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改革,我们有话要问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3-02-09
手机版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数百万考生将迎来改变命运的重要时刻。与此同时,高考也在酝酿重大变革。前不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

  一时间,公众对于高考改革的关注不断升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其中,“分类招考”“学生考试多次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等描绘出了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框架。

  高考灾难片制度是我国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对于广大学子而言,现行高考制度中“分数公平”的原则,为他们提供了最可把握的机会之窗。然而,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陷入困境。因此,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人们又不免担心:分类招考能否实现人才合理分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高校自主招生怎样预防腐败?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农村学生会否更显弱势?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近期在东中西部13个省、市进行了深入调研。

  高考改革渐行渐近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不断探索,为国家选才、学生成才、社会用才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其公平性与权威性得到了社会认可。然而,因“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弊端日益凸显,现行高考已不能完全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走向前台。

  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在地图上难以找到,却因为高考而远近闻名。2012年,9000多名学生从毛坦厂镇走向高考考场,本科上线率超过90%。2013年,在毛坦厂镇参加高考的学生达到1.1万多人。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毛坦厂镇的毛坦厂中学。在这所学校内,学生们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放学,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有超过16个小时在学习看书,不少学生晚上下自习后还会继续熬夜读书。学生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上网,否则就会检讨,严重者将被开除。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政府关掉了镇上几乎所有娱乐场所,这里找不到网吧、KTV……

  在当前“按分录取”的高考模式下,毛坦厂中学成绩不小,同时也成为教育走向应试化极端的典型。在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还有很多。在河北衡水中学,学生同样过着每天朝五晚十的生活,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

  “今生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很多学校用近似传销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号等方式不断给学生强化、灌输“高分”意志。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成为“高考梦工厂”,学生则变成了“考试机器”,自身的兴趣爱好无从培养,反复强调的素质教育在高考面前“黯然失色”。加之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种种问题,幼升小、小升初压力剧增,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考试压力下移,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内忧外患”夹击下的高考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全国高考人数已经从2008年顶峰时的1050万,连续5年下降,跌至2013年的912万。高考总人数的变化,客观上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基数变化密切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考弃考人数不断增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2010年,他在对比各地高三学籍人数与高考报名人数之后测算出,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2013年,这一人数大约在100万人左右。

  弃考学生中,绝大部分人选择了直接就业。而由于缺少必要技能和学历,这部分人往往在低端岗位中徘徊。与此同时,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形势普遍吃紧,技能型人才选拔和培养陷入困境,致使很多技能型企业纷纷“喊渴”。

  另一部分弃考学生则是遭遇海外顶尖院校“掐尖”。北师大附中高三学生小赵是老师口中的“牛娃”,考取国内名校完全没问题。但高二这年,她感到应付国内高考全是死记硬背、机械化做题,个性和爱好都被迫放弃,于是转入国际部。如今,她已经向普林斯顿、宾大、哥大等15所世界名校递交了申请书。

  在国内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环境下,对分数的绝对追求限制了学生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高考时更注重根据分数选学校,而不是从自身兴趣出发选专业,专业错配率高。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介绍,有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对专业的满意度(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本科为32%、高职为35%;而对专业“很不满意”的则分别占30%和27%。“现行录取机制是造成低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4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2005~2006学年至2012~2013学年,我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了约三倍,其中研究生留学人数只增加一倍左右,本科及以下是增长的核心。

  杭州外国语学校教务处主任倪江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教育已经站到了与国际教育同台竞争的舞台。这些家庭和学生的选择,是在‘用脚投票’,倒逼我们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考制度,必须与国际接轨。”

  从“分数公平”到“发展机会均等”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再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今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此次高考改革的基本导向和构架已经初现端倪。

  在采访中,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改革,更加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实现“发展机会人人均等”,逐步建立更高层次的公平。

  首先,通过分类考试,实现人才合理分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中旬表示,我国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分为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技能+文化知识”;第二种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其次,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SAT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一年考7次,考生可以最好一次成绩申请大学。通过减少科目,增加考试次数,可以避免一考定终身,相对减轻压力。

  最后,在考试改革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学校依法进行自主招生,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王战认为,从“单一”到“多元”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应该指向“三位一体”:一是让统一高考成绩从唯一标准变为“标准之一”;二是让高中学习过程与高考“挂钩”,在录取标准中导入高中阶段学业水平成绩;三是通过建立学生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高考录取刚性标准与多元评价的结合。

  “本次高考改革旨在从‘以分取人’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因材选人的过程性评价,促进高校因材施教,同时优化素质教育的指挥棒。”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上一篇:降雨、长袖、降温,今天开始~秋天的范围正在扩张,天津这处湿地列入“国际级”,还有
下一篇:17岁女生遭7人轮奸续:嫌犯5人未成年 最小14岁(图)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