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招生”这条灰色利益链上都有谁?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近日,有家长对深圳高级中学初一招生结果提出疑问,认为存在跨区域“掐尖”招生挤占名额的嫌疑。

  无独有偶,部分“记性好”的市民则发帖对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5月份铁板钉钉的违规招生一事耿耿于怀——说好的“严肃查处”为何没有下文?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问题,国家有关部委每年都要三令五申。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5月22日,教育部《关于严格规范大中小学招生秩序的紧急通知》强调要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审批区域招生,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等任何形式选拔生源,干扰正常招生秩序。

  但是,为什么在如此高压之下,各地“面试”“学业指引”“开放日”等形式的“点招”和“掐尖”现象屡禁不绝,甚至有从民办学校蔓延到公办学校的迹象?

  是政策不明确吗?应该不是。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4月,广东省教育厅和深圳市教育局就转发了上述通知,市教育局还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2019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不得以面试、面谈、人机对话、简历材料等任何形式选择生源,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地段招生,不得擅自接收跨片区择校就读的学生”。

  

  是缺管理手段吗?绝对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掌握着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绩效评估的主动权,对于各个学校的教学、招生工作不仅有指导义务,而且有管理职责和监督职能。今年3月2日,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的招生系统开放后又突然关闭,事后有关部门回应时透露压力来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见,真要管,并不是没办法。

  是社会反响小吗?显然不是。虽然有部分家长热衷于“削尖脑袋”挤名校,但绝大多数市民网友对于这种把优质资源向少数人倾斜、以损害公平的方式来捞取“成绩”的行为愤愤不平怨声载道。因为无论公办还是民办,教育事业都是一体的,必然占用社会资源,都有其公共属性,“掐尖”毫无疑问伤害了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原则。

  谁都知道优秀生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成绩好,意味着能带来更多资源聚集和丰厚回报。“掐尖”现象不仅仅针对生源,而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部分学校凭着雄厚的资金实力,大量从其他学校挖人才,造成部分公办学校优秀师资流失。可以说从生源到师资,教育行业都面临着“兼并”和“分化”。“掐尖”—“好成绩”—“好政绩”—“高收费”—“高利润”,“掐”出来的“教育质量”不仅没能反映出真实的教育水平,反而给区域教育部门带来洋洋得意的“政绩”,再加上透明度极低的招考方式,这样一条灰色利益链形成,不仅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扭曲制度导向,加剧社会焦虑,对于教育公平乃至社会稳定的破坏性也将是深远的。

  国家政策、政府文件岂能儿戏?实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为的就是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让同一片区的学生不论家庭情况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教育管理部门理应切实肩负起调配、监管、纠偏的职责,创建“公平”的跑道。对于那些顶风作案的“掐尖”学校必须予以警告、处罚乃至取缔,才能避免政策的落空、乱象的蔓延、环境的恶化,还政策以公信力和严肃性!

  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对深圳市百合外国语学校的“违规招生”,还是对深圳高级中学的“涉嫌掐尖”,深圳的教育主管部门都选择了“高举轻放”和“视而不见”。时至今日,不及时公布处罚结果,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这种暧昧的姿态实际上是一种纵容,是对违规者的鼓励,很可能被舆论视作那条灰色利益链的“保护伞”。(钟艺 刘灵灵)

上一篇:Babycare获7亿元B轮融资;腾讯战投这家工业互联网公司 | 投资速递
下一篇:“宇宙网”不是白叫的!美媒列五点力证夺冠,还有继续补强空间?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