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北师大、厦门大学这三所大学的校训,你知道多少?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人才目标、人文内涵与学校特有精神的结晶和积淀,是对学校办学宗旨与学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教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学校文化核心内容的最好诠释,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传统和特色。校训,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师生员工砥砺人格的精神向导,更是师生员工不懈奋斗的人生航标。透过校训,可以走进这所大学的精神境界,去领略深藏其中的无价之宝。

  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图片来自网络德才兼备,出自《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意为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知行合一,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北航校训树“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是北航师生广泛认同的做人做事的行为和准则。

  德才兼备,要求全体师生既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才能。德才并育,以德为先,先立德而后树人。知行合一,要求全体师生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代同行。

  北航校训树02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1909年6月,独立设置后的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搬迁新址,张之洞出席开学典礼,训词称“京师优级师范,为全国教育之标准。故京师师范,若众星之拱北斗”。“为标准”、“做北斗”,一度成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的办学追求。

  1912年,陈宝泉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沿革而来)校长,他提出了“诚实、勤勉、勇敢、亲爱”的校训。

  图片来自网络1923年高师改大后,范源廉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24年6月,范源廉为毕业同学题词“以身作则”,并加以注释:“师范大学毕业诸君以教育为职志,特本‘言教不如身教’之旨,为书四字与同学录,共勉之。”范源廉虽然不久后即去职,“以身作则”的题词却融入北师大人的血脉。此后,“以身作则”被学校师生奉为校训。

  图片来自网络1996年,北师大启动校训征集活动,邀请校内专家学者共提方案。早在1993年,启功先生为北师大出版社有个题词——“师垂典则,范示群伦”,这个题词刻石放置于出版社大楼前。校训征集活动中,“师垂典则,范示群伦”受到关注。考虑到其“稍嫌艰深”“稍感平板”“过于静态诠释”,启功先生也不同意以此为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出后,大家高度认同,加之几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发文推介,全校师生更是交口相传,媒体也开始注意并不断有报道。1996年11月4日,学校校务会议明确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定为校训,并请启功先生赐墨勒碑,先生欣然从命。

  图片来自网络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图片来自网络03

  “自强不息”是陈嘉庚先生创校时亮出的精神话语。1921年4月6日厦大举行开校式,演讲台中间就悬挂着陈嘉庚指定的四个大字——“自强不息”。“自强不息” 出自《周易乾》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味着追求永不歇止,蕴含着雄健浩然之气,体现了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精神和气概。

  图片来自网络“止于至善”为厦大私立时期的林文庆校长确立的校训。“止于至善” 源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在表明厦门大学应该始终如一、永无止息地探寻“事理之极致”,抵达科学真理和人格精神的最高境界,在启智与道德上达到完美至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格理想,蕴含着生命对于至善至美理想的追求与践行。

  1994年10月8日,经校党委校行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被正式确定为厦门大学校训。

  图片来自网络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辽宁省成人高考志愿填报规则
下一篇:让“家门口的图书馆”助力书香社会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