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娃娃微博求关注?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近日,童星林妙可在微博晒照片,意外受辱,之后她发表微博呼吁抵制网络污言秽语。但这一呼吁却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是该对微博言论进行限制,还是该限制未成年人接触微博?成都商报记者分别对成都市区内的5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和5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小学生中使用微博的人数比例达到了78%,初中生则高达90%。(4月8日《成都商报》)

  反对

  拒绝是为了保护

  有些事情,说起来貌似是个“平等”的问题,但如果“平等”被绝对化、被滥用,迟早会出大问题。譬如未成年人开微博、玩微博,看起来有权益诉求、有好奇需要,不给他们玩,似乎还有歧视孩子的嫌疑。但微博领地,和班级的QQ群组,显然是两码事:前者与成人世界无限接轨,更开放、更多元,也无法设立“隐私锁”,在虚拟的世界,更考验着参与者的智商情商乃至规则意识。

  林妙可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抻面的图片,但在这条微博的评论中,部分网友用一些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调戏童星。此事引发公众对未成年人玩微博的争议,随后,一边倒的声音是要求成人检点言行、厘清边界,以法律规则框定出“洁版”的网络世界。这样的要求固然有合理性,但我们也得看到,未成年人肆意在网络晃荡,这本身不也是需要规制的行为吗?道理并不复杂:一者,网络世界,是比现实更自由而开放的领域,生活中的某些“成人区”我们都要蒙着孩子的双眼过去,怎可能要求打造童话般的网络去适应孩子的认知与发展?二者,以微博混迹网络世界,和陪着父母逛街、走亲戚完全是两码事。未成年人的公开微博,就像一个孩子混迹在没有任何程序筛选过的多元世界。“2011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交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91.4%,而“多数家长称弊大于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交网站的发展,亟待监护责任与之跟上。

  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微事件”一再证明:微博从不是私家花园,它随时随地可能成为公共空间,病毒式、碎片化传播,充满着未知的张力和风险。拒绝未成年人,是在建构程序、厘清权责之前的最佳姿态。放眼世界,譬如全球最大社交网络Facebook,为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和隐私,明确规定13周岁以下不得成为注册用户——依据的就是美国1998年通过的《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有时候,对未成年人说“不”,无关网络使用权利上的“平等”,恰恰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对于那些早已晃荡在微博上的未成年人,必须明确一个常识:网络有边界,闲玩须谨慎。

  邓海建

  家长不能止于悄悄关注

  作为发达的自媒体、信息的集散地,微博将未成年人拒之门外的可能性太小了。首先,相关法律规范和网络用户实名制,只需要借用一张成人身份证就可绕开。其次,你挡得住微博却不一定挡得住其他触网方式,比如微信等网络聊天工具。再次,家长担心孩子跟不上时代,一般会默许他们在监控下开微博。

  晒自拍、做作业、吐槽人、追明星,小学生开微博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这意味着还是未成年人的他们,在信息技术的潜移默化中,不得不在身心还未成熟时提前进行社会化交往活动。暴力、色情、骂战、谣言等各种不良信息潜伏在开放的网络土壤中,随时可能侵袭孩子,甚至就在你距离他的身边一两米时。

  而且,微博信息碎片化的特点,让未成年人更不容易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认知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会下降,甚至产生网瘾症状。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每天在社交和娱乐媒体上花4个小时,比如微博等社交媒体,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和轻微自闭现象。所以,小学生开微博必须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

  美国、日本等国家为未成年人触网都设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另外,作为法定监护人和传统保护者,家长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可以第一时间监控微博信息是否违法违规,可以观察孩子一举一动是否受到有害信息影响。故此,未成年人开微博,网站必须确认家长知情,并且要将他们在网上的言行举止定期汇报给家长,或者允许家长用相同账号进行管理和检查。

  微博是一个新型的互联网工具,未成年人使用时负面影响会放大,应当利用法律规范、行业自律和家长监控共同撑起一把保护伞,允许他们在“过滤”后的网络中健康成长,而非自由开放或者一刀切禁止。

