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智慧教育科普基地

栏目:成人教育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从本质上说,科普是一种社会教育。

  2020年4月28日,人类历史上首次证明了快速射电暴可能源自于磁星爆发。

  2021年2月19日,这一重要发现发表在了国际期刊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学》)上。同一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慧眼卫星如何证认快速射电暴来自磁星。

  慧眼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慧眼最新成果

  对于科学家来说,做研究、发论文自然是轻车熟路。

  但是,科学成果就止步于此了吗?

  实验室里,那些不被人看见的汗水、枯燥、艰辛,还有同样不为人知的喜悦、趣味、意义,需要翻越过学术的围墙,抵达公众的彼岸,让更多人知晓、理解。

  生活中,那些被人们所常知的现象、理论,已经成为一个几乎永恒不变的结果印在脑海里,然后被直接传递给下一代。孩子们提出来的“为什么?”不应该被忽视,我们需要传递给他们正确结果,包括过程。

  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生活常识,每一个知识,都值得被科普,值得被看见。

  科普图:《猪—从农场到餐桌》

  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作为社会教育它既不同于学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教育,其基本特点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持续性。

  科学普及的特点表明,科普工作必须运用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的科普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的多种流通渠道和信息传播媒体,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之中,才能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科普。

  我们在2020年6月被长沙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青少年智慧教育科普基地”,于2021年3月开始推出“青科普”专栏,是根据公众兴趣、实时热点等因素,以条漫的形式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专栏,暂定每周一期。

  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拥抱科学、探索未知首先是要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尤其重要。

  未来中国科研的主力必将来自当下的孩子们,当下的孩子们要长成明日的科研大树,当然就需要今天的播种和育苗。

  让青少年了解科学家、感受科学家的风采是培养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的重要途径。曾经有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一场科学活动,会后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不一定能听懂,但只要让他看着科学家的后脑勺,就值了!”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望见科学家的“后脑勺”,都有机会接触当下的前沿科学。

  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有所提升,但是城乡差距大。

  2018年,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了11.55%,上海、北京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甚至超过了20%,进入到高水平的发展阶段,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4.93%。青少年科普工作更需要深入基层,打破这种城乡鸿沟。

  而这正是我们推出“青科普”专栏的初衷,下一步,我们将会联合科研机构、科普场馆(基地)以及企业让科普活动下沉,惠及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以科普进校园、科普进乡村等形式,力争将科学的火种带往更多偏远的地区。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东方财报双增 OMO战略全面布局K
下一篇:好未来发布教育开放平台 全面赋能行业伙伴

最近更新成人教育