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讓科學家精神成為創新向導與思想航標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是全國文明單位。研究所內一群高水平科學家的思想工作如何做,如何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如何應對當代科技變革與挑戰,在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科學家群體中推行思想建黨、確保科研人員“又紅又專”,研究所黨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指示要求,聚焦新時代科研人員思想建黨這一重大課題,以“傳承老科學家精神,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在行動”專項活動為抓手,深度發掘、凝練老科學家精神特質,在傳承中堅守,在實踐中創新,推動老科學家精神的傳承與飛躍,引導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弘揚科學家精神,牢記職責使命,勇攀科技高峰。

  一、背景起因

  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的科學家精神。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源於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84年確立現名,隸屬於中國科學院,是國內一家以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研究所,承擔著履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的職責使命,單位發展定位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機構。全所現有職工770人。其中,院士4名,正高級職稱員123人、副高級職稱232人,博士后63人,博士學歷337人,碩士學歷168人,黨員382人。學科門類齊、分化細、專業強,學歷高、職稱高、黨員比例高,行業高技術特征明顯。

  二、主要做法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強國重要論述以及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的指示要求,積極探索在科學家中推行有效的思想建黨,持續深入開展“傳承老科學家精神,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專項行動,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學以致用,學做結合,爭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創造者、建設科技強國的奉獻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踐行者、良好社會風尚引領者。

  (一)凝練精神特質

  結合黨史所史學習教育,向全所內外廣泛征集無機材料科學研究領域大家的事跡素材,回顧中國當代無機材料科學領域老一輩科學家的研究生涯和奮斗歷程,依據科技貢獻度、群眾認同度,深度挖掘了周仁、嚴東生、殷之文、李家治、郭景坤、丁傳賢、江東亮等老一輩科學家,以及施劍林、董紹明新時代科學家的先進事跡,收集整理老一輩科學家的工作照、生活照、視頻資料,以及反映科學家精神的入黨志願書、工作筆記、相關書信、著作手稿等,著重從這些科學家“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深厚情懷入手,凝練成老科學家牢記使命、薪火相傳、不畏艱險、敢於爭先、尊重人才、尊崇創新的精神品質,進而匯集成科學家精神的數據庫、形象群,同時採用職工群眾可親、可信、可感的宣傳形式,讓科研人員、廣大師生切身感受到老一輩科學家“可望而可即”又“可敬而可學”﹔注重講好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感人故事,選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先鋒。

  (二)建設精神基地

  加強思想陣地建設、打造科研人員共同精神家園是上海硅酸鹽所一項光榮傳統。依托研究所陳列室,通過增添展陳,完善“科技報國、材料筑夢”黨員教育主題基地,從中另辟330平方米空間,作為建設“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增設老一輩科學家生平展室、嚴東生辦公室原址、學風教育場所等,共計5大塊基礎硬件﹔在配套展示軟件上,以科技報國、愛國創新為宣傳主線,匯集科學家精神宣傳展板50塊,老科學家生平事跡素材近1000件,《詩與真》嚴東生傳記電影、院士專訪視頻、科學家教學科研專題片等宣傳視頻10個,人物生平傳記5套,集中展示了研究所1928年以來老一輩科學家的科學生涯與奮斗歷程﹔同時開設網上展館、專題網站、微信公眾號科學家精神宣傳專欄等,全方位立體化,展現和弘揚科學家精神,讓“精神”活起來、可觸摸﹔讓“傳承”有溫度、可丈量。2022年5月30日,研究所基地成功入選國家七部委聯合認定的140家全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極大鼓舞了研究所科研人員工作士氣。

  (三)組建起宣講團

  牽頭組建“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紅色隊伍,面向研究所內專家團隊、研究生導師、一線科研人員、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研究生招募宣講團成員,打造以研究員、副研究員、科技骨干、青年學生為主體,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員結合的科學家精神宣講團。研究所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學家精神重要講話以及科技強國重要論述,“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周仁、嚴東生、殷之文、李家治、郭景坤等老一輩科學家感人事跡,新時代科學家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難題背后鮮活的故事作為宣講的重要內容﹔以“東生講壇”“未來論壇”“青年學術沙龍”“三會一課”為載體,採用主題報告、沙龍座談等形式,營造學習榜樣、尊重科學、尊重創新、尊重人才良好氛圍﹔注重發揮好研究所科學家精神基地示范作用,履行社會責任,加大弘揚科學家精神對外傳播力度。

  (四)系統學思踐悟

  制定傳承老科學家精神專項方案﹔組織黨委理論中心組和支部“三會一課”集體學習﹔參加科學家精神報告會、老科學家銅像揭幕儀式及清明追思會、“兩彈一星”精神宣講會及觀看情景劇﹔組織100多名青年向老科學家寫信活動﹔在科技骨干中開設老科學家精神專題培訓研討班﹔組織黨員走訪參觀老科學精神基地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厚植家國情懷,傳承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全所黨支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以新老科學家為榜樣,主動對標,尋找差距,自查不足,整改提高,把弘揚科學家精神貫穿於科研生產實踐中,與具體崗位任務相結合、與科研創新發展相結合,與核心技術攻關與破解“卡脖子”難題相結合,始終堅守與弘揚愛國、創新的主基調、主旋律。

