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8
手机版

  作者:我是铁木君

  来源:铁木君(ID: tetemu)

  人只有保护住内心的自我,才能感到安全。

  01

  纠正别人的后果,往往是两个人都受伤。我们都讨厌被强迫。

  即使我们知道TA是对的,对方是为我们好。

  牙膏为什么非得从中间挤?胡萝卜对身体好,可我就是不喜欢吃;我觉得中医特别管用,你凭什么说它是伪科学?

  但是,我们也同样害怕被拒绝。

  当别人不能领情的时候,我们感到受伤和委屈:

  说了多少次了,为什么不能洗了澡再玩手机呢?听我的,一定要把钱放在余额宝……你可不可以为了我和你自己,把烟戒掉?

  这样的场面,在我们的人生中不断上演,让我们苦恼不已却又习以为常。

  大多数人,都有喜欢纠正彼此的倾向,尤其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

  但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很多“纠正”都是完全不必要的。

  没有人愿意被说服。

  强迫对方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只会让双方的分歧倍增。

  当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时,逻辑和事实变得不再重要,情绪最终占了上风。

  这导致了问题的扩大化,最终从观点层面,上升到了道德和人格攻击上。

  “我怎么会认识了你?”

  “从来没见过你这种人!”

  ……

  我们花光了力气,不仅无法改变对方的想法,还带来了痛苦和敌对。

  双方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进而导致了关系的疏离。

  02

  为什么人们总是想纠正别人?人性上有一个弱点:

  因为注意力的有限,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

  有个实验,给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快速交叉地看两组图片。

  一组是美国人熟悉的打棒球的场面,一组是墨西哥人所熟悉的斗牛场面。

  结果是84%的美国人只看到打棒球的场面,74%的墨西哥人只看到了斗牛的场面。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选择性注意”。

  这让我们形成了固定的行为和认知模式,一方面像自动驾驶一样省时省力,一方面却也带来了认知上的局限:

  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看不到缺陷和漏洞,进而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对的;

  却紧盯着别人的缺点和漏洞,将对方的可取之处选择性屏蔽掉,认为别人错了。

  因此,我们认为的不容置辩的事实,往往只是局部的事实。

  当我们可以站在另一方的立场上,你会发现他一直坚持的“愚蠢做法”,也是没有错的。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却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比的就是谁更有辩论技巧,谁的气势足、嗓门大、体力好。

  有效沟通?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03

  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的人,更喜欢说服和控制别人。我们在家庭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中,常常碰见控制欲很强的一方。

  一个严要求的妈妈,一个高标准的男友/女友。

  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们看起来咄咄逼人,主导了关系的支配。

  但事实上,这些关系中看起来强势、施压的一方,其实依赖于弱势、承压的一方。

  正是因为控制不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所以他们会施加给对方很多的期待,期待别人的改变,来让自己心情变好。

  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所以我得控制你。

  我不允许你拒绝,因为我会生气。

  只有你变好了,我才会感觉良好。

  他们需要从对方的回应里,获得情绪的稳定和人格上的认可。

  他/她一边要求你,一边关怀备至地对你好,正是如此。

  不仅是亲密关系中。

  在很多关系和场景里,人们都会通过去说服他人,来收获安全感和信任,维持住自己的情绪。

  这是自我价值感不稳定的表现。

  这里要提及,一个个人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的概念——稳固的自我。

  它指一个人具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并且不会因为外界的否认或者质疑而有所改变。

  就像同样是失恋被甩,有的人会久久地处于情绪的低谷,不断地否定自己“不够好”、“配不上”;

  而有稳固的自我的人,知道只是因为不合适,更容易走出失恋的阴霾。

  当我们有非常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时,我们就有了不需要去控制别人的勇气。

  别人将不再是维持情绪稳定的工具,我们也获得了情绪独立。

  04

  没有人喜欢被强迫,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人都是讨厌被外力改变和强迫的。

  因为他的内部,有自己的价值观,需要去捍卫。

  价值观,是一个人赖以居住和生存的房子,让我们可以活得有尊严、有安全感。

  假设一下——

  有个人突然冲过来,对你说:你的房子要倒了,很危险,我帮你把撞倒,不用谢我。

  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会觉得他是个神经病?你感受到了威胁和恐惧,于是拼了命地去阻止他。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屋子。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人际关系都不相同,影响了这个屋子的外观和内饰。

  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方式生活,就像是一只青蛙,想要邀请一条鱼到陆地上做客一样。

  即使陆地上的世界,比河里精彩百倍,这也是这条鱼承受不起的。

  他只想逃离。求救。封闭自己。守住自己的领地。

  他要保护住内心的那个自我,只有这里,才能感觉到安全。

  让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

  即使它有对也有错。

  你不需要认同,但你得接受这个现实。

  一味想控制结果和关系的人,就像抓着一把沙子,抓得越紧,只会流走的越多。

  就像叔本华说的:

  “在和别人交谈时,要克制去纠正别人的冲动,尽管我们这样做出于好心。因为想要伤害别人很容易,但是,想去改善别人,即使没有阻挠,那也是很困难的。”

  改变,并非是不可发生的。

  只是这个过程,只能从内部开始,无法从外部强行打破。

  他人不想改变,你越用力,只会让别人越反感。

  只会让人感受到抵触和难堪,修建起更高的心墙,抵御你可能的侵犯。

  如果自己或是身边的人,有较强的控制欲,总是因为无法改变环境和他人,而带来坏情绪,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

  可以利用斯蒂芬·科维的“担心圈和影响圈”理论,来为我们所用。

  这种理论提到,我们会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担心,但是很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只会带来无谓的担心。

  这时,我们画出一个“担心圈”,把我们无法实际控制的事情(别人的情绪、早高峰堵车)丢进里面,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

  我们再画出一个“影响圈”,把付出就能看到效果的事情(能力上的短板、起床时间),放在里面。

  践行后你会发现,你对他人和环境期待的越少,你的自由和快乐就越多。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生活真的会明朗很多很多。

  05

  我们都可以在自己设定的世界观里活得很好,但人与人相处总会有分歧。

  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路上,终将明白:

  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不再急着与人争辩自己的看法,逐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成长大概就是,以前被人误解或看法不一样时,恨不得揪住对方衣领说个三天三夜。现在不了,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我就掉头而走。

  尊重永远比控制容易。

  而改变自己,是改变他人和世界的最好方法。

  改变他人的途中,遍布荒漠和苦海;

  改变自己的路上,收获的是幸福和丰盛。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不忍见菜烂在地里 南通18岁学生一出手买了5吨
下一篇:抖音账号无法实名认证 身份证被他人账号绑定怎么办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