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本科生诺贝尔奖全被中国女孩拿下!养女儿真不需要“玻璃天花板”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8
手机版

  作者丨Summer

  来源|谷雨星球(ID:guyujihua2021)

  大家好,我是Summer。

  就在昨天,世界历史最悠久、最难申请的奖学金的罗德奖揭晓,这个被称为「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的奖项,在中国的4个名额又一次被女孩包揽!

  

  罗德奖学金始于1903年,一个世纪以来培养了8000名多学者。获奖者可以获得一年70000英镑,也就是6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前往牛津深造硕士或博士。

  同时,罗德奖还是一个终身制的会员身份,跻身全球优秀者行业之列。

  

  2015年,罗德奖学金进入中国,以呼应全球政治新格局,被称为有着跨时代的进程。其中国理事长更是表示:罗德需要中国,更甚于中国需要罗德。”

  至今,中国已经有了8批学生共计32名入选罗德学者,其中有24名女孩!2019年、2020年和今年的获奖者,全为女性,研究课题多种多样,涉及医学、生物工程、物理、政治哲学和法学等多领域。

  要知道,罗德奖学金1976年才开始接受女性学者的申请,短短四十余年间,女性已经在罗德奖学金上大放光彩,是女性权益的一大进步。

  

  「女孩可以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这句话正在成为现实。

  但在振奋人心的背后,现在养育一个女孩,所面临的诱惑与挑战也越来越多。

  在养育女儿的路上,到底藏着哪些最为重要的事情呢?有哪些避的坑?在不同阶段,又有什么资源可以用呢?

  

  「追求完美」的女孩

  虽然社会对女孩的传统刻板印象,如到了高中后劲没有男孩足、数理思维不如男孩等逐渐被打破,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对女孩的过高期待,却让女孩们面临着另一种「完美压力」。

  《养育女孩》作者曾说过,实际上,女孩的童年被缩短了至少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家长常发现:怎么十四岁的女孩都打扮得像十七八岁?

  事实上,相较于男孩,女孩更容易受到社会暗示(social cueing)的影响,对来自父母、社会、同伴的压力更敏感,把对自己的评价放在他人的手中。

  同时,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信息都在展示一个有着「社交优势」女孩该具备的完美模样。

  

  因为有了完美的模板,就有了对比和焦虑。

  有研究显示,40%的10岁女孩已经开始担心外貌,一个12岁女孩为了成为tiktok上网红一样纤瘦而控制饮食,16岁开始进行微整容。

  《养育女孩》一书的作者提到,他在一所学校问起青春期女孩:“如果你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意,请举手。”

  其中98%的孩子,举起了手。

  英国教育部曾公布了一份报告,称全英国的少女中1/3的人有抑郁和焦虑症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个数字几乎是10年前的3倍。

  

  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也显示,美国青春期的女孩陷入焦虑的概率更大,高出13个百分点。

  2021年,美国密歇根儿童医学健康中心发起了一项针对13-18岁青少年的全国民意调查,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女孩和五分之一的青少年男孩经历焦虑。

  同时,女孩的比例远高于男孩。

  同时,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女孩会比男孩在课堂表现更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女孩成为了「受害者」——

  因为自己表现好,她们可能更加坚信自己要争取更多的「好」,这并非出自本性,而是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期待。

  

  在《Girls will be Grils》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现在女孩有着日益追求完美的倾向。从小学阶段开始,她们就在成绩、外貌、行为举止等方面不甘人后,等到十几岁的时候,甚至会过度追求外在吸引力而陷入焦虑。

  美国心理健康中心(Mental Heath American)调查发现,76%青少年担心成绩,68%担心社交,62%担心外貌。

  而新的研究更是有了惊人的发现——现代社会里最焦虑不安的女孩,往往来自中高产等阶层。

  《The Price of Privilege》的作者、心理学家马德琳·莱文注意到那些富裕且受过良好教育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出乎意料的是罹患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在同龄人中比例最高。

  

  

  0-18岁女孩力量的源泉

  养育女孩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现在常有许多博主把小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跟个洋娃娃一样。但在许多研究者看来,与其过早让女儿接触外在吸引力的东西,不如让她去冒险、去探索、去找到真正内心力量的源泉。

  那么,女孩们在不同节点,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呢?

