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亮点!华理2021年一流本科建设成果丰硕!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24
手机版

  2021年

  华东理工大学

  一流本科建设回顾

  前言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启航之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华东理工大学迈向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关键一年。

  站在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华东理工大学一流本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七大亮点工作带您回顾过去一年的丰硕成果,向过往致敬,朝未来出发。

  

  0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通过顶层设计、教改示范、交流培训等系列举措,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1年,学校进一步落实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门门有思政,支撑整体思政目标的达成。继续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迄今学校已重点培育110门示范课程,形成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所有优秀微视频均在课程思政云平台上示范共享,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等培训,指导召开“赓续延安革命精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组织全国33所高校的近200位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参会研讨。

  

  图1 “赓续延安革命精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现场报告

  2021年,“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获评国家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个案例分获全国化工类专业优秀课程思政案例一、二、三等奖;3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

  02

  优化专业布局

  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

  2021年,学校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目前学校已有2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工科专业17个、理科专业3个、文商专业6个,另有3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理、工、文、商门类的一流专业初成体系。

  学校依据人才发展规划,面向未来发展方向,依托优势学科,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智能化升级转型,打造凸显优势学科特色的新工科专业。2021年,“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3个新专业获批设立并首次招生。

  2021年,学校新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3个工科专业完成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社会工作”2个专业完成长三角新文科专业认证现场考查。至此,华理已有1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CEEAA),“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ABET),“化学”专业通过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商学院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AACSB)。

  

  图2 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

  03

  聚焦质量提升

  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学校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引领,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强化能力培养”的要求,以教学内容优化为核心,以教学模式创新为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

  2021年,学校已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上海市一流课程3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93门,上海市重点课程232门。

  同时,学校坚持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通过同步课堂为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喀什大学等百余所兄弟院校提供优质共享课程,“华理”品牌精品在线课程受到全国各地各层次学习者的广泛好评。 “慕课西行”无机化学同步课堂,已连续开展3学年,同步直播课时达260课时,在2021年世界慕课大会上获得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点名表扬。

  

  图3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2021年世界慕课大会上的主题演讲内容

  04

  打造优质教材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全面加强高水平教材建设。

  2021年,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项,胡英院士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同时,7本教材入选首批上海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名单。组织校级规划教材立项建设29种,其中修订教材13种,新编教材16种。

  

  图4 澎湃新闻对教材获奖的报道

  学校以教改立项为抓手,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全方位改革实践。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此外,学校已立项建设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项,获得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40项。组织评选校本科教学成果奖141项。

  05

  产学协同

  构建特色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按照“因需而建、因势而建、以评促建、持续改建”的原则进行课程资源布局,积极建设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现已上线 66 门优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含国家级一流课程 5门、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1项、上海市一流课程10门),平台辐射全国近百所高校,学习人次数累计已达14.7万。

  2021年,学校共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项。截至年底,已与华为、科大讯飞、西门子等信息技术领航企业签约,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04个。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标志着校企协同育人将向纵深发展。

  

  图5 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新闻报道

  06

  培训竞赛双驱动

  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育高等教育事业生力军,2021年,教务处和工会联合举办首期华东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国家级教学名师和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等8位名师担纲主讲。经过培训,青年教师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活动,体现出他们的成长与教学能力的提升。

  

  图6 国家级教学名师唐颂超为青年教师培训

  2021年,艺术学院林轶南主讲的课程“设计基础”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部属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类中级及以下组二等奖。

  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共决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4名,以及课程思政育人奖3名、教学设计创新奖3名、课堂教学风采奖3名、课程教学新秀奖3名和优秀组织奖6个。

  为弘扬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组织开展第三届“张江树教学名师奖”评选,最终,化学学院彭昌军教授等4人获评。

  07

  创新培养模式

  聚焦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

  2021年,学校继续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创新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的不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机制;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路径,组织各学院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多样化发展的机会。

  5月,新增“环境工程与社会学”“能源与经济”2个双学士学位项目,至此学校已有“化工与工程管理”“计算机与金融学”“应用化学与生物科学”等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招生,通过跨学科、复合型、创新性、高质量的建设要求,力求实现“1+1>2”的培养效果。9月,按照目标“高”、基础“实”、模式“新”、保障“优”的要求, 拔尖计划2.0基地——“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首批招生。10月,升级开设在线微专业13个,搭建多元化知识基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首次选课26门,选课人数1048人次,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企业管理”“健康管理”等微专业颇受青睐。

  

  图7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新闻报道

  

  总 结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2021年,学校在一流本科教育“十四五”开局中奋力向前。2022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奋力书写学校一流本科建设新篇章,以一流本科建设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信息来源 |教务处

上一篇:万物皆可外卖?即时零售成新趋势,金柚网研究院发布专题报告
下一篇:“又是别人的家的孩子”,00后女学霸18岁保研北大,网友:太牛了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