  (五)賦能科技創新

  研究所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培育滋養科學家精神的良好生態環境。在人才激勵和項目支持方面,出台《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優秀青年支持計劃管理辦法》《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支持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等,將資源向埋頭科研、不計名利的一線工作者傾斜﹔在項目評價方面,進一步健全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評價制度,完善自由探索類與目標導向類科技項目分類評價制度﹔在人才評價方面,堅持“破四維”和“立新標”並舉,制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科技創新綜合績效評價管理辦法》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加強對科研人員學術規范的引導和約束,以所內科學大家為榜樣和標杆,推動科研誠信、作風學風建設﹔在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科技任務攻關中,成立了以對標老科學家冠名的突擊隊和黨員聯合攻關小組,激勵廣大科研人員攻堅克難。

  (六)投身戰“疫”大考

  2022年3月以來,上海遭受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襲擊,廣大科研人員以老科學家為榜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心踐行科技報國,逆向而行,搶時間、保進度,統籌安排,協同作戰,以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的精神,創新推出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以超常思維實現科研攻關不掉線、不斷檔。在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中國科學院重點任務、核心技術攻關、“卡脖子”材料研制、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與成就。疫情期間,除值守在研究所嘉定科技園區的黨員外,另有300余名黨員、群眾主動在社區報到,組建臨時黨支部2個,黨員突擊隊3個,投入抗疫2753人次,服務時長達7000小時,上海地區有70多家社區居委向研究所發來科研人員在社區支持抗疫的感謝信,還有社區同志趕來研究所專門致謝。抗“疫”大考中,科學家精神轉化為強大的抗疫力量,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抗擊疫情,身為國家隊、肩扛國家責、心系國家事,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科學家的堅守、責任與擔當。

  三、工作成效

  (一)實現了全所思想凝聚與價值引領。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的科技專家及科研人員,大多接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及專門訓練,專業領域細分跨度大。科學家精神成為跨越部門、超越專業的思想黏合劑,是研究所內的“公共精神”和運行規則,有效凝聚起了全所各方的思想共識,推動科研人員價值觀趨同,成就團結高效的科研工作團隊。

  (二)推動了科研誠信與作風學風建設。科研道德與誠信是從事科研工作的底線,弘揚優良作風學風是科研工作的必要保障。研究所通過黨員代表大會、主題報告會、專題研討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推動科研道德誠信與作風學風建設,每講必談科學家榜樣們追求真理、求實奉獻、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質,以身邊科學家為典范,主動學習對標,推動道德誠信與作風學風的教化養成。

  (三)加快了無機材料人才培養與集聚。科學家精神內涵重要一點在於育人。弘揚科學家精神,有助於推動研究生導師明確育人職責,有助於全面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未來科技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弘揚科學家精神,形成了強大的輻射力、吸引力和凝聚力,顯現出研究所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學術風氣,精神高地造就出吸虹效應,推動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內的專業人才向研究所集聚、集中。

  (四)推動了體制機制改革與科技創新。弘揚創新、求實的科學家精神,要求破除制約科技發展和人才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為科學家減負、鬆綁和服務,研究所大力推進科技治理體系改革。

  (五)激發了高水平自立自強行動自覺。核心技術是花錢也買不來的。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發展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當前,圍繞科技制高點競爭空前激烈。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高水平自立自強是科技創新的主攻目標和最關鍵績效指標,其內生的能動性催化因素,就是貫穿研究所百年的愛國、創新精神。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了廣大科技人員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滿腔豪情。

  四、工作啟示

  (一)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近年來,研究所在科研經費獲取、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動原始創新、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科技創新、加快科研成果產出、新增院士等科研主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也榮獲了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老干部先進集體、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科學家教育精神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項國家級榮譽與表彰,所有成績的取得,究其原因,歸根於全所有一個思想共識和價值引領,那就是科學家精神的引領和支撐。

  (二)必須抓牢思想陣地建設。要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的極端重要性,研究所肩負無機非金屬材料研究國家隊的責任使命,科研人員的思想陣地一刻也不能丟,這個思想陣地,你不去佔領,它就要被別人佔領,一旦失去科學理論的武裝,主流精神與價值觀的缺失,各種思潮就會蜂擁泛濫,而思想又是行動的指南與先導,必然會滋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三)用身邊事教育引導身邊人。推行思想建黨不能隻依靠單純、空洞的說教,這樣的思想建設,會缺少主心骨或“拳頭”產品,也容易流於形式。思想工作做不好,不僅收不到工作實效,還會招致科研人員的反感和抵觸,起到反作用。讓科研人員“信”,又要其“服”。思想引領要堅持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發揮好榜樣的引領作用,做好典型示范,切實增強感染力與說服力,用身邊事教育引導感染身邊人,讓科研人員感同身受,引發共鳴,同頻共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學精神必須堅持學做結合。精神是一種潛在的、隱形的、內嵌著能動性、引領性和賦能性的思想力量。科學家精神既是認識論、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必須堅持全方位學習,從中領會科學大家的精神品質、思維方法、科研方法、作風學風,把握科學家精神的精髓與實質,從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的角度出發,把“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調、育人”科學家精神內涵、專業領域精神特質與無機材料研究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堅持學以致用,學做結合,才能把思想偉力轉化為行動力量。 

上一篇:九大美院现任院长都是什么水平?不同的风格各有特色,不愧是院长
下一篇: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