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自南信大,手握8篇sci论文,浙大、交大等多所985名校offer!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3
手机版

  他怀揣热情在科研道路上奋进

  3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

  5篇SCI论文的共同作者

  拥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

  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现已收到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博士offer

  他是省优秀共青团员

  第三届南信大学生校长助理

  20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王耀彬

  

  本科四年

  回家时间不超过两个月

  王耀彬高中时有点偏科,以至于刚上大学时,王耀彬觉得科研离自己很远。在大学尝试科研以及与老师的交流讨论中,王耀彬发现自己逐渐对科研感兴趣。“从事科研之初肯定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科研之路就像人生之路,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王耀彬说,通过阅读文献,不断尝试,慢慢积累,会越来越有自信。

  从不会做到能做,再到熟练做,探索的过程必然是乏味枯燥的,王耀彬努力将每一步走实、走稳。“大学本科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主要是了解、吸收和学习基础知识,而研究生阶段不一样,它更需要主动思考,运用、研究和创造知识,还需要我们提出问题、论证分析。”他认为,研究生阶段需要有意识地开始扮演主动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从事科研还是参加比赛。我们都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才能知晓自己出发的意义。”王耀彬说,比如,确定自己为什么想要参加比赛,而不是抱着都试试看能不能得奖的心态。明白之后,坚持显得尤为重要。

  王耀彬表示,大学四年他回家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两个月。“学问要静下心来去做,深读一篇文献和走马观花式地今天看一篇,明天看一篇,这是不一样的。”他说,要沉潜下来挖掘知识,去一点点打磨,才有可能能看到成果。

  无论竞赛还是科研

  掌握技术核心才是关键

  王耀彬从大二就开始跟随老师参加“互联网+”竞赛。第一次去厦门大学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竞赛时,王耀彬其实已经和团队的5个伙伴整整备战了半年,计划书修改了100多次,PPT也制作了50多个版本,遗憾的是在比赛前一天,团队的设备出现了问题。尽管队员们通宵备战,想尽办法调试设备,最终还是以0.06分之差与金奖失之交臂。这次比赛给王耀彬的影响很深,虽然没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团队一路成长,成为彼此形影不离的朋友。王耀彬说,成长路途中,体会到创新创业比赛不仅仅是一张奖状和荣誉,更多的是一种成长路上的磨砺和能力的提升。

  多次的“互联网+”竞赛经验,使他清楚地了解到:掌握技术核心内容,是一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一次次比赛中学习到的竞赛精神成为指导他前进的动力,也为他今后深耕科研埋下了种子。

  步入研究生阶段,王耀彬并不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具体研究方向,便将所有的方向都尝试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质子受体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构建及其析氧反应机制”这个方向还有很多研究潜力。在与老师进行讨论后,他开始深入探索。在缺少经验积累的领域,王耀彬与团队只能不断摸索其中的关键技术,毫无疑问,这个工程是巨大的。

  研究初期,挑选一个催化剂还算比较顺利,“但到中后期,实验需要制作一个比较大的器件,来作为催化剂的应用表面。同时需要减少膜接触的空隙,降低对电子传输和物质传输的影响,这是整个实验最后一环。”王耀彬说,自己与团队只能对于膜表面的喷漆,进行不断探索试验。

  经过两周不分昼夜的研究,他们进行了拆卸重装、滴涂制膜、喷枪制膜等尝试,最终,解决了离子交换膜与催化剂之间接触不紧密等技术难题。“看到装置正常运行,能通过放大装置进行电解水过程,连续不断地产生氢气和氧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王耀彬说。

  老师们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王耀彬在本科大四下学期加入UNNU中韩能源与环境联合实验室,师从卜云飞教授。读研期间,王耀彬主持了一项江苏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质子受体钙钛矿氧析出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在膜电极组件中的应用研究》,开始了他对制备高性能氧/氢析出催化剂用于电催化水分解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卜老师和卢千副教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实验过程,努力让结果得到充分论证。最终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以及美国物理学家网(Phys.org)专栏报道。

  王耀彬前进的路上,良师的帮助给了他很大的前进动力。从事科研初期,卜云飞向王耀彬传授了许多技巧。“卜老师是个非常耐心细致的人,他常常会发现一些细小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于论文写作却十分重要,正所谓失之毫米、差之千里。经过这些锻炼,我现在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王耀彬说,另一边,卢千老师会细致地与他讨论每一个课题的选择,给予他切实的帮助。每当王耀彬遇到低谷,萌生放弃的念头时,老师们都会鼓励他换一个思路,继续前进。“感谢老师们的帮助,我才能一点一点进步。”王耀彬说。

  在老师们的不断帮助下,王耀彬在研一阶段就在国际材料学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32.09)发表了第一篇SCI论文,同时获得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全国三等奖,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全国卫星奖,以及节能减排大赛全国二等奖等好成绩。

  

  音乐,表达着我对生活从未停止的热爱

  在科研任务饱和的日子里,王耀彬从未停止对生活的热爱。

  从小就喜欢音乐的他,小小年纪就通过了二胡十级。同时,他也非常喜欢流行音乐、热爱唱歌。“音乐不仅使我全身放松,也让我看到了创作者的艰辛。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会像创作者一样,努力投身科研工作,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取成功。”王耀彬说。

  大一期间,王耀彬参加过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在校音乐协会里认识了很多的朋友。他们一起排练节目、一起练歌,一起探索生活。同时,热爱篮球与游泳的他,也会在休息时去篮球场或游泳馆放松一下。

  “自己的大学生活应该还是丰富多样的,我参加过很多学生组织。比如,担任大学生校长团助理,每周五参与助理团例会,讨论并主导了一项关于《学生校长助理团对研究生双创改革的调查与思考》的创新性提案,得到校级层面的认可。”王耀彬说,即使面对多种多样的活动与工作,只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调节自己的抗压能力,注重时间协调与效率,都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不乱于心,不畏将来

  愿我们都能在求学生涯和人生旅途中

  热爱生活,奔赴山海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文字:马璐瑶 沈若妍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海报:丁琦 刘芃伶

  指导:严常坤

  编辑:孙敏安

  责编:韩可心

  审核:于晓

  举报/反馈

上一篇:农科视窗(30)|这项成果为何入选“中国种业十件大事”
下一篇:为什么都说大学生就业难?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