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29岁时与这片土地结缘,此后便成了这里落难儿童的守护天使!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7
手机版

  

  

  带个妹子去尼罗河漂流吧!

  我们先说另外一个赫本。1951年,44岁的凯瑟琳·赫本与52岁的亨佛莱·鲍嘉深入东非丛林,演了一部电影——《非洲女王号》。

  

  

  导演约翰·休斯顿坚持在非洲完成整个拍摄工作,其实他只是想去丛林里打猎。影片在乌干达开机,休斯顿的猎枪却被当地海关没收了。好气啊,导演一跺脚失踪了,几天后他回来了,说是去找更合适的外景地,其实只是跑到刚果过了把打猎瘾。

  除了“不务正业”的导演,拍摄的环境也极其恶劣,全剧组四十余人住在自己用竹子和藤条搭建的棚屋里,每天晚上大大小小各种动物都来奇袭。卫生条件不提也罢,只有女主角赫本有个私人专属厕所,其他工作人员都只能去草丛解决,然而一次意外,赫本的厕所也被水流冲走了。

  

  食物和水也是大问题,赫本本来就瘦,水土不服的她在拍摄时,身边一直放着个木桶,隔一会就要呕吐一次,看电影的时候也能看出她的脸已经瘦得没了一两肉,颧骨异常突出。导演和男主角鲍嘉倒没啥事,因为他们只喝威士忌,几乎不喝当地的水。

  

  男女主算是当时好莱坞的一哥一姐,这个年龄这个级别,真的很难理解他们会千里迢迢去非洲找这个罪受,而且拍出来不帅不美,两个人在这部电影里都显得又老又丑,试映会时片商甚至担心这片子根本卖不出去。

  

  然而,电影却很受观众和影评人都的喜欢,被称赞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冒险电影”。鲍嘉还因此片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1998年,《非洲女王号》入选美国电影学院评出的好莱坞最伟大的一百部电影,名列第17名。目前,它在IMDb上的评分为8.1,位列影史最伟大电影250名的第217位。

  

  以现代人观影的节奏,在电影院里能坐下看完的应该不多,激流、瀑布、翻船之类的场景,如果放在现在重拍的话可能更加刺激,在那个年代就是实景与假景结合的技术,弱智到想笑,但也无法苛求。好在演技和故事都很棒,全片主要情节都发生在船上。

  

  一艘小破船,两枚土制鱼雷,孤男寡女,一个是一本正经的淑女,一个是玩世不恭的酒鬼,一边互怼,一边克服重重险境逃出蛮荒,居然还炸掉了一艘德国军舰。最后,这两个彼此讨厌到爆的人,爱上了对方。

  

  别说不合逻辑,确实有不少让人感动的段落。比如船被困沼泽的时候,男人二话不说跳下去背着绳子以一己蛮力拖船,爬上来的时候身上竟然满是吸血的水蛭,他只是用眼神安慰了下惊恐的妹子,揪掉一身吸血虫,又毅然跳下水拖船,这种担当与坚强,足以融化一个老处女的冰封内心。

  

  

  放在如今,你想打动一个妹子,就带她去非洲来次冒险之旅,绝对会有质的突破。在狂野的大自然面前,男人女人都会摘下都市面具,呈现最真实的自我,释放该有的温柔和勇敢,相互扶持,相依为命。

  

  前提是,得有妹子愿意跟你去。

  

  她照亮了一片土地!

  1958年,奥黛丽·赫本在非洲拍摄电影《修女传》时,摄影师Leo Fuchs为她拍了一系列照片,29岁的赫本身着布裙,戴着草帽,从当地集市到原始丛林,我们看到了华服红毯之外的她,美得不染凡尘。

  

  

  

  

  

  

  

  

  

  

  

  电影《修女传》是根据凯瑟琳·休姆的小说《修女传》改编的,它讲述的是真人真事,原型是比利时修女嘉百列·范德玛。主要讲述了女主角嘉比列投身修道院,成为路加修女,后来被派到刚果服务。在那里她认识了无神论医生福图纳提,引起了她对宗教的质疑,不久后路加回到比利时。二战爆发,比利时沦陷,路加参加了敌后工作,爱心使她无法再保持修女的沉默与自制,尤其是当她听到父亲被杀的消息后,决心撤去修女的誓愿,请求还俗的故事。

  

  

  赫本曾说路加是她最喜欢也是最像她的角色,她也的确诠释得很好。

  

  

  片中当她要离开非洲时,含泪与彩色野鸟告别:“你们知道吗?我要走了,我要走了……”心里饱含的不舍,其实不仅是对非洲的眷念,也是对自己献身信仰却理想破灭的一种惋惜。

  

