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h服务、2000封信件……他,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志愿服务之星!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他,志愿萌芽,勤学笃志。 高中三年资助失亲儿童;志愿服务时长达1000小时;发表发明专利,摘得6项国家级竞赛荣誉;

  他,扎根基层,教育扶贫。参加研支团,开展“第二课堂”50余次;3年书信项目,通信2000余封。联系爱心企业,捐赠图书、衣物等,市值30万元;

  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支教地设立万元助学基金;开展捐书活动;结合调研,产研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他就是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王谡阳, 曾被中青网、江苏教育报等媒体报道20余次,并获评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提名奖、江南大学“校长特别奖”等荣誉。

  

  

  一次选择,做乐善尚行的初探者

  一张破旧课桌,粗糙的小手握着铅笔头,蓬乱的头发下是一双渴望求知的双眼——《我要上学》这张希望工程的照片让少时的王谡阳深受冲击,他想“生活在温馨舒适环境中的我,能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高中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名叫做文文(化名)的小女孩。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她和姐姐成为了寄人篱下的孤儿。为了给孩子足够的生活支持,王谡阳连续三年通过慈善机构将自己攒下的6000元零花钱,分批捐给了文文,帮助她完成小学学业。看到慈善机构发来的反馈,文文的情况日益转好,王谡阳感受到了志愿的价值。也正是这次偶遇,点燃了他的志愿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深知,要想将志愿服务做的富有成效,必须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他在科研竞赛中锤炼自己,在多个国家级比赛中摘得6项荣誉,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专利,获得6项奖学金;更被选拔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交流访问。

  

  

  

  在锤炼自己的同时,王谡阳奔走于各类志愿活动,做自闭症儿童的守护人、两次深入浙江乡村调研畲族文化和铸剑文化、担任非遗文化宣传志愿者,累计受益2400余人次,时长达1000小时。

  

  

  

  丰富的志愿经历让他体会到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或许只能改变一时的贫困,解决思想、认知、文化上的枯竭,才是扶贫的根本要义。

  临近毕业,身为党员的他遵从内心的选择,加入江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决心奔赴滇西,涉足中国贫困的“深水区”。

  一年时间,做育人育心的实践者

  “你能教地理吗?我们全校只剩3个地理老师了。”高中从未接触过地理的王谡阳毅然选择承担了初中两个年级、五个班级,共194名学生的地理教学任务,相当于两位教师的课时量。

  

  王谡阳支教的芒宽民族中学地处怒江峡谷,聚集着彝、傣、傈僳等18个少数民族。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大批高黎贡山原始居民从山中易地搬迁至芒宽彝族傣族乡。但移民学生几乎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读写能力难以保障。

  翻山越岭,走访村寨。他深入乡村,开展控辍保学、国家政策宣传工作,累计走访10个村寨,家访68户家庭。正是一次次翻山越岭的家访,让他深刻领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健康的价值观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送给孩子们走出大山的“金钥匙”。

  

  课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他“拜师学艺”,提高教学能力;自费购买了科普书籍24册,供学生借阅。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他创新开展了“作业超市”“星空放映室”,让孩子们更加直观、深刻地学习地理知识。

  课后,他根据理想信念、情感关怀、文化科普三大板块,设计构建了持久扶志的“第二课堂”体系,利用新中国成立71周年、建党百年等关键节点开展主题活动。通过江南大学优秀大学生“云团课”“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四史’”主题宣讲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通过“大学生的一天”“学习雷锋精神”主题讲座,并在儿童节发起“守护梦想,天使互助”活动,关怀学生心灵,守护学生成长;通过“食品安全进校园”主题讲座、“树人书屋”图书角等活动在课外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科普。一年来,共开展“第二课堂”活动50余场,覆盖全校1600余名学生。

  

  

  了解到多数孩子因家庭教育缺失而内向腼腆时,他发起“星星远望计划”书信项目,让江南大学和支教地学生结为笔友,引导孩子们倾诉困难,敞开心扉。如今,活动已开展三年,两地参与者累计500余人,来往通信2000余封。

  

  

  当看到第一节课起哄捣乱的孩子地理成绩从个位数到及格;听到学生们每节上课都要问“老师你什么时候走,我们要去送你”;收到孩子偷偷发给他消息说:“你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好,这么好的老师很难遇到了”时,他深刻地体会到,志愿不是一味地付出,而是双向的奔赴。他暗自承诺:要为这群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句承诺,做志愿人生的笃行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王谡阳想让更多人看到祖国西南边陲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他创建江南大学研支团公众号,分享志愿动态40余篇,关注人数如今增至1000余人;在招生季,他组织拍摄《芒宽民族中学校园宣传片》,抖音浏览量达245.3万次;出品芒宽民族中学成人礼纪实,为中高考考生鼓舞士气;建党百年之际,组织党员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活动,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纷纷与他取得联系。通过开展“相距一厘米”捐书计划,获捐爱心图书2200本,并在高中部各班设立“树人书屋”图书角;发起“传爱千里,情暖云南”爱心衣物捐赠活动,获捐暖冬衣物410件,累计市值11万余元;联合旺旺集团为在校师生捐赠冬日暖心新年礼包700份,累计价值18万余元。

  

  

  他的支教事迹被中国青年网西部计划栏目报道22次,被全国项目办官方平台刊载9次,其他市区级项目办媒体报道近20次,也荣登中国网、江苏教育报、江南晚报等各级媒体平台。服务结束后,他在隆阳区年度志愿服务考评中位列研支团队员第一名,也获评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提名奖荣誉,是我校近十年在此项评选中最佳成绩。

  

  

  

    回到了校园后的王谡阳依然心系滇西。他时常为孩子们解答疑惑,与他们聊天谈心,并于今年5月用奖学金在支教地设立“木棉花开”奖学金;作为党支部副书记,他致力于传递微光,引领更多人投身青年志愿的洪流,发起捐书计划,号召全学院师生为西部山区孩子们的阅读梦添砖加瓦;结合走访调研成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产研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对王谡阳来说,支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一程山路,让他看到了志愿精神的“双向奔赴”。用一生奔赴,用足迹丈量世界,他志愿的脚步不会停下。他相信,志愿不仅是个人价值的延续,更是践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报国之志。

  

上一篇:李宗瑞投案遭声押 检方当庭验下体确认身份(图)
下一篇:教育厅最新通知!确保春季开学平稳有序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