  我在《养育女孩》一书中,找到了一份0-18岁女孩在各个阶段成长的关键目标:

  0-2岁:她是生活在充满爱、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吗?

  2-5岁:她是否带着自信和勇气去探索外部世界并乐在其中?

  5-10岁:她是否能顺利交友、并且与朋友愉快相处,且不惧怕社交?

  10-14岁:作为一个独特的人,她是否开始认识自己是谁?她所关注的价值观是什么?

  14-18岁:她是否为进入成人世界做好了准备,并且受到了训练?

  具体如何来实现呢?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具体实操的建议,我也做了些简单总结。

  第一、让孩子成为孩子

  前面提到,许多女孩现在打扮得过于成熟,但是因为大脑并未发育完善,其实本质上她们仍无法在这个阶段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实,女孩们的童年是整个一生中最为精彩的时候。

  在这个时候,她们可以不用为男孩或社交的事情烦恼,她们自由自在,富有创造力,不惧怕别人的眼光,热爱动物和大自然,和父母、异性和同性都交往得很好。

  作为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女孩这样的状态能持续下去,让灵魂勇往直前,我们必须做到两件事:

  一长期对女孩勇于探索和无拘无束的天性多加鼓励、二屏蔽掉一些来自外界的不良信息。有时候,这类信息大多数会先影响到家长。

  

  第二、教会健康交友之道

  虽然并非每个女孩都会成为社牛,但绝大多数青春期女孩都为社交而苦恼。调查也发现,女孩对于同龄人的依赖远超过男孩。

  父母在女孩交友上的责任就是帮助其找到平衡,在共情他人之前,一定要培养好规则,避免被霸凌或因为交友丧失自我。比如一定要教会女孩如何识别那些「悠悠球朋友」——一会热情无比,一会翻脸无情。

  很多女孩会被这样的朋友伤害,比如令人惋惜的江歌案。

  倾听、探讨和分析,是父母与女儿沟通交友三步,及时关注女儿在交友上的变化,教会她们捍卫自己的权益,识别自己的力量,甚至学会发发火,都会受益终身。

  

  第三、来自爸爸的爱与尊重

  爸爸是女儿接触的第一个男性,会影响女儿对所有男性的期待值。

  再者,每个女孩身上都有男性化的一面,如果能在跟父亲的相处中激活自己这一面,那么女孩就会形成自己理想中的特质。

  但是曾有一项调查调查过超过3000位父亲:女儿能从父亲那里得到什么与儿子不一样的东西呢?结果只有1%的爸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相较于女儿在爸爸人生中的重要地位,这个调查结果太令人心寒了。身为女儿的爸爸,一定需要明白,相较于男孩通过与爸爸肩并肩,像学徒一样从爸爸那里了解世界,女孩有个天然的雷达。

  她们更依赖自己的耳朵来完成这个过程,爸爸如何对待妈妈,对待自己,她们能及时捕追爸爸和其他男性长辈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爸爸一定要时常告诉女儿她有多么美丽,从内到外的美丽。女儿从爸爸那里得到的信息,几乎等于长大后如何看待男性。如果女儿从小得不到爸爸的尊重,那么长大后,被异性伤害的概率非常大。

  

  ■推荐爸爸们读读这本书。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爸爸一定要避免成为管道工或警察,也就是家庭出问题的时候才来补救,审判等,设置一些与女儿单独的小约会,非常有用。

  还要提醒爸爸们,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父亲与女儿之间需要有明确的边界,但是千万不能让女儿误认为父亲因为自己逐渐长大,而不爱自己了,这是许多成年女性回忆起青春期时候,最受伤的地方之一。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让青春期女孩有妈妈的闺蜜或女性亲戚长辈作为陪伴与引导,有着绝佳的好处。