  赵查理

  赞成

  微博不是洪水猛兽

  有人说,微博是成年人的世界,未成年的孩子们应该被拒之门外。但社会现实是,微博的大门已经敞开,而且大部分中小学生已经入内。企图将其驱除出去并重新关上大门的想法,既不明智也不科学更不现实。理智的态度应当是直面现实、营造环境、正确疏导、适时矫正。其实,尽管我们可以把未成年与成年人的年龄分界定为18岁,但就接触新知和心智成熟而言,两者或许并无泾渭分明的确切划线。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指导家长上网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毫不知情的72%的家长中,也许就有一些人没有自己的微博。再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天然有着好奇与逆反的心态,越是“少儿不宜”的东西反倒越具吸引力。因此,对于已经成为大众化社交平台的网络微博,孩子们的接触不可避免,改堵为疏或许更有利于孩子认知微博、使用微博、鉴别是非、开博受益。

  应该说,尽管中小学生仍属未成年人,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喜怒哀乐,拥有自己袒露心迹、释放情感、嬉笑怒骂的一片天地当无可厚非。对此,人们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必需的信任。“悄悄关注”既凸显了家长探寻孩子秘密的关切之爱,也折射出他们尊重隐私、怕被吐槽的忧虑之情。未成年人开微博不是洪水猛兽,家长的放手松绑和有效指导,才是孩子趋利避害、健康成长的应有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重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任何缺乏规范管理的公共交流平台都难免会遁入“语言垃圾场”和“戾气集中营”的泥沼。慢说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遭遇污言秽语和网络暴力者也不乏其人。扫除垃圾和遏制戾气是网络建设的长期任务,把孩子堵在微博之外不过是因噎废食的愚蠢之举,用技术手段鉴别和过滤带有明显低俗和流氓式语言也并非万全政策,唯有实施法律规范、机制约束、社会教化、违规问责的多管齐下,才会收到除根治本的整肃功效。

  张玉胜

  接触社会更有抵抗力

  微博再神奇,也是生活中的人在操作,反映的也是生活的真实。普通的孩子在微博里只不过是“抱怨、吐槽、写随感,或@同学好友,分享偶像资讯,转发好笑段子、图片……他们追星、互粉、畅所欲言”,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不同。就算里面可能有一两个不雅的发言,也只不过像走在大街上可能听到一两句“国骂”一样,不足为奇。

  而孩子们利用微博做的那些“坏事”,比如一个“学霸”做完作业全班都可以抄袭,比如鼠标一点就能下载作文,这也只不过是传统方式的延续。在没有微博的时代,那些“学霸”做完作业,然后其他学生一抄二、二抄四,也能很快全班抄完。而学生通过网络抄作文固然方便,但老师上网一搜发现的也快。孩子们之所以得逞,错在老师教育不到位,而不在于网络太方便。

  这个社会本身就有真善美与假恶丑,只不过网络和微博让这些东西传播得更广,传播的速度更快而已。既然我们不能把孩子们弄个套子装起来,就应该让他们勇敢地接触社会,接触网络,接触微博,并教导他们利用其有用的一面。这样,孩子们将来长大后也更有抵抗力。

  寥寥一百多个字的微博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必杞人忧天。只要大人们该做的事情都做到位,就算将来有比微博更先进的东西出现,我们也不必害怕,也不用加以限制。

  刘昌海

  ■三言两语

  ●不赞成小学生和初中生玩微博,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微博庞大的信息量和这么多人的围观评论,分不清好坏。而且老对着屏幕伤害眼睛,目前还是应该多把精力放在书本上,多参加体育锻炼,对他们身心更有好处。

  ——王勤

  ●新时代的小学生猜下有多少会变微博控?

  ——王贵东

  ●自娱自乐啦。很多调查亳无可信度。

  ——刘小钢

  ●禁止中小学生使用微博,剥夺了他们接触另一个精彩世界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只要给予足够的人生出彩的机会,就不必再左右他们的人生。

  ——黎护

  ●连微博也要被小学生占领了吗,人类已经无法阻止00后了。

  ——卢进军

  ●估计不知情的教师比例也不会低。这就是目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杜伟明

  ●清明节上山遇见几个老家的小学生,给几个孩子拍了几张照片,问怎么发给他们,他们都把自己的QQ号说了出来,还说可以发微博,感到惊讶,深感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的到来。

  ——赵克中

  ●家长新挑战。微博是个花花世界,接触得多了,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特别是很多小女孩喜欢发自拍喜欢定位“我在这里”,很容易被犯罪分子盯上。

  ——谢莹莹

  ●既然成年人的世界处处有微博,未成年人怎么可能不接触微博?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微博观。.

  ——周广

上一篇: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 胡昌升)
下一篇:这个小小的透明生物,或成人类最后的动物蛋白质来源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