  她抱起那些当地的黑孩子,脸上绽放出迷人的母性光采。

  

  

  但其实,那时候她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她一生经历过四次流产,31岁才生下第一个儿子,41岁生下次子。

  

  

  30年后,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被任命后8天,打了一针疫苗,60岁的赫本就动身前往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当时那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当地流行病充斥,细菌性痢疾、肝炎、斑疹伤寒、疟疾、狂犬病和脑膜炎盛行,个人前往风险极高,且需要多次转机,而赫本是坐在米袋上一路颠簸才到达的。

  

  

  

  赫本在一次非洲扶贫访问时,走在人群中的她一身素衣,散发出恬静的母性气息,吸引了路边一名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她跑过来紧紧抱住赫本,赫本也紧紧搂住了小女孩。那一刻,赫本仿若天使,带来的希望与温暖让所有人动容。

  

  

  接下来的5年,她毫无保留地为救助儿童四处奔波,劳累程度连一个精壮的年轻人也扛不住。

  

  我们看看她1988年3月的一段行程安排:

  18日,赫本离开埃塞俄比亚,返家一周。

  23日,她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纽约总部召开记者会,结束后她又接受了3个专访,之后她参加了两个电视网的节目,谈埃塞俄比亚的人民的需求。

  24日一大早,她又参加两个重要的晨间节目,谈同样的问题,当天她还有4个电视节目要参加,在访问之间空档为基金会录制电视公益广告,参加公益午餐会,最后参加为主要赞助者举办晚餐会,整天马不停蹄工作了20小时。

  25日,她在华盛顿参加国会早餐会。与外交委员会成员一起回答在政府记者会媒体提出问题,另外至少接受6家电视台的专访。

  26日星期六上午,她飞往多伦多,刚开始那里的记者对她的电影事业远比对她的工作更感兴趣,她微笑避开这些问题,直接谈起埃塞俄比亚的严重缺水的情况,记者会后,她又做了9个专访,参加3个节目。

  27日,她飞往伦敦进行8天的募款活动,次日参加9个英国电视节目。

  28日下午,赫本在旅馆接受了英国《星期天快讯》的采访,她一边从记者手中接过一杯威士忌,一边疲倦地说:我不是酒鬼,只是清晨4点起床,需要振作一下。记者注意到这个全民女神,此时已筋疲力尽,拿烟的手都在抖。

  1992年,赫本从肯尼亚难民营归来后觉得身体严重不适,上吐下泻、手脚刺痛,去医院检查,发现盲肠长了恶性肿瘤,已经扩散到结肠。而医生认为5年前癌症就已经出现,可以想象赫本抱着那些遭受苦难的孩子的同时,自己可能正在忍受疼痛。

  1993年1月20日,64岁的赫本在家中去世。

  没有人会忘记,在那片非洲土地上,她的纯净笑容曾照亮了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幼小心灵。

  

  

  我总是一再启程,

  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非洲,这里每一处都弥漫着神秘和原始的生命力量。

  

  赞那度为你精心定制的东非小团,一路只有:“壮阔的美景”、“动物的王国”和“璀璨的人文”。

  

  

  我们会在热气球、直升机、游猎车上,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赏动物大迁徙,不会再有丛林求生的危险经历。

  

  

  

  我们也会带着孩子一起体验一个超棒的亲子假期,全程只有惊喜和感动,不会再看到沿途当地儿童的饥饿眼神。

  

  

  

  女神已逝,传奇难再,但是,当你踏上那片土地那一刻,你会真真切切感受到内心有一股渴望在升腾,那是蛰伏已久的,对自由与梦想的浓烈情感。

  

  相信凯瑟琳·赫本和奥黛丽·赫本,当时也是一样的热血沸腾,在这里洗净铅华,成就了最美的自己。

  

  梦想可能一直都在,但是到了这个只有人与自然的纯粹世界,才会给你探索自我的契机,让隐藏在你内心深处的果敢、坚毅、独立等人性,得以完美迸发。

  就像《走出非洲》里那个优雅不羁的丹麦富家女Karen,不远万里来到东非肯尼亚大草原,阅尽人生的恬静和痛楚,最终收获了超越灵魂的爱。

  

  她说: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热爱动物胜于人,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那里有已逝的热土,那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愿你也有一样的收获。

  

  预订请拨打

  021 6330 0350

  (9:00~18:00)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精彩东非之旅!

  

上一篇:应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将获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
下一篇:色情信息治理的过去和现在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