  妈妈们也别难过,哪怕你是超级巨星与女强人,「阿姨」在女儿心中的重要性无可取代。

  「妈妈养育我,女性长辈引领我。」

  

  给女孩们的好资源

  说到底,所以这些建议都在指向最终的目标:引导孩子成为内心强大、有信念的女性。

  现在优秀的女儿们无一不是具备这样的特点。

  比如今年拿下罗德奖学金的中国女孩赵储珺,在美国哥大就读生物医学工程,辅修计算机,全年级第一,在自己专业领域非常优秀,参与了多项研究,同时她也在非洲推动多个公共卫生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她也有自己的兴趣小火花,她热爱舞蹈,是美国舞蹈荣誉协会的会员。

  更重要的是,她有着极其强大的信念。在国内外临床见习工作中,她体会到了资源不足和不平等分配对于弱势群体的影响,她希望通过科技帮助中低收入者实现有效助诊。

  

  ■图片来自罗德奖学金公众号。

  这种信念感,是在养育女孩过程中,避免其陷入无意义的社交最为重要的一环。

  其实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意识到信念的存在,因为这关乎于自我解放,是女性成就自我最为关键的因素。

  时间倒回到百年前,女性根本没有上学的机会,要不只能做仆人,或者嫁人换取一隅之地。

  家长们可以跟孩子们聊聊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现在的我们能工作、上学、自由恋爱、选择喜欢的专业,无外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如果我们感觉到不舒适、不快乐,不一定是他们出了问题,而是世界运行出了问题。

  把自己的命运与他人结合起来的信念感,可以将从日复一日的生活中跳脱出来,抬头仰望苍穹的长远目光——

  是的,你很重要,但是也不要对自己新长的一颗青春痘太过于大惊小怪,一起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最后,我们也为女孩们推荐了一些资源,做闪闪发光的少女吧!

  绘本《Ruby's Wish》

  

  旧文化背景下的女性自励故事:Ruby与大多数小女孩不同, 她并不渴望早婚,而是像她家中的男孩一样,决定长大后就读大学。Ruby's Wish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描绘了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年轻女孩的故事。深红色水粉画勾勒出了故事的时代特色。

  I Like Myself!

  

  这个故事充满活力和想象力,鼓励孩子们欣赏自己外表和内心的一切。我知道什么对我才是最重要的。

  The Paper Bag Princess

  

  适合各个年龄段女孩如何“选择王子”的故事:女主人公Elizabeth公主的王子Ronald被一条龙绑架。她勇敢地营救了王子Ronald。可是他对她那不像公主的外表并不满意。最终Elizabeth很果断和Ronald说了再见。

  2、哈佛大学支持女孩成长的网站

  Girls Equity and Empowerment Resource List

  

  

  3、学习网站Girls Who Code

  专门服务于女孩的编程组织。创始人Reshma Saujani曾是纽约市公共辩护律师, 她是第一位竞选国会议员的印度裔美国人女性。

  

  girlsleadership.org

  教育组织Girlleadership的女孩领导力课程,鼓励女孩的自我意识、社会意识的形成,帮助女孩的成长和发展,扩大女孩的影响力。

  

  4、影视资源

  电影《隐藏人物》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片中女主角的原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数学家凯瑟琳·约翰逊,作为一名出色的数学家,她曾帮忙计算1969年阿波罗11号飞往月球的飞行轨迹。

  

  豆瓣9.4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讲述的就是关于女性成长的故事,也是我们女孩可以借鉴的一堂成长课。它包含了我们的人生价值、事业与爱情、甚至教育。

  

  电影《达格纳姆制造》Made in Dagenham?(12岁+)

  回到1968年,看英国工厂女工如何发起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同工同酬运动。

  

  电影《女权之声》(14岁+)

  关于二十世纪初英国女性争取投票权的电影《女权之声》,一段真实的,离我们并不久远的历史。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中产妈妈不焦虑俱乐部,以真实故事对抗焦虑,用专业判断规划升学,以战略思维探索志趣。

上一篇:课外书低俗化严重 学生“不宜”读物受热捧
下一篇:习近平的读书故事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