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辛弃疾,豪放词中的典故与情感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17
手机版

  2020高考:辛弃疾,豪放词中的典故与情感

  2020年高考命题原则已定:立德树人,服务选拔指导教学。2020年高考诗歌命题必然会遵循这一原则,继续考查考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把握诗歌景物与典故理解情感的能力。北京卷近三年比较重视典故作用的考查,全国卷在这方面涉及较少,2020年备考应该重视。所以我们通过分析2018年北京卷诗歌,提高阅读诗歌典故的能力准确把握诗歌情感。我们需要掌握诗歌方法,鉴赏诗歌,反思做题失误,提高做题准确性。

  高考诗歌鉴赏方法

  第一读题目,理解写作意图。读全题目信息,弄明白诗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给谁,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

  第二读作者,明白写作背景。联系教材与阅读生活,弄清楚诗人生活的时代与艺术主张,学会迁移学会的知识,分析高考诗歌。

  第三读诗歌,抓四方面重点。首先抓时间变化,判断诗歌艺术手法;其次抓空间变化,判断诗歌语言特点与风格;接着抓环境冷暖色点变化,体会诗歌景物蕴含的情感,最后抓诗歌用典,联系教材,分析诗歌情感,把握写作目的。

  第四读注释,理解典故背景与难点词语。注释与诗歌联系起来理解,注释与题目综合起来判断,全面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情感。

  第五读试题,明白命题人命题意图。读试题,审全条件,弄明白命题点,选择项从哪些方面分析,主观题从哪些方面回答,用什么方式组织答案。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名师分析

  满江红是词牌,送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是题目,我们判断这是一首送别词,送别对象是李正之,身份是提刑,地点是蜀地。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主张抗金,仕途坎坷,词风豪放悲壮。

  上阙,作者写了自己中年多病,不忍离别,也暗含了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所以他勉励朋友,要像诸葛亮与司马相如一样在蜀地有所作为,建立功名。诸葛亮典故联系杜甫《蜀相》,司马相如典故参考注释。

  上阙已经告诉我们写词目的,勉励朋友,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从写词意图判断,本词没有表达盼望朋友早归。

  词的下阙首句更是化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句,承接上阙要建功立业,分别时不要效仿小儿女,伤感流泪,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豁达的性格特征。李白在庐山写过《望庐山瀑布》,苏轼在赤壁写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到蜀地虽然相隔万里,但沿路江山壮美,大河澎湃,应该效仿李白苏轼,抒发豪情,写下壮丽诗篇。想象到了蜀地,正是万里雪飘梅花怒放的时刻,须回忆我们相聚的日子,我们报国豪情。由此判断不是怀念过去与朋友赏梅,而是想象未来,表达友情珍贵。

  反思失误

  不能联系教材,误判典故作用。阅读诗歌需要我们联系教材与生活阅历,换位思考理解诗歌内容。

  不能抓住时间空间变化,误判诗歌手法。读出空间与时间变化很重要,有助于理解诗歌构思过程。

  总之,我们要五看诗歌,综合判断,联系教材与生活阅历,准确把握诗歌写作意图,正确理解命题人意图,准确最对习题。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非氢能战略研究院近日揭牌成立
下一篇:2020年各省音乐类统考/联考考试内容汇总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