性显著。5~6题以同城化这一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作为素材,涉及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必备知识,要求考生综合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

  3.联系生产生活,注重考查的应用性

  试题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围绕自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设计试题,以地理观察、观测、考察、研学、体验、社会调查等方式呈现生产生活情境,考查考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3~4题通过北方某县“农地杨树化”这一现象,聚焦当今“三农”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要求考生能够以地理视角去思考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引导考生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和体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升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增强粮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试题开放灵活,注重考查的创新性

  试题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考生独立思考,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调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运用地理学科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和方法,提出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和见解。试题设计突破了思维定势,培养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第19题(3)有关西柳沟流域的治理,要求考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因地制宜提出上、中、下游分区治理措施,体现了试题设计的开放性。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性答题,考查了考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

  围绕评价理念创设情境,发挥导向教学作用

  试题共有13幅图件,涵盖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模式图、景观图等,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等,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试题设计依托这些图件,创设了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提供了综合考查载体。试题情境给予考生必要、充足的信息,设计明确具体的地理问题,让考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地理思维发展过程,通过“以考促学”更好地导向教学,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确保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

  1.情境创设注重典型性、鲜活性

  试题情境创设注重拓宽素材来源渠道,材料鲜活,表达通俗易懂,并隐含内在的学科逻辑。例如,第19题创设了中学地理研学情境,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研学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组织材料,围绕生态脆弱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等设问,生动、平和、亲切,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较强的代入感。

  2.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生成性

  试题的问题设计注重探究性,围绕某一核心问题,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展开,设计层次清晰的问题链,引导考生运用地理思维,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试题的问题设计同时注重生成性,在情境中完整地呈现问题,引导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问题相关联,通过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生成。例如,第17题以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实地观测数据,创设了学习探索情境。情境中涉及的“干线”对考生来说是陌生的,但考生可以将其与冷、暖锋知识相关联,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拓展,生成“干线的形成机制及其引发的天气变化”这一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关注国家战略,弘扬时代主旋律

  试题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主题选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帮助考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树立人地协调观,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成为立德树人、导向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珠峰测量等涉及基本国策、国家战略、科技进步的内容,在试题中均有所体现。

  来源: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编辑:迟佳

  举报/反馈

上一篇:4所大学“被迫”停止办学,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学生该怎么办?
下一篇:2022年青岛市市北区教育和体育局所属中小学第二次公开选聘优秀教师公告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