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他自学考上985,隐姓埋名建功“两弹”,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1
手机版

  近日,一份“特殊”笔记曝光——一丝不苟的课堂记录,清秀流畅的中英对照文字,还配上了精致的解说图……透过这份笔记,似乎能看到当年那个埋头苦学、立志报国的青年身影,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电机系1944届校友俞大光。70余载过去,笔记已经泛黄,但俞大光院士的求学故事与卓越贡献依然在珞珈山口耳相传,其求学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个学子。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份70余年前的笔记,追溯这位武大杰出校友的传奇一生。

  自强不息结缘武大,从“穷学生”到留校任教

  1940年10月跨入学府武汉大学之门时,俞大光是一个穷学生。1939年7月,他毕业于湖南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中专,当时称高工)电机科,时值抗日战火已经燃烧到湖南,他家乡长沙已被国民党政府按焦土抗战政策用大火将城市焚烧殆尽。

  为生活所迫,俞大光经胞兄介绍,到该厂的动力厂当了一名办事员。1940年春,该厂为避战火分批迁往重庆上游40余公里的小镇。俞大光继续学习之心未灭,不忘自学功课,准备参加大学入学统考。当年暑期去就近的白沙镇应考,被迁居乐山的武汉大学工学院录取,并申请到乙等贷金,一年后被分入电机系。由于学习勤奋,俞大光成为工学院同年级中四年总平均成绩最高的学生,享受到优先介绍工作的权利。1944年留校任教。

  1944年大学毕业全班合影,前排右3为俞大光

  隐姓埋名建功“两弹”,因杰出贡献当选院士

  1950年,俞大光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向苏联专家学习教学经验,3年结业后留在哈工大任教,也正是在这里,他亲自编写和主持修订了我国第一套自编通用教材《电工基础》上、中、下三册,解决了苏联教材使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高教出版社盛赞其是“国内影响最大的电工基础教材,为培养和造就我国电工、电子技术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7月,与哈工大电工教研室全体教师合影,前排右2为俞大光

  1962年,俞大光被调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此进入了核武器研制这个陌生而神秘的领域。深厚的电工、电子理论功底,以及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的执着精神,使俞大光很快在攻克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统和遥测技术方面展露头角。在这一领域,他完成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是核武器引控与遥测系统的奠基人之一。在几十年的核武器研制中,俞大光对首次航弹试验对遥测信号受到连续波干扰的预估和判断,对突破再入遥测技术难题建立脉冲体制的决策,对高频发射机研制采用S波段的建议等一系列重要决断,为核武器引控系统的研制水平提升作出了卓越贡献。

  俞大光在青海基地

  俞大光先后参加并领导近10 次国家级的大型试验,其中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空投试验、载有核弹头的导弹发射试验及多种型号引爆控制系统的导弹飞行试验,亲自指导过11 次大型核试验中引爆系统与遥测系统技术总结。陆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励。多次被评为院优秀共产党员和四川省国防工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俞大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4月29日,俞大光院士在五所实验室

  俞大光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2003年武汉大学110周年校庆时,他深情致辞:“我们海内外全体校友,都忘不了曾在母校四年受到了谆谆教导和精心培育,在治学和做人方面受到良好学风、校风的环境熏陶。这四年使我们获得了成长发展的根基,奠定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品德,这才能使我们数十年来得以为社会为祖国为世界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2008年他又专门撰写了关于乐山求学的回忆文章。

  2017年4月12日,走过96载岁月长路的俞大光与世长辞。但那段历史岁月与当时学子的求学精神却历久弥新。1938—1946年西迁乐山,是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然而,正是在这短短的8年间,武大竟然培养出了12位后来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知名院士。历经时光的洗礼,“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追求,依然在珞珈山上薪火相传,如今的武大学子,亦将循着前辈的足迹,在求学与报国之路上坚定前行。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武汉大学官微、武汉大学新闻网、乐山新闻网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关于MPA,你了解多少?
下一篇:人民日报重点推荐广东三所高校:华南理工实力超群,暨大强势上榜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